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海门城外的祠堂群
9月26日,与台湾益宗兄、澄海小明出发至潮阳海门,访于此作业的棉城陈素德师傅,请教关于门神之事,顺路见到路边新开山下的祠堂群,数十座几乎同规格同规格的新建祠堂,真实让人咋舌,不知道该怎么说好,有点胡言乱语。下图有正在建设中的池氏祖祠,建成的孙氏祖祠、陈氏祖祠。在陈氏祖祠处,素德师给我们讲讲他画的门神,很是有趣。
池氏祖祠
孙氏祖祠
陈氏祖祠
海门,位于潮阳棉城东南方向十公里处,其西隔练江与井都相望,东北毗邻濠江,西北与棉城南接壤,其地形似半岛,倚东山而濒南海,扼练江出海口,海岸线长达18.5公里,古称海口村。据资料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指挥杨聚奏建潮阳守御千户所,就旧城修筑,后所改置海门;洪武二十七年(1394)迁守御千户所于此,始建海门城,更旧海口村为今名。天顺六年(1462)知县陈瑄修,高二丈,周围九百七十丈,门四。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奉旨捐修完固……
素德师给我们介绍他近期所作七头身门神
如若海上门户的海门城,在明清两代,是驻扎水师官兵而保障县治棉城的地方,自古在他处来此戍守的兵将众多,而不少便落户于此,随着数百年的演变,民国至现代,海门变成一处有近百个姓氏聚居的地方,说是古城,也是古镇,更也是村落了。在海门古城外东南侧,一座临海的小山包北麓,近些年来经过开凿平基,有规划的建起数十座海门各姓氏之祠堂,如羊、熊、池、陈、张、杨、黄、孙、余、谢、许、吴、沈等等。据当地的朋友介绍,原本在海门城内,各姓大多都有自己的祠堂,然由于古城交通以及环境日渐拥挤,原本祠堂所在已不足以子孙行祭祀之用,故而商定后,按规划于此开山分地建祠。一时间,此处祠堂林立,且皆都富丽堂皇,熠熠生辉。
张氏宗祠
海门城有张氏,由于资料缺乏,其源流未详。张氏在海门城外东南部新开山处,建有张氏宗祠,主体为三间二进兼抱印拜亭格局,左右另有火巷包,祠前为大阳埕并麒麟照壁和外门楼。张氏宗祠大门楼匾额字,系电脑字,祠内外的各处雕梁画栋以及石雕壁肚等等,皆都为现代最流行之建筑装饰工艺,倒也富有时代气息。
接近完工的张氏宗祠内景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又基于什么有的条件下,海门城外东南侧近处新开了一座山的北侧山麓取平地,然后统一规划了数十座同座向同等规模的祠堂地,由海门当地各姓氏认购兴建祖祠,经过不知道几年,尽管还不少在建设完善中,并还准备再继续开山平基建祠中,这里已然形成祠堂群的规模,看上去,非常有意思。
下图为谢氏祖祠、吴氏祖祠、沈氏祖祠、许氏祖祠、杨氏祖祠、黄氏宗祠、熊氏祖祠。当然还有很多祖祠在9月26日的匆匆忙忙行程中,来不及走过去拍个照做个记录。以上这些祠堂,基本都是三间二进兼抱印拜亭格局又左右火巷包并前大埕、照壁、外门楼,当然由于许氏祖祠为于山坡之高处,大概是怕祠堂太多,怕前面祠堂太高,所以许氏因地制宜,将祠堂建成两层结构,以益形胜之不足。
谢氏祖祠
吴氏祖祠
素德师给我们介绍吴氏祖祠其作的六头身门神
沈氏祖祠
许氏祖祠
杨氏祖祠
黄氏宗祠
熊氏祖祠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