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掉杨修后,其父杨彪与曹操的经典对话,被传诵至今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兵争霸,曹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击败袁绍之后统一北方,是天下势力最强的诸侯,并且曹操胸怀大志,一直渴望建功立业,他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其一统天下的决心。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同时在历史上也颇具争议。许多人认为是曹操挽救了大汉,帮助大汉王朝延续寿命,而且掌握大权却没有篡位,是一个真正的忠臣。当然也有人认为曹操独揽大权,架空天子,是不折不扣的奸臣。不过无论怎样曹操的确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这一点从他处死杨修便可以看出。实际上在杨修被曹操杀死之后他的父亲与曹操有过一段对话,一直被传颂至今,那么这段对话到底有什么内容呢?

关于杨修和曹操的故事许多人都有所耳闻,东汉时期是一个非常讲究出身的时代,只有生于名门望族的人才有出头的希望,而杨修就出身在大家族杨家中,他的父亲更是朝廷里的高官,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由于本身天赋卓绝,杨修童年时期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很多人都认为他长大之后可以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朝廷的重臣,就连曹操本人都十分看好他,不到二十岁杨修便官居主簿,是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

杨修一直兢兢业业,在处理本职工作时更是尽心尽力,很少出现错误,这一点也得到许多同僚的认可,在曹魏势力里面一直颇有名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官员却在四十五岁的时候遭受大难,曹操直接将其处死,甚至在行刑前还给他的父亲杨彪写了一篇文章,解释自己杀死杨修的原因,可见曹操对于杨修的愤怒。

杀死杨修之后曹操又找到了杨彪,发现他整个人都变得十分消瘦,便开始询问具体原因,杨彪却回答“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话语中全部都是对于杨修之死的悔恨。虽说杨彪本人十分愤怒,但是他却不敢随意埋怨曹操。

其一在于曹操本身势力强大,掌控朝廷的大权,如果他执意冒犯的话很可能牵连整个杨家。其二就是杨修私下本身就和曹操有一些矛盾,迟早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两者之间的对立原因很简单,杨修出身于名门贵族杨家,作为大族,他们自然想永远保持这种统治地位,因此杨家上下都竭力反对那些寒门学子进入官场,从而让自己手中的权力旁落。

然而曹操却是一个另类,他掌权之后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便不问出身,这样的模式虽然给他带来大量的青年才俊,却也遭到朝中许多士族官员的反对,杨家就是其中之一,而杨修作为杨家的年轻一代自然和家族站在一起,可以说从他进入官场起便成为了曹操的对手。

除开家族原因外,杨修本人的行为也十分张扬,他仗着自己士族子弟的身份参与曹家的立储之争,选择了曹植作为支持者。然而曹植本身就没什么政治眼光,经常犯一些原则性错误,杨修不但不纠正错误,反而和曹植一起厮混,久而久之,两人便引起曹操的不满,虽说并没有直接对其进行惩罚,却也为他的遭遇埋下伏笔。

导致杨修死亡的直接原因就在于他喜欢随意揣度他人的心思,当曹操在汉中战场陷入困境想要退兵之时,在军中传下鸡肋的口令,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然而杨修却自作主张,认为曹操不想作战,进而在军中散步退兵的言论。

这种行为犯了两个大忌,一个是曹操本就生性多疑,又怎会忍受被他人猜到自己的想法,因此杨修即便知道也不应该说出来。其二就在于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士气,一旦士气低落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而杨修作为主簿本身就代表着曹操,他传下来的命令让许多士兵都失去战斗的信念,这是曹操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结合这两点来看杨修的死绝对不冤。

整体看来,曹操杀死杨修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过人们从中仍需吸取杨修的教训,在工作生活中不要随意揣摩他人的心思,即便知道也应该尊重别人,否则将会面临严重的后果。

参考资料:

《短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