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中“烧鸡体”为何成为新宠儿,看起来“丑丑”的却得评委垂爱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评价是否能够成为书法家的标准,主要看其作品能否入国展,在入中书协的标准中就有这样的规定,至少有两次入国展的经历,这也让一些喜欢书法的朋友有了新的追求,那就是投稿入国展,不过很多人却屡战屡败,虽然这样但是依然是坚持着,可是有些人却投稿一次就能够入展,甚至有些人连续投稿都能够入展,让很多爱好书法的朋友很是迷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发现,投稿不仅要取法上明确,而且还有选准取法的名人,从历届国展中,我们却看到“烧鸡体”却能够死守国展,并且每一次都能够成为国展的新宠儿,那么这种看起来“丑丑的”的“烧鸡体”为什么能够赢得评委们的“芳心”呢?一致都能够得到评委们的垂爱?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取法明确是国展中必须要体现的内容,正如我们所说的取法乎上的道理相吻合,没有取法的书法作品,只能是“江湖体”而已,这种作品在国展中是首先被淘汰的,书法之法也是国展坚持的原则,没有体现“法”的作品绝对是入不了展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很多人在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的基础,开始寻找书法取法问题,晋唐书法已经是过时了,大家都知道,并且都是以晋唐书法作为入门教程的,为此,要想凭借晋唐书法入国展,除非你的水平不是一般高,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为了寻找突破,清朝的何绍基就走入的书法的殿堂,尤其是国展的殿堂,一方面何绍基在近代绝对是能够数得着的书法大咖,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他的那种书体,都是被人们看好的,尤其是想入国展的朋友。

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人就以“烧鸡体”为宗,屡屡走进了国展的殿堂,在国展中也得到了评委大咖们的一直偏爱,对于这样的认识问题,不知道你是否认可,谈谈你的看法和见解。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全部转载,内容未经核实,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