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教图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暗八仙又称为“道家八宝”,是由道教八仙所持的八件法器,即鱼鼓、宝剑、花篮、笛子、荷花、葫芦、芭蕉扇和玉板所组成的一种传统装饰纹样。由于它们组合成的图案只采用八位仙人的法器,用其代表八仙,而不画仙人,故称之为“暗八仙”。

自明代起,暗八仙纹逐渐多见,至清代时,暗八仙纹逐渐成为了清代流行图案之一,在民间很受欢迎,运用非常广泛。常用于瓷器、织物、家具、雕刻、年画、刺绣和民间剪纸等工艺品中,以此寄予吉祥之意。如北京市丰台区吴氏墓出土有明代衣袁中的暗八仙纹黄缎方领坎肩。

那么作为道教典型图案之一和道教八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暗八仙”纹,为啥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呢?在探究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八仙和“暗八仙纹”的由来。

一、关于八仙和”暗八仙纹”

八仙的起源很早,在我国民间的传播很广泛,影响很大,在各种文学典籍、戏曲、绘画、雕刻中,都有八仙的形象。通常我们现在所指的八仙是指明代学者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所定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

但事实上,八仙这个群体的产生、演变和形成,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是在道教文化的传播推广过程中,经民间传说、文学、戏曲创造的改造而逐渐形成的。

关于“八仙”一词,在东汉年融的《理惑论》有载:“王乔、赤松八仙之篆,神书百七十卷”。就目前来看,这是有关“八仙”一词的最早记载。但其中所言的八仙之篆,只有王乔和赤松这两个人的名字,其余六人就不得而知了,更无从考究。在南朝陈时的沈炯著的《林屋馆记》中也有提及到八仙,指的是淮南八公。发展到唐宋时,不论是在戏曲,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有许多关于八仙的记载。

及至到了明初,八仙人物还没有被定格下来,如元代时,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所写的八仙,有徐神翁,没有何仙姑。在岳百川的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中有张四郎,仍然没有何仙姑。又如在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有风僧寿、玄虚子,但没有张果老、何仙姑。而明代的《列仙全传》中的八仙,其中虽有了何仙姑,但是张果老这一人物却叫刘海。

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八仙”人物的正式确定是在明代吴元泰的神魔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中,如本书在第一回的开头说:“话说八仙者,铁拐、钟离、洞宾、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而铁拐先生其首也......”

虽然八仙人物的具体名单是在《东游记》中被定格下来的的,但“八仙”这一名称却早已日渐响亮于民众的耳畔。

大致自元明以来,这组仙人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还被道教徒奉为“教祖”,让人们去顶礼膜拜。但是,这八个神仙与道教的其他神仙是不相同的。他们这组神仙都是通过修道后而成仙的凡人,如在宋《宣和年谱》卷十九中关于汉钟离凡人的记载:“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

由于他们代表着世间芸芸众生的各种形象:如有男有女,有富有贫,有老有少,有将军文士,有健壮残疾,可以说,他们能代表社会的各个阶层对神仙信仰的心理。

而道教恰恰就抓住人们的这种意识,他们把民间的各种神话故事吸收到道教体系,组成了八仙这个组合,他们用一个普通人的思想感情来塑造这八个神仙,让这八个神仙更加人格化,更加人性化,换句话说,就是把八仙人物塑造成人情味十足,没有没有半点神的威严的神仙,然后在民间进行宣扬推广,这使得“八仙”不仅受到了人们的认可、支持和广为流传,而且还使得八仙成为了一组具有鲜明性格的民间俗神。例如我们都熟知的“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带有明显的美好、吉祥、长寿的意愿,可以说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寄托和向往。因此,八仙在人们心中被看成是能给人增福添寿,吉祥喜庆的神仙。于是在民间建筑、家具、剪纸、织绣、陶瓷器皿上就出现了各种以八仙为题材的装饰纹样,称之为“八仙纹”或“明八仙”。

随着八仙故事的发展和流传,到了明末清初,八仙人物每个人所使用的法器,即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张果老的鱼鼓、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洞箫和曹国舅的玉版,这八种八仙手持的器物逐渐从八仙身上分离出来,独立形成了一种装饰纹样——暗八仙纹。

清 雍正 五彩 暗八仙纹 盘

了解了暗八仙纹的由来,我们再来分析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二、关于“暗八仙纹”在民间流行的原因

暗八仙纹作为独立的纹饰图案出现,大约是在明末清初,如在铁源主编的《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图案纹饰卷》载:“暗八仙纹饰始于康熙时,但传世品甚罕,雍正、乾隆时期较多,并基本贯彻整个清代。”

