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胸闷五年,只因湿气困脾!这张方子出于名家之手,值得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心病诊治学》、《今日中医内科》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胸闷气短这个事儿。
在我国首届国医大师评选结束以后,我曾经有幸,参与到国医大师之一,路志正老先生临床治验的总结工作中。那段日子,我日夜不停地研读路老的一些验案,可以说受益匪浅。
其中,有这么一张医案,让我印象深刻。
说有一回,即1991年的6月20日,路老接待一个患者,男性,56岁,是个干部。
这人什么毛病呢?就是大概从五年前开始吧,就觉得胸中憋闷,隐痛,气短,上不来气儿。
当时,患者曾经做过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过服用西药治疗,效果尚可。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连续阴雨闷热,该患的状态又不好了,常常觉得胸闷气短,每天最多发生四五次。每次发生,凭休息难以减轻,必须口服药物才勉强缓解。
能用的办法都用了,此人决定找中医看看。于是,经人介绍,几经辗转,找到了路志正老师。
刻诊,见患者脉濡细,舌苔白厚而腻,舌色暗淡,舌体发胖,舌边有齿痕。整个人当时四肢困倦发沉,脑袋晕沉沉的,口中黏腻不渴,而且胃胀,时时欲呕。不过这些,是患者多年来一直都有的问题,自己觉得无关紧要,本来就这样。他关心的,就是如何改善自己的心脏病。
路师了解到这些以后,果断书方一首。但见——
桃仁10克,杏仁10克,炒薏苡仁30克,白蔻仁(后下)6克,藿梗10克,荷梗10克,厚朴10克,石菖蒲12克,制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壳10克,六一散(包)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当时,该患久病成医,低头一看这方子,直皱眉。据他所知,这里头唯一能管心脏的,好像就是这个桃仁,有活血化瘀之效。其他的,似乎和心脏不挨着啊。
对此,路老解释:你的问题,之所以五年内未见彻底改善,问题就在于病不在心,而在脾。我今天为你理脾,则阴霾自散,心胸开阔,病自然可以痊愈。
人家老专家说得一套一套的,患者没话可说了。于是,照方服用。
结果,用药7剂以后,腹胀、口黏、头晕等现象都有所减轻。这时候,路师加入干姜4克,草果6克。再服10剂之后,患者自觉周身状态良好,胸闷憋闷、上不来气的感觉消失。
接下来,再服10剂,患者诸证悉平,一身清爽。
困扰患者五年的所谓冠心病、心绞痛,就这样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说说吧。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在于湿浊阻痹,胸阳不振。
你看这个人,脉濡,苔腻而白厚,舌体胖有齿痕,肢体困倦乏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欲呕。所有这些,是不是再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有脾虚湿盛,郁阻于内的问题?你如果经常看我的文章,就该对此十分明确了。
湿浊这个东西,我以前说过,哪都去。对此患而言,就来到了心胸部位。心胸为痰浊湿邪所蒙蔽,则清阳不展,胸阳不振,心血运行受阻,气机宣降失常,患者就会憋闷、上不来气。
也就是说,这个人的表面问题,虽然在心。但实际上,根源在脾。胸闷5年,只因湿气困脾。
正因如此,路老果断改变活血化瘀的老办法,而是用健脾除湿的办法,以图散去痰湿阴浊,令胸阳恢复。我们再看路老的配伍——
桃仁10克,杏仁10克,炒薏苡仁30克,白蔻仁(后下)6克,藿梗10克,荷梗10克,厚朴10克,石菖蒲12克,制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壳10克,六一散(包)5克,苍术10克。
这里头,苍术健脾燥湿,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白蔻仁、枳壳、厚朴,行气燥湿。制半夏燥湿降逆止呕,和胃气,藿梗、荷梗理气,石菖蒲化浊开心窍。六一散清利湿热。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化解患者体内的湿邪困脾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只添了一个桃仁,用于活血化瘀。
后来,增加干姜和草果,进一步增进化湿之效。
这就是治疗的大体思路。您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反复多看几次,认真琢磨。
其实,胸闷、上不来气儿,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常有。有些人到医院去以后,即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这个倒无可厚非。不过,我们如果能懂一点中医,就知道了,有些时候啊,心的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祸端。这就是中医整体观思维带来的启迪。如果能看准问题的根源,从根治起,问题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当然了,路老治疗心病,方法太多了。我为大家列举的,不过是其中之一,是相对容易理解的东西。当然,我认为,这也是比较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为受我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湿邪困脾、阻滞胸阳的人,很多。这个发病机制,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这是足可让我们警惕的事情。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