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远方,那座村庄(散文·家园)

  故乡,在遥远的地方。遥远的那个小乡村,对于我来说,存留着童年那颗澄澈的心和最初的纯真。
  这是一个与县城隔河相望的村庄。颖河在这里绕了一个S型的弯,优雅之极。如同女人纤细的腰肢。而自然形成的两个河湾就象两只胳膊,一只搂着县城。另一只,抱着对岸的村庄。庄子不大,约略三、二十户人家。村庄背倚着河,面对广袤的平原。宁静中透着纯朴。虽然邻城,却没有闹市的喧嚣。大抵是因为与县城隔河相望的缘故,小小的村庄上不仅有国家的粮站、轧棉花的工厂、供销社,河边还有一座小型造船厂。自然,最受村民喜爱的,就是那个连接两岸的渡口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河上还没有一座桥,方圆十几里的人们都是通过这个渡口去往县城。一年四季,人来舟往,自然是一幅繁华的景象。
  只身一人回到村庄,走在那条走了无数次的河堤上。淡淡的蓝天飘着白云。流云无心,春水无痕,一弯幽静的河水,缓缓的流淌,清澈柔美。河堤两旁的荆棘条,迎风摇摆,比童时看上去,繁茂了许多。走下河堤,一条土路从村口伸进去,通过更多的,支支杈杈的小路延伸到村子深处,把一户户的人家联系在一起,像是一张网。小路,并不宽,也就能容两个人擦肩而过。
  早年时,村子里长着很多树。房前屋后,沟坎路旁,巴掌大的地方就能扎下根。每逢春夏,树冠茂盛,就连呼吸的皱纹里,都塞满了新鲜地青碧。在这个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季节里,一切都是新生。蝶飞燕舞,虫吟蛙鸣。尤其是相邻的屋脊间,硕大的树冠张开一团嫩绿,翠得醉人。那一帘帘鲜绿温婉的美,是生命的色彩,青春的韵律。淡淡的一团,胜过千万朵嫣红的浓艳。密密地树叶几乎遮掩了村子里的所有秘密,或许,只有慢条斯理嚼着青草的黄牛知道,趴在地上似睡非睡的大黑狗,没准儿,它也知道。除了满树繁郁,恣意盎然的绿以外,还有一院院的桃花,月季花。那花呀,是一种热辣辣的红。不光红得艳,而且,红得还有那么一股子媚。对。就是女人撒娇时的那种媚。
  眼前,童年时那一排排低矮的土坯房虽然大都被平房、楼房所替代,只有偶尔几处,常年没人居住,低矮的屋檐、破朽的门框已几近坍塌,周围蒿草疯长,断壁残垣透露出一丝荒凉与落寞。村子里的树也稀疏多了。到了夜晚,每条路都被月亮照着,每个角落都泛着冷冷的月光。月光穿过稀疏的树叶,流泻在平软的土路,摇曵着一片片斑驳、零乱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莎莎作响,凉意中带着一缕淡淡的炊香。
  风,提到村庄里的风,感觉在这里最不靠谱的就是它了。风说话做事全由着自已的性子,不是春天把东院的花香吹到了西院,就是夏天把女人们晾在外面的,那些花红枊绿的衣服,吹得满世界飞,分明是故意泄露女人的隐私,靠不住。它远不象村庄里的树那样一辈子就长在一个地方,终日斜着身子独自想着自己的心事,从不多言多语。
  在岁月的流转中,村庄变得既熟悉而又陌生。这一切却都是在悄无声息间进行着。能够见证这些变化的,就是臂揽着庄子的这条河了。那会儿,河水碧透碧透的。还没有什么污染。夏天在河里洗澡,捧一口河水,喝下去,甜丝丝的。坐在岸边石阶上,能看到一条条小鱼在身边游来游去,叼啄在身上痒滋滋的。童年的快乐时光都漾在这波光粼粼的小河里了。此刻,河水依旧朝着原来的方向流淌,两岸建起了湿地公园,一湾樱花,一湾香椿,周末、假日来河边游玩小憩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这让渡口骄傲地延续着它的繁盛。只是,原来的小木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发出“嘭嘭”噪声的机器船,船后总是拖着一条长长的油污。
  要说还有不曾改变的,细想想,还真有。那就是一大早报晓打鸣的公鸡。小时候,感觉就它最讨厌。天刚有点擦亮,人还在梦里,它就把村子叫醒了。只要有一只叫,其它鸡就会跟着叫,没多会儿,从庄子这头到那头就全都是鸡叫声了。那叫声,悬在空中,一时半会都不肯掉下来。想睡会懒觉,都不行。
  如今,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手里有几个钱的人家,多数都在河对岸买了房子,村子里日渐空荡下来。除了老人和孩子外,也就只有几只狗看家护院了。它们从村子的一头遛到另一头,一副没精打彩的样。只有遇到陌生人靠近时,才打起精神,喊上几嗓子。
  站在村口,看着夕阳滑过树梢,心中生出一份莫名的失落。想着白天遇到的多是陌生的面孔,偶尔一二个能揣猜出的,也是在沧桑的脸上堆着几道僵硬的笑容罢了。没有ㄋ童时的真切与温软。突然觉得自己更象一个来访的客人。不管怎样努力去抚摸,去倾听,试图还原村庄应有的旧景。但仍旧找不到曾经的味道。徘徊中,看见的只是渐渐消逝的黄昏。
  夜深了,村庄也隐入一片静寂之中。偶尔,不知从谁家传来的几声狗叫,给睡梦中的人报着平安。坐在平房顶上,远离尘世喧嚣,独自享受着黑夜的静美。世间仿佛只剩下我一个,许多往事,就在不经意中闪现、清晰、缠绵。夜色璀璨,只是斑斓的已不是旧时的月光,心中有种空荡荡的感伤。想着曾经的过往,牛车、草垛、旷野、田埂、狗尾巴草、邻家的小女孩。好多,好多,我都尽力去想。连同飘落的黄叶,都完完整整地烙在记忆里。风,又是这不靠谱的风。拂过脸颊,轻扯着衣衫。不冷,吹久了却在不经意间侵袭一丝寒意。风,吹散了零落的记忆,俯身捡拾那一帘幽梦。回首间,几许落寞,在心间蔓延。此时,头顶上的月也是孤单的。不知何时,周边弥涨着几片阴云,但它依旧在那里,静默着。这风,这云,大概是要下雨了吧。
  村庄在童谣里沉默,随时光走远。或许,如今这个村庄只属于我的童年。但内心始终有一份期许,期待着内心深处依然可以邂逅童年那份最初的憧憬与童真。如果可以,真想回到从前。回到那个被月光浸染的夜晚,回到那个被冷风吹断了的梦。但好多事,也就只有去想想了。心底的那个村庄,再也回不去了。
  事情没想完,我就进入了梦乡。
   

