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辛纳正手发力三个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层?

当你赢得越多,压力也就越大,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改变,甚至会偏离网球轨道。但是我没有改变,我知道如何分配注意力,我只考虑提升自己,因为爸爸妈妈在家里总是教导我要诚实——辛纳
辛纳( Jannik Sinner )父母在意大利的一个滑雪小镇酒店里当厨师和服务员,出生于普通家庭的辛纳3岁就跟哥哥一起开始了滑雪和网球的启蒙,8岁时就获得了大回转滑雪冠军,12岁取得了全国高山大回转滑雪亚军的佳绩。七岁时因专攻滑雪,中断了网球学习一年,在爸爸的逼迫下又返回了网球场。在辛纳13岁之前,网球一直排在滑雪足球运动训练之后的 “ 第三运动备胎 ”,但他一直保持每周两次网球训练的习惯。辛纳最终放弃了滑雪和足球,他解释说:“ 我总是喜欢做决定,但在足球这样的团体项目中是行不通的。至于滑雪,你要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分半时间内下山,如果犯哪怕是一个小错误,你就出局了。但网球不一样,就算你犯了一个错误,你继续打两个半小时也没有问题,这就是我选择网球的原因 。”

一、正手发力的第一个境界:推

网球技术哲学是一种指导实践的哲学,杏坛玫瑰露(张博士)一直以来喜欢将网球技术现象放在历史长河中去反思,然后在当下实践中去验证和提出新的解读及训练手段。

网球圈里一直流传着,击球时球拍要 “ 推送三至五个球 ” 说发法,至于这一说法出自哪位教头之口已经无从考证了,类似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我们先看一下英国草地网球时代,正手发力时,球拍都类似于 “ 推 ” 的动作,换句话说 “ 推 ” 作为正手发力模式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若从力学上看 “ 推 ” 是一种 “ 减速 ” 的碰撞,看当时随挥的不充分可以推断出来,因为 “ 推 ” 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控制球的方向与落点,必然会影响速度。

后来实践中 “ 推 ” 的发力模式,逐渐演化出尽可能的增加球拍与球接触时间以达到最大的 “ 推 ” 效,这可能是一种 “  错觉 ”,我们的神经没有长到球拍上,千分之几秒的弹性碰撞时间,我们几乎觉察不到或无法控制如何才能延长球拍与球的接触时间。看看力学怎么说,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三个要素。现代网球正手的接发球技术还完整的保留着 “ 推 ” 的发力模式基因,尤其在一些特定的击球情境下还能再现减速挥拍与随挥不充分这两个原始特征,但已不在是常态下的主流发力模式了。
二、正手发力的第二个境:拉
针对第二个发力境界,尼克教父在教学片《Killer Forehand 》里给了一个矛盾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 “ 拉毛巾 ”,我认为翻译成 “ 甩毛巾 ” “ 用毛巾抽 ” 这两个词更符合我们的文化逻辑,这两个翻译都是在解读 “ 鞭打效应 ”;第二种解释是 “ 拉(抽)球拍 ” ,这一说法若在实践中用意识控制球拍肯定会出问题,因为实践中此时球拍开始是向外做弧线运动的,非直线 。

解释网球技术动作,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时间轴的概念。

“ 拉” 是在有限时间段内完成的动作。大引拍中 “ 拉 ” 与小引拍的 “ 拉 ” 在解剖学上来讲,本质都是为了完成前臂的 “ 旋外 ”,为下一步的 “ 旋内 ” 蓄势,生物力学为说明这一现象造了一个词 “ 超越器械 ”(点击紫色文字回看《正手没有超越器械的“横弓”,动力链怎能不掉链子?》),通俗讲就是不要有 “ 拉 ” 的意识,否则会破坏动力链的顺序节奏。
三、正手发力的第三个境界:投

发球时我们常用 “ 投 ” 来形容发力,但少有人用来比喻正手发力,发球在国外还有另一绰号 “ 高空正手 ” ,可能是二者在发力上内在神似。其实职业球员常用药球来训练正手这种 “ 投 ” 的发力模式,最近看到神奇教练穆拉托格鲁( 点击紫色文字回看《重新定义“教练”,小威教练穆拉托格鲁的网球造星哲学》)发的一个关于正手发力教学片,就是利用 “ 投 ” 的意识来引导发力,点击紫色文字进行回看如何提高拍头速度?小威教练有绝招


穆拉托格鲁利用 “ 投 ” 来暗示发力有个好处,解决了利用 “ 抽 ” 的一个困惑,常识中抽都是类似鞭子一样的软体,球拍洽洽是个硬体。投还可以理解为 “ 扔、掷 ”等意思,更能跟我们生活中的 “ 用石头打水漂 ” 发力共鸣。若意识中有把一个重物投出去撞击网球的觉察,击球点一般可以更靠前些,击球的穿透力更强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