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捡垃圾的女孩
那个捡垃圾的女孩
——静墨
以前住的地方是个老小区,人口密集,熙熙攘攘。大妈们买菜之余,每天围簇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还有那走街串巷的叫卖声,沸沸扬扬。中间就是一条窄马路,行人络绎不绝。马路对面是外地夫妇开的一家小餐馆,生意不怎么好,有两个孩子。
马路两边都摆放着垃圾桶,每次去扔垃圾,都有几双眼睛盯着。刚开始不知道什么状况,等转身回头的时候,已经有人趴在那里翻垃圾了,就有开饭馆的那家小女孩。我猛地怔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只能装作没看见,赶快逃离。你扔的破棉絮,破席子,或者破锅子,一会就不见了。垃圾桶就在她家斜门口,于是她每天的任务就是关注着过往拎东西的居民,然后第一时间冲过去,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不愿看到她,更不愿看到她满怀希望的冲向垃圾桶。只要有人拎垃圾出来,她的父母都会示意她过去。而她非常乐意,习以为常。从此,在别人心里,她就是那个喜欢捡垃圾的小女孩……
很不能理解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为什么她的父母怂恿她这样做。记得我们小时候,就算家里困难,母亲常常教育:“别人家的红花绿叶,别去稀罕,穷不失志,富不变狂。”他们开个小饭馆,可以把口味提高,可以做外卖,为什么他们会极力教唆女儿去翻垃圾?大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的事情,非得把孩子教会了?人穷,志不能短。可这女孩,从小就耳染目睹,而且认真的做着本不应该属于她的事情。他们并不是穷得揭不开锅的那种,偏偏,他们会为捡几个垃圾,有沾沾自喜的满足,典型的劣根小农意识。父母可以教孩子读书写字,这不需要花多少钱,可以教她家务活,让她学会自理的能力,但绝不是让孩子从小就去翻垃圾。且不提刺鼻的气味和肮脏,你还能在垃圾堆里得到什么让你喜出望外的收获?人穷不可怕,就怕你志也穷了……
人怎么活?物质丰盈的活着,精神自由的活着,风轻云淡的活着?四海为家的活着?但绝不是拾到一点便宜和别人的施舍,就满足的苟且着。对,你可以捡垃圾,为了生存嘛,也没偷没抢,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方式,也没有妨碍伤害到任何人。扪心自问,这就是你们理想的生活?是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怎么当?靠帮你们捡垃圾赚钱吗?靠别人的施舍?这里抠一点,那里挠一下?没有人会告诉你,如果你们不改变思维模式,你会和你的子女一辈子没有尊严的苟活。如果还有人对你投以同情,那不过是一种俯视的怜悯罢了,你没那么可怜。
你们真心希望看到你们的女儿20年以后如现在这样吗?你能说是为了她幸福吗?你们觉得这对孩子公平吗?垃圾桶已然成为一种畸形变相的诱惑。而,这只是一个破烂,这世界上有太多精彩纷呈的东西,长此以往,这女孩长大以后,该怎么样面对?是否会是为领几个鸡蛋,天不亮就起床,赶去排几个小时的长队?是否为占得别人三两便宜,在子女面前神气活现的炫耀一番?是否为男人给了你520块红包,就以为遇到了爱情?以至于所有的事情都喜欢拿份尺子锱铢必较,不能吃亏半分?往往很多人,把那种张牙舞爪的狰狞视为自己处世厉害的证明。
儿时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终身,这是骨子里的东西。精神的修养,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与金钱无关。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里的富,就是指物质。纵然你留座金山给子女,不出二代,也会帮你败掉的。但精神的认知,是几辈人的沉淀,是一座真正挖掘不尽的宝藏。买不到,装不像。花再多的钱装裱,也买不到精神的完整。如粗人学高贵优雅一般,只怕会“雅”过敏了。人可以平凡,但绝不是卑微,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值得你弯腰和低下头颅……
《作者简介》
静墨,本名:徐海燕。自幼喜琴棋书画的江苏女子,游走在唐风宋月里,爱用灵动的水墨丹青,描绘诗意人生
《文化之源》公众平台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