春耕时节,防止伪劣种子冒头

挂羊头卖狗肉,把假种子套上正品包装销售;以粮代种,把商品粮当作种子出售;无证经营,将未经审核的种子拿到市场上卖……半月谈记者在部分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伪劣种子销售乱象频出。春耕时节,对此应重点打击,防止伪劣种子扰乱市场,伤害农民,威胁粮食安全。

1


伪劣种子销售乱象频出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德美亚系列玉米种子是黑龙江省北部的主要品种,该公司负责人向半月谈记者表示,市场上有人将别的玉米种子套上公司生产的正规种子包装袋销售,让其很头疼。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套包装卖“假种子”的现象在市场上常有。毛某某在经营黑龙江省嫩江市春阳种业时发现,“黑河43”等大豆种子在嫩江市销售良好,便从农户处购入大豆,用没有任何标识的白色透明编织袋灌装,作为“黑河43”等大豆种子对外销售。至案发时,毛某某共销售“白包”大豆种子10次,共计7000余斤,销售金额近15万元。
除此以外,将收购的商品粮当种子进行销售,以粮代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富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生产销售大豆种子为主,年销售大豆种子3万吨左右。该公司总经理李文国说,以“黑河43”大豆种子为例,市场需求量在5万吨左右,正规种子销售量不到2/3,其余都是一些企业将收购的“黑河43”商品粮,作为种子销售。
李文国说,在以粮代种的情况中,“种子”价格相对低,种出的粮食会有一定减产,但一般不会大幅减产,老百姓不太在意。当种子流入市场,再想验其真伪就很难了。
市场常见的伪劣种子还有一种是无证经营、未审先卖。2020年5月银川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涉嫌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案。犯罪嫌疑人刘某庆注册成立农作物种子研发中心,在没有取得生产、经营种子许可证的情况下,购买9000公斤水稻种子,与水稻种植大户签订水稻良种种植、繁殖合同,繁种了600余亩水稻种子,印制种子包装袋、种子标签,对外销售。
一位种植户在大棚内育苗 张涛 摄

2


危害多,亟须加大打击力度

专家表示,未审先卖的种子往往出芽率低,抗病性差,后期农作物易得病,造成产量损失;套包种子和以粮代种同样会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并威胁粮食安全。
多位农民向半月谈记者反映其买到伪劣种子的糟心事。黑龙江东部一位农民说,他有次买的种子,出苗时仅出了2/3,插秧时只得重新买苗,一公顷地多花了400多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说,种子的培育和研发成本十分高,以大豆为例,一个品种从选育到实验再到通过审核大面积推广,可能需近10年时间。而一些中小企业并没有时间和资金长期投入研发。“仿冒种子销售,侵犯了知识产权,扰乱了种业市场秩序。”李艳华说,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和科研院所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限制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李艳华等专家建议,农业、公安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加大抽检力度和惩处力度,完善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从源头控制伪劣种子。同时,健全育种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让仿制盗用行为受到越来越大的束缚。
此外,要通过院企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国内种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国内科研院所资源,提高品种影响力;另一方面打造专业化的农业科技企业,实现科研与市场的相互带动,并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一批缺少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6期

半月谈记者:王建|编辑:赵一鸿


责编:杨建楠
校对:秦黛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