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印乡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全文共2193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农村的改革巨变始于土地,且是个渐进的过程。三四年时间内,先是农活小段承包,然后是联产承包,再后才是彻底分田单干,叫大包干责任制。

小段承包属牛刀小试,队长手指一块麦田说,谁拨了计二百个工分,指着一片玉米苗说,谁锄了五十个工分;联产承包属变革上的大刀阔斧,把土地阶段性交给各户种管,与产量报酬挂钩,粮食多打个人多得,有的几户社员联合,称作业组;大包干就是彻底放开,分田到户,形象说法是,交够了国家的,留足了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后来,除了交皇粮国税,剩多少粮食都归自己;再后来,国家连公粮农业税也免了,地上所产一切效益全归了自己。这自然是后话了。

一九八一年,事情还在小段承包时期。而村里的春发就与队里签下合同,承包五十亩稻田,秋后每亩田往队里交七百斤水稻,剩余归自己,亏了自己掏。一时成了队里乃至大队、公社的头号新闻,有人把他说成了大大的冒失鬼。五十亩地不是小数字,盈了算得了,赔了拿什么堵窟窿?身家性命能值多少钱?可春发胆大包天,干上了。

春发身体健硕,且天生聪慧,性格通达快活。在村里辈份最小,四五十岁的人街上见了光腚撒尿的顽童往往要叫声爷或叔。辈小为他与人开玩笑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农村不论男女长幼是不会挑小辈毛病的。

哲人说,开玩笑没有深浅,尺度在对方。借着这个优势,加之心秀灵敏且读过高小有些文化底蕴,开起玩笑来春发可谓深浅有度,又收放自如,荤素齐全,男女皆宜,老少通吃。见了年轻脸薄许是刚结婚的婶子,他会一脸正经地上前说,婶子你家叔真能,有件事谁也不会干,让他教教我行不?对方一头雾水问啥事?他低头呈为难状道,吃奶子!对方立时一个大红脸,倒憋口气!惹得一群女人又乐又骂道,挨千刀的东西,别理他!长辈人要脸面,忌讳别人提小名(乳名),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可春发逆水行舟,敢于挑战。一日见了爷爷辈的老人张嘴便喊:二小子!那位爷小名二小子,已几十年无人叫,听言一惊,缓过神来刚想发怒,春发于二小子后紧接喊了二爷——二小子二爷只能咽下心火,愠怒道,你他妈的兔蛋小子!春发表现一脸愧疚,接着就大笑起来。春发仗着辈小行为方便,也仗着心智高经常捉弄人,于是,就有人算记起他来。一次,四五位婶子、大娘们悄然近身,用粮食口袋套上了春发的脑袋,揪身离地,褪下他的裤子打起了“辘轳”,一阵狼号鬼叫后,春发提着裤子落荒而逃,算是吃了次大亏。

春发任过生产队长,靠着睿智、实干与良好的口碑,把队里的事情打理的有条不紊。

我村本无水稻,虽然多是水浇地,却只是广种小麦。一九七九年,公社领导从抚宁县请来水稻师傳,指导我村与叫马店子的邻村试种水稻。师傅姓牛,长得黑瘦,高个精干,说话满嘴“老呔”(昌黎滦县乐亭一带口音)味,抑扬顿挫像唱歌。牛师傅磊落通快,技术上毫不保留,从浸种育秧到整田插苗,从秧苗施肥浇水到用药防病除草直到收割脱粒,每个环节认真施教。一年有了体会,两年有了技术经验积累,第三年便有了春发自己承包稻田五十亩的事情。即使他胆大心细有智慧,即使他前两年从育秧到收割都是全程参与,但社员们还是替他悬着心、捏把汗,也可以说是——试目以待。春发不单是有胆有识,重要的是好学能干。从春天育秧始直到秋后收割止,过程中几乎长期住在地头窝棚内,昼夜陪伴着稻田,浇水、挠秧、施肥、除草、治病呵护婴儿般照顾看稻田,有空总要翻看相关技术书,一本新书直到翻烂。积极参加公社举办的技术培训班,不耻下问,拜人为师。公社冯技术员成了春发的常客,经常来查看苗情,指导管理。古语云,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发的的水稻获得了大丰收,按合同足斤足两交齐了队里的,算效益,除去成本,自己还盈余很多。到底多少春发没说具体数。面对“土记者”的再三追问,春发显现出一脸的狡黠,一张吞云吐雾的嘴巴,天南地北绕星绕月不言正题,“土记者”无奈也只能避之言其它。其实,春生接受采访的谈话本身就是很好一篇通讯,只需稍稍归整润色。很快,几天后,县广播站就播了稿件,标题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副标题是:思恭庄社员春发承包五十亩水稻喜获丰收。稿中一句亩产八百三十斤是采访人加上的,对此,春发嘴上不置可否,心里却滴咕,这个摆弄文墨的年轻人量事还真挺靠谱,我没说漏嘴呀?自此,春发包地挣了多少稻子全村人便都知道了。也就鼓动起社员们的欲望,心想明年也要学着春发大干一场!至于不说挣了多少粮的原因,几年后,亦是已实行了大包干之后,春发醉酒吐了真言,说那时众目睽睽之下,自己压力天大,只能赢不能败的势头,昼夜身心不竭的疲惫,是半辈子也未曾经历的,种水稻又是靠新技术的活计,包赢了,脱了几层皮似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头来,到是啥也不想说了,也是不经意间给乡亲们留下了想法、盼头。接着便背起了“插秧歌”:

