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42章)
当王维为崔希逸抱不平时,对于遥领河西节度使的李林甫来说,崔希逸仿佛只是一粒微尘。当他得知崔希逸的死讯时,只是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那样凶险的战场都没要了他的命,怎么一回到中原就没命了?看来他是没有享福的命。”
李林甫此刻最关心的,是寿王李瑁何时能当上太子?
自733年通过武玉娘向武惠妃表忠心以来,一晃五年过去了。这五年后,他最紧要的任务就是为李瑁当上太子排除一切障碍。如今,太子和极具竞争力的二王都已去世,李瑁当上太子,无疑就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了!
不过,世事难料,可惜武惠妃一番费心费力地折腾,最后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武惠妃去世后,东宫储位空悬,李林甫数次劝说李隆基,让他立寿王李瑁为太子,而李隆基却一反常态,一开始不置可否,后来竟绝口不提了。
李林甫最善察言观色,他马上意识到,武惠妃去世后,皇上对太子人选定是改了主意!这晚,李林甫下朝后来寻武玉娘,两人许久不见,自是干柴烈火了一番。待平静下来后,李林甫和武玉娘聊起了立太子一事。武玉娘一脸不解道,为何皇上会改了主意?李林甫斜靠在床榻上,一边搂着武玉娘,一边眯起眼睛,若有所思道:“平心而论,在皇上的三十个皇子中,排行十八的寿王,无论哪一方面都算不上出众。别的不说,就是子嗣方面,也甚是离谱,成亲一年多了,竟还没有一儿半女!”说到这里,李林甫捏了捏武玉娘的酥胸,嘿嘿笑道,“别看我已年过半百,这插秧播种的功夫,可比寿王强了去了!”
武玉娘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却不得不承认,他这身功夫真是没得说,这不,最近又让家里的小妾给他添了一个儿子,算起来,已经是他的第23个儿子了!
看武玉娘脸上有些醋意,李林甫愈发得意,侃侃说了下去:“原先皇上要立寿王为太子,是因为皇上专宠武惠妃,所以爱屋及乌。如今武惠妃去世了,自然要另当别论了。而且——”李林甫忽然停住了,凑到武玉娘耳边,压低声音道,“而且,你也知道,太子和二王之死,全是拜武惠妃所赐。皇上估计也已经猜到了,虽然以皇后的名分厚葬武惠妃,但对武惠妃的狠心多少有些寒心。我琢磨着,皇上会不会担心,若真的立李瑁为太子,太子和二王的冤魂会不会来纠缠皇上?”
李林甫的声音越来越轻,武玉娘越听越是心惊,只觉得背后渗进一股寒意,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双手紧紧环住李林甫的腰,哆哆嗦嗦道:“哥奴,咱们,咱们帮了武惠妃,你说,你说太子和二王的冤魂,会不会也来纠缠咱们?”
“哈哈,我李林甫天不怕,地不怕,区区鬼魂,有什么好怕的?虽说皇上改了主意,但我李林甫做事,向来就是一不做二不休,这太子之位,我还是要替寿王争到底!只有寿王当上太子,才有我李林甫天长地久的荣华富贵、权倾天下!”
听着从李林甫胸腔里传来的强有力的心跳声,武玉娘原本发颤的心渐渐安定了下来。这世上,只要是李林甫想做的事,好像没有做不成的。有他在,她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和李林甫一样了解李隆基的,还有高力士。不过,和李林甫力荐寿王李瑁不同的是,高力士力荐忠王李亨。
说起来,李亨命途多舛,差点被李隆基杀死在娘胎里。李亨生母姓杨,出身于弘农杨氏(今属陕西),是关陇地区的名门望族。杨氏曾祖父名叫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宰相),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因此,论起辈分来,杨氏比李隆基大一辈。
710年八月,杨氏嫁给太子李隆基,不久就有了身孕。李隆基本该高兴,但是,当时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大权在握、权势熏天,对李隆基很是猜忌,而东宫中又有许多太平公主的眼线,东宫上下无不人心惶惶。
李隆基也有点畏惧太平公主的威势,担心太平公主抓住杨氏怀孕之事借题发挥,指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当时,杨氏已怀孕数月,李隆基密谋张说将杨氏腹中胎儿堕去,张说只好送来堕胎药,李隆基亲自煎药,但当晚却梦见神人覆鼎。李隆基醒后马上告诉张说,张说大喜,说此梦是大吉之兆,其实是想护住杨氏腹中的胎儿。李隆基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留下胎儿,李亨这才保住了一命,于次年顺利出生,成为李隆基的第三子。
由于太子妃王氏无法生育,杨氏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只好将李亨交由太子妃抚养,李亨从此成为王氏养子。李隆基登基后,杨氏又生下一女(宁亲公主)。因当年张说解梦有功,李隆基特地将宁亲公主嫁给张说之子张垍为妻,成为一段佳话。
李亨自小就沉默寡言,行事稳重,随着724年养母王皇后病逝、729年生母杨氏病逝后,更是谨言慎行,远离是非,这才躲过了武惠妃的魔爪,避免了三皇子被废杀的悲惨命运。
那么,高力士为何力荐没有母族势力支撑的李亨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