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姿态——有感于电影《无罪谋杀:科林尼案》

影片简介

意大利人科林尼在奔驰汽车公司当了三十四年工人,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品行端正。有一天他在柏林一家豪华酒店枪杀了一名老人迈耶,这看起来似乎是心血来潮,但随后其投案自首……
初出茅庐的新人律师卡斯帕·莱恩被法庭任命为犯罪嫌疑人科林尼进行辩护。迈耶是他儿时好友的祖父,一位友善、和 蔼的长者,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而他从前的法学教授、明星律师理查德·马丁格则代表受害方迈耶家族在科林尼案件审理中作为原告律师,这对于年轻的莱宁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卡斯帕·莱恩竭力想弄清真相,但科林尼对作案动机始终保持缄默,莱宁不得不为一个不需要辩护的被告进行辩护。经过不懈的探查,他终于找到了一条线索,并且发现了德国司法史上令人震惊且黑暗的一幕……
电影改编自德国作家费迪南·冯·席拉赫的畅销小说《科里尼案件》,小说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在本书出版几个月后,德国司法部长宣布成立一个历史调查委员会,可以说“科林尼案”的出版改变了德国国家的立法。

文/郁妍捷

电影《无罪谋杀:科林尼案》是一部惊悚犯罪片,它的悬念感,从一开始就已经就位。开头,两个看起来有关联的场景通过“一镜到底”的模式在硕大的荧幕里来回切换呈现着:室内,是空旷的拳击场擂台上,只有一个年轻男人在自顾自地来回跑跳、出拳,发出浓重悠长的喘息声,随着他跑动步伐的前移,画面中的留白越来越大,好像在等待,注定有另一个“人”会即将入镜;室外,是幽静的狭长密闭走廊里,一个头发花白,梳着小辫子的高个子男子微微佝偻着脊背慢慢向前行进,他走到了一扇大门前,停驻。原来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组画面:年轻男人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而老人只是作为记者前去采访富豪……
但开头的操作并不是单纯在为全片奠定“怀疑”的基调,而是为接下来人物们的纠葛埋下伏笔:杀人案很快出现——那名自称记者的老者跛着脚从电梯门走出后,一脚一脚带着血迹来到酒店大堂,向身旁的住客和工作人员告知刚刚总统套房里发生的一起命案,凶手就是自己,请周围人帮忙报警;练完拳击的男人接到义父的死讯,同时接到法院的通知,指定他为一名老年杀人犯辩护。于是,喜爱打拳的青年人卡斯帕·莱恩就这样傻乎乎地穿上了律师袍走进法院,不得已成为了杀害自己义父迈耶的凶手科林尼的辩护律师。
与其他刑侦片都对“谁是凶手”这一结论严防死守不同,电影从故事伊始就把犯罪人,甚至犯罪过程抖落干净。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当作犯罪悬疑题材去看,毕竟,它并不在意“凶手是谁”,它在意的是,任何犯罪的实施都有不得不说的动机,而现实的复杂总是如同按下的葫芦浮起的瓢,让隐藏在真相背后,人心深处的秘密渐渐露出端倪。更值得玩味的是,导演在推进内容,展现人物角色过程中都采取了某种弱者的姿态。
这种弱者的姿态首先体现在人物出场时给公众们的第一印象。死者迈耶是德国工业大亨,是伟大的慈善家,是给予小时候的卡斯帕陪伴最多的义父。他一个古稀老者,手无缚鸡之力,死时竟身中多枪,其中有子弹直接贯穿太阳穴打爆头颅,面部被人用力踩踏致使左眼球掉落外面,惨烈异常。辩护律师卡斯帕是个刚考出律师执照没多久的年轻人,没有人请他打官司。接手科林尼案后,他连法院“过堂”的基本流程都不清楚,只能任凭法官和检控官带着质疑,嘲笑自己穿律师袍的不合时宜。凶犯科林尼老头本是一名本分的工人,从意大利到德国已经定居小半辈子。对于迈耶的惨死,科林尼将作案过程供认不讳,可无论卡斯帕怎么讯问科林尼作案动机,他就是闭口不提,沉默以对,眼神透着向死的坚定。他们身份不同,但他们都以弱者的姿态,尽可能地调动观众们对他们萌发出一点点同情来——那么好的迈耶为什么会被害?那么稚嫩的职场菜鸟卡斯帕怎么才能去撬动证据确凿、铁板钉钉的铁案?那么老实的科林尼犯下血案是不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弱者”引发的这些共情为剧情走向悄悄积蓄下感动。
这种弱者的姿态体现在对人性软弱和不确定的刻画上。十年后,约翰娜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卡斯帕因案子相遇,她付出的爱与宽容仍然不减,可是在坚决捍卫爷爷迈耶的“名誉”时,她又是如此狭隘、冷酷和无情,对卡斯帕软硬皆施。卡斯帕成为科林尼的辩护律师后,他面对杀害自己义父的凶手,面对约翰娜的请求,他一度想放弃辩护律师的身份,退出这个案子。在大学法律教授马丁格的劝导下,才想起自己作为律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当马丁格教授成为原告约翰娜的代理律师,来诱惑卡斯帕,要求他输掉官司时,卡斯帕甚至愿意放弃原则,在上庭前还在打电话确定马丁格给自己的承诺。在约翰娜,尤其是卡斯帕的身上,欲望压倒了正义和道德,而人性的软弱与摇摆,才让角色越发接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你我——卡斯帕不是一个有着非凡同情心,极强职业道德、能力和意志力的人,台词里还调侃过角色的“土耳其”血统。他只是众多平庸者的一员,容易被忽略,被遗忘,如果不是不满马丁格傲慢的态度和争胜的欲望,他又怎么从一个“弱势律师”绝地反击打赢官司,为自己的当事人争取最大的权益?
这种弱者的姿态还展示在翻看历史真相过往时,法律不忘给良知让出更崇高的地位。当科林尼终于开口,卡斯帕也开始义无反顾寻找真相,凶残的杀人事件才渐渐还原出清晰的面目:慈善家迈耶曾是驻扎意大利的纳粹军官,因手下士兵被杀,他依据“我们死一个就杀10个平民”的“纳粹规则”,当着童年科林尼的面,报复枪杀了他的父亲。科林尼长大后想过用法律解决问题,却遇上六十年代的“德雷尔法案”,不能继续上诉。“报仇”的动机驱使科林尼在法律层面犯下血案,却为二战里那些枉死的无辜者给以良知的告慰。迈耶的儿子和妻子在一场车祸中惨死,而他本人在被害前向科林尼下跪忏悔,这一切细节都在佐证迈耶对自己犯下的战争罪恶整日遭受良心的谴责。马丁格是当下的律师界泰斗,他坚持法庭只解决法律上的事情,他坚持自己参与当年的“德雷尔法案”是当时法律的需要。然而在卡斯帕的一再反问下,马丁格不得不承认,法律之上还有道德,而良知不需要加上时效性,不需要向现实低头,更不只是有限责任!也正是因为这份良知,科林尼在法庭上复盘过往的历史后,才会选择在狱中自杀——他早已明确,自己的杀戮一样充满人性的罪恶。
所以,《无罪谋杀:科林尼案》虽然是一部犯罪片,但却有极其鲜明的现实政治正确: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不应放弃良知的责任,更不能模糊、推诿和回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