手捏稻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春发包水稻的事情过去三四十年了,现在已经少人提起。我村的几百亩水稻种了近十年,以后因水电人工乃至稻米价钱等多重因素,人们一算计合不来,便放弃水稻复又种起省工省水的小麦和玉米了。不过,老家的稻米香是时常会想起的。  

春发还健在,已年入耄耋。不知他是否记得被称为大队、公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还上过县里的广播。有诗记之:

当年破樊篱,

苍穹捅窟窿。

胆魄何边生?

深水亦有龙。

晃间几十载,

白驹过闲空。

俗尘匆匆过,

凡人是英雄。

另外说一下,写春发承包水稻报道的“土记者”就是我。事情过去了几十年,如今仍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

张国印,遵化市人,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作协会员。一九八四年开始发表作品,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七十多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非虚构文学《国印乡痕》。

平台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关仁山  峭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晓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0)

相关推荐

  • 徐宜业丨毛胡子其人

    毛胡子其人 作者:徐宜业 说起毛胡子,金圩大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金圩的"名人". 毛胡子是我的家里弟兄,今年七十多岁了,比我大二十来岁.他年轻时爱留络腮胡子,毛头毛脑的,生产队 ...

  •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

    如同一株水稻,完成了使命,最终回落在泥土之中."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与世长辞,国人泪目. 一缕米香,一阵稻浪,一亩禾田.有 ...

  • 国印乡痕|岳父是本书

    全文共1150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岳父在世时觉得他象加盐的水淡而有味,岳父不在了觉得他象一坛老酒闻久愈香.接下来,随着离别岁月的渐远渐长倒愈发让人感觉他就象一本书,愈读愈耐读起来-- ...

  • 国印乡痕| 冀东砸夯号子

    全文共2022字         阅读全文需8分钟 过去,乡村里的劳动往往是沉累的,而乡村里的歌声则是悠扬的. 不知哪时,也不知是谁,把歌声融进了劳动里,于是,那劳动的辛苦里便有了轻松,有了乐趣.砸夯 ...

  • 国印乡痕| 文学里的时光味道

    全文共1575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见我闲人般的日子,便有朋友问我能写几本书,我竟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会写多少,就像稚童不知道自己人生未来一样.因为写作是靠心智的,是水到渠成后再 ...

  • 国印乡痕 / 散文 / 麦秋,麦秋!

    农事里有两个秋天--大秋和麦秋.大秋是所有粮食及其它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高粱.玉米.谷子.豆子.粳子.白薯.芝麻.棉花.麻类.萝卜.白菜等等.大秋作物多,成熟时间也早晚不齐,从"处暑十天乱割谷 ...

  • 国印乡痕| 遵化与《人民日报》

    全文共1591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我的家乡河北省遵化市更是可圈可点. 自然遗存与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光世界文化遗产就有两处--人间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和保存最完整.规模 ...

  • 国印乡痕| 说灯

    全文共2168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几天前,卧室的灯暗了下来,不知何故,又开关了几次还不亮,看看其它地方都无异常,便知是灯管出了问题,俗话称--烧了. 第二天,买灯管前,怕出错先用手机 ...

  • 国印乡痕| 一棵树的记忆

    全文共1923字         阅读全文需6分钟 过去农村树多,村内一半的天空中有着树的身影.去个陌生的村庄,指路人左右指引,完了往往会说一句,见着有一片树的地方就到了. 树的品种有槐树.榆树.杨树 ...

  • 国印乡痕| 作家王立新:对文学热爱真切

    本文作者与作家王立新合影 全文共1766字         阅读全文需5分钟 1月9日上午在唐山新华书店参加品书.选书活动,见到些熟悉的文友.因为人不多,初次相逢的几位很快也认识了. 冬天日短,活动完 ...

  • 国印乡痕| 老油房

    全文共1654字         阅读全文需4分钟 编者按 国印老师的乡痕系列散文,如一轴徐徐展开的长卷,向我们展示了华北农村六.七十年代生产.生活的生动画面.在这幅画卷中,有国印老师忠直地体察.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