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罕见的消化道肿瘤--小肠腺癌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小肠腺癌属于比较罕见的一类肿瘤,其发病率仅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2%。据北大人民医院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在1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中,126例为小肠恶性肿瘤,其中十二指肠腺癌占大部分,其次的发病部位为空肠与回肠。
小肠肿瘤的特点在于小肠位置比较隐蔽,自觉症状不明显,日常的体检常常忽略了小肠这个部位,等发现时常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同于结直肠癌对cea比较敏感,小肠腺癌对肿瘤指标相对不敏感。仅少部分表现为CEA增高,也有表现为αFP增高。
分子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显示,MSI-H占小肠腺癌的7.6%,TMB≥20的占9.5%。与起源于空回肠的腺癌相比,起源于十二指肠的腺癌具有更低的TMB以及更低比例的MSI-H。通过对317例小肠腺癌的基因测序,突变频率位居前七的是TP53(54.4%),APC(37.6%),RNF43(37.6%),SOX9(37.6%),PIK3CA(33.4%),KRAS(33.4%),BRCA2(29.2%)。单因素分析显示,ASXL1、MSH3、EP300突变者具有较低的OS。
小肠腺癌的分子分型
依据分子检测特征,可以把小肠腺癌为分三个亚型 :
免疫亚型:占小肠腺癌的29.2%,此型的特点存在MSI-H状态,高TMB,乳糜泻,好发于空肠。基因突变ARID1A (85.7%), MSH3 (85.7%), RNF43 (71.4%), MLL2 (71.4%), BCORL1 (57.1%), CTCF (57.1%), ERBB2 (57.1%) 和 ASXL1 (57.1%)。几乎所有的病人能从免疫治疗获益,71%的病人能从PARP抑制剂获益,43%的病人能从抗HER2治疗获益。
DNA修复缺陷型:占小肠腺癌的16.7%,此型的特点为DNA修复通路存在缺陷。基因突变 BRCA2 (100.0%), RAF (75.0%), RNF43 (75.0%), SMAD4 (50.0%), PTEN (50.0%), EP300 (50.0%), IRF2 (50.0%), MAP2K4 (50.0%), CTNNB1 (50.0%) and TP53 (50.0%)。此型适合PARP抑制剂或联合免疫治疗,以及抗HER2治疗。
结肠样亚型:占小肠腺癌的54.1%,此型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基因突变TP53(61.5%)、KRAS(53.8%)、PI3KCA(38.5%)和APC(38.5%)。基因分析表明此型与结直肠腺癌基因组图谱有显著的相似性,因此将其定义为“结肠样”。治疗分析,该组中23%的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受益,15%的患者可以从抗ERBB2中受益,8%的患者可以从PARPI治疗中受益。在这组患者中,62%的患者没有针对性的改变,只有8%的患者可从免疫治疗联合PARP抑制剂中获益。
此三个亚型的DFS与OS相类似,差异无显著性。
小肠腺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小肠腺癌的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据一项针对437例转移性小肠腺癌的回顾性研究,75例可手术病人的中位OS为34.5个月,而仅接受化疗的病人中位OS则为17.1个月。
放化疗:大多数小肠恶性肿瘤对放疗不敏感,化疗方案参照胃癌或结直肠癌方案,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二药或三药方案。据大样本的临床研究,FOLFOX一线治疗的ORR率为59%,至疾病进展的时间TTP为8.1个月。FOLFIRI二线治疗的ORR率为31%,至疾病进展的时间TTP为4.0个月.
免疫治疗:小肠腺癌还是有较高比例的病人具有微卫星不稳定型,适合免疫治疗。一项针对20例小肠腺癌进行免疫治疗的研究,其中6例为dMMR,5/6对治疗有响应。而16例pMMR患者,无一例对免疫作出响应。
小肠腺癌是一类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自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5.9个月。与结直肠癌不同,截止目前小肠癌的化疗方案没有标准方案,没有临床指南,治疗进展缓慢。根据现有的资料,建议小肠腺癌有必要行大panel基因检测,以分子检测为指导,更好地实施精准的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