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古刹——济南灵岩寺

位处泰山西北方向的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北魏、唐、宋、元、明,直至清代始终保持繁荣兴盛,如今更是泰山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驱车拜访灵岩寺,一路巍巍群山环抱、林木葱绿、秀柏参天、待到山峦最深处,便是灵岩最圣境。

灵岩寺雄踞山谷之间,山门不大并无千年古刹的气派,但东侧崖壁上的历代题刻十分明确地彰显出灵岩寺的历史地位和名气,遥想当年这里定是文人骚客趋之若鹜的一方圣地。

灵岩寺占地宽阔,靠近山门的一进院子布局规整,属近代翻修的建筑,无太多特色,再向院落深处放眼望去显得略显空旷,同时也感觉整体布局不算规制。

穿过这进院落,散布周围的几处损毁建筑解释了布局为何不规整的原因,想来这里在历史上也是饱经沧桑,历经了几多风雨,而那些留下的石柱、古碑、柱础携着数百千年前的气息矗立依旧。

墙垣已塌,古柏依旧挺拔,一旁柿树相互为伴,化身为祈福佑护的“柏柿(百事)如意”。

灵岩寺的后山崖有唐代修建,宋代重修的辟支塔,塔西有北魏、唐宋历代高僧的塔林,塔东有宋代雕塑的代表作大佛殿雕塑群,这一片区域正是灵岩寺的精髓所在。

唐宋雕塑目前国内现存的大部分保留在山西界内,山西之外鲜有唐宋雕塑保存至今,而灵岩寺不仅有宋代雕塑保存下来,其规模也堪称壮观。

同时,雕塑所在的千佛殿是灵岩寺最雄伟的建筑,虽为明代重修但尽显唐宋盛世之风。

据介绍,殿内中间的三身佛雕塑中,居中一尊为宋代藤胎髹漆工艺塑造,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钱塘(现杭州)运抵而来,两边两尊是明代铜铸塑像。这三尊塑像无论是造型方面,还是工艺、体量方面都堪称齐鲁第一。

围绕大殿环坐四周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另外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一1620年)。

从塑像造型来看,罗汉像仪态优雅并注重写实,结合生动丰富的表情,或语、或思、或听、或望、或呆,相比中间的三身佛更贴近世俗,这也是宋代罗汉塑像的重要特征之一。

前面有篇文章提到的棘梁山石窟群,其中一部分造像是宋代作品,其中的罗汉同样神态自然洒脱,不拘于传统威严正坐的形态,都是趋向世俗化,更贴近世间的千姿百态。

转到三身佛塑像背后,是一幅以观音为主的大型雕塑群,雕塑群采用了传统的悬塑技艺,使整个雕塑群表现出很强的立体感,同时周边每一尊小雕塑都显露着各自不同的神情、姿态,传神的刻画出各自独立而鲜明的特点,还不失对整幅雕塑群主角的气氛烘托。

出来大殿,不禁感慨如此清幽之地才能诞生如此传世之作,就像长在门券上的古树,不知要经过多少岁月的洗礼才能成就今天的茁壮辉煌,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实属不易,

有山、有寺还需有水才能钟灵毓秀,山崖下正有几处泉水,水边还有不知哪年哪朝的半身铁像守在这里,此逢严冬水已不旺,但铁像依然威武。

远望崇山峻岭,再一次感慨灵岩寺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交相辉映的一处圣境,虽处深山密林中,但其拥有的独特魅力实难忘怀。

灵岩寺是泰山文化圈的重要一部分,但其意境却与泰山不尽相同,泰山多是帝王之气,登之感受博大宏伟之气势。而灵岩寺却是隐幽之地,需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灵岩寺之文化秘境魅力,才能理解千百年来教人趋之若鹜的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