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二》主要讲什么(1/2) 2024-05-27 13:58:14 经史合参读经典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记载了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语和事迹。编者将《论语》分为20篇,共492章,大约两万五千字左右。每一篇有一个篇名,这一篇的各章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的。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论语中的话语和蕴含的哲理,首先就得要弄清楚每一篇的脉络和主题思想。《论语》的第二篇叫《为政篇》,共24章。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论学最重人道,而政治是人道中的最大者,人是有感情的群居动物,相生相养相安,所以《论语》编辑者把《为政》作为《学而》之后的第二篇。下面我们依次梳理一下各章的衔接关系和哲理。第1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阐述了“为政”和“德行”的关系,你要匡正别人管理民众,你自己首先要正。怎么才能正?必须要有德。这样民众就会向你看齐,各项制度才能顺利施行。第2章,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借用《诗经》中的一句诗概括了删减《诗经》的原则,还巧妙地借用其中的“邪”与为政之道的“正”进行对照。为政者要教化民众,就要从思想上引导民众,给他们提供真善美的东西。第3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说,如何去引导百姓,如何去治理政事啊?有两种做法。第4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上一章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那么孔圣人便继续阐述如何提高为政者和民众的道德水平。孔子用自己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的学识和道德修养是一步步养成积累的,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人也各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为政者的为政之道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步完善。第5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编撰者记载了孔子与鲁国大夫孟懿子关于“孝”的一段对话,阐述了“孝”与“为政”的关系,以及“小孝”和“大孝”的关系。第6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是上一章孟懿子的儿子,通过孔子与鲁国大夫孟武伯关于“孝”的一段对话,阐述了“孝”与“为政”的关系,以及“小孝”和“大孝”的关系。第7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用孝敬父母比喻待民之道。百姓既是你要供养的父母,也是供给你衣食的父母。为政者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还要从心底里感激并敬重他们,不可把自己当做施舍者而高高在上。第8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继续用孝敬父母比喻待民之道。不仅照顾好百姓的衣食住行,还要有恭敬之心,更要和颜悦色对待他们,不能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架子。第9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编撰者记载了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告诉我们,为政者要治理政事,就要知人善任慧眼识珠,观察一个人不能太片面或太过武断。第10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上一章孔子说观察人不能片面,那么紧接着就说如何全面去观察。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治理社会和国家,都不能不知人。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教给了我们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第11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这样的人便可以自己做自己的老师了。为政之道也是如此,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别人的经历和以往的历史都足以作为未来的老师,但不能一味地片面模仿学习,而要根据当下的新变化新情况,不断转化出新东西,这就叫为政上的推陈出新。第12章,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应该象器具那样只能派一种用场,而是要博学多能”,对应到为政之道也是如此。首先,君子要像道那样有全局观,不能像器那样只专注于片面的小节。其次,君子要博学多识,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备某个方面的才能。第三,君子要心胸开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不能像具体的器具那样小肚鸡肠。第13章,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贡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做了,然后再说出来”。延伸到为政上也是如此,为政者应当多为老百姓做些实事,不要总做表面文章,用好话糊弄老百姓。只有做了才是最有力的证据,才能让老百姓信服。 赞 (0) 相关推荐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七)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七)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3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雍也第六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 ...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1 [题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 ... 《论语》中的看相术 论语第九讲--孔子是看相高手 如果每次都想及时听到宝利老师的更新,就点击题目下面"语道文心"四个蓝色字关注,或者长按文章最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即可.以往各期可以点公开众账号主页中右上角 ... 【第270期】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19章》成语“草偃风从”出典于何处? 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19章>成语"草偃风从"出典于何处?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 素说《论语》:子路篇(三十) 素说《论语》:子路篇(三十) 《经典赏析》孔子论治世之方略——中道 孔子论治世之方略--中道 孔子在春秋末期社会大动荡中开出的治世"药方",其理想目标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大同世界,其思想核心是仁,其制度规范是礼,而正确地把握和实施仁与礼的方法和途 ... 【第183期】音频学《论语》学礼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有何意义 音频学<论语>学礼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有何意义 泰伯篇第2章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音xǐ喜),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 ...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 孔子对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认为,人不能只重口腹之欲,而应该致力于道义的追求,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尊礼崇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 ...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2—2) "为政以德"应该以什么样的"德"?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道明.但是,不管千条规矩.万条制度,为政者最为根本的应该做到心怀坦荡.光明磊落.所以,孔子直接借用< ... 【第9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9章》孔子因何重视丧礼和祭礼?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9章>孔子因何重视丧礼和祭礼?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指慎重."终",指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