(0)

相关推荐

  • 长河星空丨河 魂/刘继兴

    老家的村后有一条河,那河两头窄中间宽,如同一条大路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了一个大转盘.也像一条长蛇吞食了一个尚未消化的大鸡蛋. 听老年人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只老鳖精从那里经过,因下游河道窄过不去被卡在了那里,所 ...

  • 【散文】沧桑子牙河 河北 王砚清

    散文 | 沧桑子牙河      □ 河北 王砚清 初春的一个清晨,我搭车到了十里湾大桥.从这里出发,开始了我沿子牙河大堤步行回家的旅程. 十里湾村,距离县城十华里,子牙河在此处折了一个大大的弯,一弯也 ...

  • 散文||马兰头绿了

    马兰头绿了 康家桥河的河水被春风吹皱的时候,河岸上的杨柳已经忍不住抽出了嫩芽,一点也不意外的是马兰头也绿生生的冒出来,田埂上.沟渠边.蚕豆下,篱笆旁-- 我们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一放学最开心的事就 ...

  • 【故园梦寻】河流

    前言 人们从童年出发,总以为未来有更好的东西在等待我们,匆匆度过流年.望尽天涯路,却发现我们在童年已经遇到最美的风景. 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我的家乡也有一条这样的河,岸上有树,水中 ...

  • 致我那即将消逝的村庄

    致我那即将消逝的村庄                         □王海燕 小时候,总是梦想着要走出那个村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12岁那年我就真的离开了家,到他乡求学,毕业,成家-- 这么多年 ...

  • 【八一】烟雨沙河(散文·家园)

    我是在沙河边长大的. 数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这条河就像一根青藤,缠绕在这方土地,汩汩地流着,透着幽幽地古韵. 沙河,朔本追源,当属颖水.它是颖水的一条支流,也是颖河自河南注入安徽后的一段.颍水,发源于 ...

  • 【八一】我的姑苏,我的城(散文·家园)

    "君到姑苏间,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乡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诗,道尽了苏州独一无二的风貌.也生动形像地诠释苏城星罗棋布的河道和人家尽枕河的安逸. 苏州在古代便有&quo ...

  • 【八一】心中的秀桥(散文·家园)

    一 初见北郊流泾古镇,是在秋风里,烟雨中. 石板路.木牌坊.庭前梅,素素的老着. 踟躇在窄窄的小巷,看一切风物,有种释然的欢意.直走.尽头,阡陌纵横,水沟静卧,一堵低矮的水泥墙突兀地隔断了我的视线.踮 ...

  • 【八一】庵堂阿婆(散文·家园)

    一 庵堂没有名字. 这个"庵堂",和寺庙没有关系,也和道观没有关系.它坐落在我爷爷家老屋的后面,没人知晓它建于哪朝哪代. 庵堂老了.野草挤满了翘起的檐角,一群叽喳的麻雀磕头似地啄着 ...

  • 【八一】古镇别样情(散文·家园)

    一 青石板,钥匙桥,乌篷橹声,过街骑楼--周庄于我,既在前世,又在今生. 正是秋风送爽,阳光不燥的季节,全家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自驾后,抵达"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古镇--昆山周庄. 对 ...

  • 海南海底发现72座村庄,还有居住痕迹,玛雅预言成真了?

    世界上海洋面积占70%,而且深邃的海洋,给人一种神秘感.由于海底的环境极其恶劣,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这就会给人类探寻海底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现在人类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还知之甚少.当然人类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海 ...

  • 思绪激情:诗和远方[之题记] - 抒情散文 - 文字站

    思绪激情:诗和远方[之题记] 发表时间:2021-01-09用户:OK老庞说阅读:208 思绪激情:诗和远方(之题记) 内容题记:是的,每一个人都有梦境与情怀,在文字的韵味里叙说着那些意念心思,最终变 ...

  • 仅7秒就能毁灭一座村庄

    超强喷火坦克!杀伤面积达4万平方米,仅7秒毁灭一座村庄有一种苏联的喷火坦克,杀伤面积可达4万平方米,它七秒钟就能摧毁一个村庄,曾在车臣战争中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就是TOS系列喷火坦克.该坦克何以 ...

  • 陷落于一座村庄——杨家堂

    从松阳县城到杨家堂村,需在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约8公里.仿佛山穷水尽后,不觉转入此中来.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恰好把村庄给深情环抱.视线所及,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