而暗八仙图案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暗八仙”是八仙的一种延伸,是代表八仙的一种符号

我们知道,在民间的八仙故事里,八仙代表的是正义、善良、长寿、无所不能。而“暗八仙纹“作为道教文化的一种传统装饰图案,是由道教八仙演变而来的。它作为民间艺术中一组约定俗成的符号,人们一看到它,首先想到的就是八仙人物,即铁拐李、汉钟离等人,这是最直观的一种象征。可以说,“暗八仙”是八仙的一种延伸,或映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代表八仙的一种符号,一种传播道教八仙文化的符号,或者说他们就是一个整体。

其次,由于“暗八仙”纹比“明八仙”简单的多,从作为装饰来看,“暗八仙”纹具有另一番审美效果。再次,暗八仙是承载着道教八仙文化,融合了形象性、象征性等多种美学特征于一体的图案,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元素渗透到了民间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巧妙和谐的设计和吉祥长寿的美好寓意,象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满足了民间群众在现实生活无法得到的一种心理需求,这种象征性不仅使得“暗八仙”图案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也使得暗八仙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数字崇拜

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存在着数字崇拜,即赋予数字以特殊的文化内涵。如在古希腊的时候,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已经把人类对数字的崇拜发展到了极点,认为“万物皆数”,即万物都是数组成的。

中华民族也不例外。如在旧中国时,老百姓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东西有很多,并且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讲究择吉,宜什么,忌什么,都以历书规定来办,连出门朝哪个方向,也不敢违拗。连哪天理发,哪天沐浴,哪天动土,哪天能安床,都要参照通书,方敢行事。可以说,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由来已久。

一般来说,中国人认为偶数吉祥而奇数不吉祥,如二、四、六、八、十皆如此,选择良辰吉日讲究用“双日”,但是,中国民间又有着谐音取意的习俗,如“四”与多事的“事”和死亡的“死”谐音,十与“事”和“失”谐音,因而在有些场合也是有所避讳的。然而“六”和“八”无论怎样衡量都没有这样的忌讳,可以说是绝对吉利的数字,尤其是与“发财”的发音相近的“八”,更是吉祥的象征、好运的代名词、财富的召唤者,因此八仙群体的组成人员选定为八位,暗八仙图案中出现的法宝也正好是八件。

3、法宝崇拜意识

“法宝”原是佛教名词,是指佛教使用的法物,因其极为珍贵而被认为是法宝。

道教中的道士们也各有法宝,如符箓、丹药、佛尘等。有人在“得到成仙”之后,其法宝更是具有神奇的功能。由于在古代的传说及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往往是极力夸大和渲染佛、道两家所持法宝的作用和威力。再加上八仙的法器是古代各种典籍及文学作品中所写到的大量神仙法宝的缩影,因此“暗八仙”对于表现大众的法宝崇拜意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借鉴佛教的“八吉祥”图案

“暗八仙”作为吉祥图案的出现,可以说是借鉴了佛教的“八吉祥”图案,其一是因为佛教八吉祥图案出现的时间早于“暗八仙”图案,其次,二者不仅数量一致,而且在宗教和美学意义上都有相似之处。

我们知道,“八吉祥”是传统的佛教吉祥图案,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吉祥装饰纹样的一种,如法螺象征着运气;莲花象征着圣洁;宝瓶象征着成功和名利;双鱼喻为幸福、辟邪;盘长则是长寿、无穷尽的象征等等,正是因为如此,八吉祥图案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八吉祥与暗八仙对比图

而与佛教八吉祥相对,“暗八仙”也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如“葫芦能普济众生;扇子能起死回生;玉板能净化环境;荷花能修身养性;宝剑能威震群魔;洞箫能令万物复苏;花篮能广通神明;鱼鼓能占卜人生。此外,“暗八仙纹”还是道教的符咒之一,如道教符印中的“狮钮八棱八卦暗八仙印”的印身的八个侧面各刻有一倭角长方形,长方形内就浮雕有“暗八仙”这八件法器。当然了,暗八仙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吉祥的象征,具有各种民俗功能。

结语

“暗八仙”纹的文化涵义是建立在大众群体认知、认同的基础之上,这种集体的认知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暗八仙符号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其符号本身,而是符号所蕴藏的意义。

人们信奉这些形象符号,颂扬道教八仙的功德,祈求这些神仙能保佑自己长寿吉祥。这种行为从表象上看,好像是对符号本身的一种膜拜和信仰,而实质上这种形式是民众把自己的精神祈愿寄托在”暗八仙“符号上,以求能得以实现。

总之,暗八仙纹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下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认知意识的特殊文化符号,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经典产物,是人们将精神、情感附着其上的精神寄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