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上下五千年》150
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虏还好好对待,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吗?”有的说:“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要是燕国军队真的刨起坟来,可怎么办呢?”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的坟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
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
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中国古代最养人的54句名言,句句受益。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 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 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清溪行 / 宣州清溪
李白 〔唐代〕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译文
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
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解释:曲意逢迎取得上司喜悦,男子汉不屑于小妾邀宠的勾当;人的本源本性尚未谙通,大丈夫仍保持纯真朴拙的心田。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
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解释:要有劳苦的心志,乐观的意趣;宏大的气度,谨慎的言行。
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解释:与人谈话时尽可以积德,与妻子儿女融洽相处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机会。
以鲜花视美色,则孽障自消;
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解释:知道美色像花一样不能耐久,那么迷恋自会消除。悦耳动听的音乐和流水有何不同?听过就忘,为何沉溺其中呢?
位尊身危,
财多命殆。
解释:地位尊显的高官,处境危难;金银盈门的富翁,生命危险。
内心丰盈的人,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懂得珍惜拥有;内心欠缺的人,不是因为得到的少,而是因为不懂得感恩知足。最好的生活,有温度,有深度,眼里有光,心里有诗。
诗经
28.野有死麕jun1
佚名 〔先秦〕
野有死麕,白茅包bou3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su4,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tui4脱兮!无感han4我帨shui4兮!无使尨mang2也吠!
直译: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
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
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
意译:
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体。
少女怀春心不已,美男善诱情意起。
林中朴樕无人理,野地死鹿还施礼。
白茅包裹埋地里,少女如玉属意你。
缓脱裙衣是何企,别碰腰带对不起。
莫使狗儿叫不已,少女今生跟定你。
注释:
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比鹿小,无角。
白茅:草名。属禾本科。在阴历三四月间开白花。包:古音读bǒu。
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
吉士:男子的美称。
朴樕(sù):小木,灌木。
纯束:捆扎,包裹。
舒:舒缓。脱脱(tuì):动作文雅舒缓。
感(hàn):通假字,通:撼 ,动摇。帨(shuì):佩巾,围腰,围裙。
尨(máng):多毛的狗。
赏析:
主题鉴赏之一:情诗说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前两句是起兴,即用白茅把死麕包起来,表示珍惜,兴起下文“有女如玉”,表示要好好爱惜。根据《易》:“老夫得其女妻。老妇得其士夫”;《国语》:“罢士无伍,罢女无家”; 以及《列子》:“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和《荀子》:“妇人莫不顾得以为夫,处女莫不顾得以为士”,可知古时女子未嫁称女,男子未娶称士,吉为美、善之意,“吉士”为英勇的男子,与下文的“有女如玉”相对。
怀春,比喻女子已到了适婚的年龄,渴望结婚。这章的意思是说有一个英勇的男子从野外用白茅把杀死的麕包起来,送给自己喜欢的女子,向她求婚。描述的是乡村普通男女纯朴的爱情。
“野有死麕”说明男子的职业可能是猎人。把猎物包起来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性。王先谦说:“诗人览物起兴,言虽野外之死麕,欲取而归,亦必用白茅裹之,稍示郑重之意”,便是对此判断很好的佐证。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这两句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说文》把“朴樕”理解为一种有心的小木条,可燃烧。“有女如玉”形容女子正处二八年华、洁白无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意为用白茅把朴樕这种小木和死鹿包起来,送给洁白无瑕的女子,代表家庭生活的开始,即吉士向女子求婚。
一些学者认为“有女如玉”是女子的品德高尚的意义,如郑笺:“朴樕之中及野有死鹿,皆可以白茅裹束以为礼,广可用之物。如玉者,取其坚而洁白。”即是将“玉”字作“坚而洁白”解。
王先谦说:“言林有朴樕,仅供樵薪之需,野有死鹿,亦非贵重之物,然我取以归,亦须以白茅总聚而束之,防其坠失。今有女如无瑕之玉,顾不思自爱乎?”,就是说,即使是鹿肉这样不是很贵重的东西也要用白茅包起来,何况是一个想无暇的美玉一样的女子,只是不自爱吗?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说文》:“舒,缓也。感,动人心。帨,佩巾也。”“脱”通“娧”,《说文》:“娧,好也”,联系上文,可知吉士希望能和女子早行夫妇之礼,符合恋爱中男子的心理特征。女子则比较理性,考虑比较周全,希望男子不要着急,从容迟缓些,不要动掀动她的佩巾,不要惊动她家里的狗,把一幅青年男女恋爱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西周社会纯朴的人情动态。
学者对这句诗的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偏差,都是理解为女子希望男子注意形象,潇洒舒缓,择日到女子家提亲,而不是草率而成。
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此篇是山野之民相与及时为昏姻之诗。”吉士是一位猎人,他用自己的猎物向女子求婚,是乡村适婚男女的自然行为:“女怀,士诱,言及时也;吉士,玉女,言相当也。定情之夕,女属其舒徐而无使帨感、犬吠,亦情欲之感所不讳也欤?”这个看法得到近代学者的响应,《诗经直解》提到了:“《野有死麕》,无疑为男女恋爱之时,其词若出女歌手。其男为吉士,为猎者,盖属于当时社会上所谓士之一阶层。”
《诗经注析》也说:“这是描写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的诗。男的是一位猎人,他在郊外丛林里遇见了一位温柔如玉的少女,就把猎来的小鹿、砍来的木柴用洁白的茅草捆起来作为礼物。终于获得了爱情。”从全诗来看,这各说法比较合理,符合社会实际。《野有死麕》创作于西周初期,封建制度尚未确立,男女之间并无“礼”之大防,民风淳朴,男女率性而为,理解此诗,必须结合此背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情诗,青年男女约会,男子着急想成夫妇之礼,女子委婉拒绝之词,并不是“恶无礼”之诗,更不是贤士“拒招隐”之词,体现了西周社会青年男女朴素自然的爱情。
主题鉴赏之二:厌恶无礼说
汉代《毛诗序》首先提出:“野有死麕,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汉代的统治者把诗当作政治伦理教材,为统治者教化人民而服务,因此《毛诗序》对《诗经》的阐释是一种政治教化与功利目的的视域。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说道:“韩说曰:'平王东迁,诸侯侮法男女失官昏之礼,《野麕》之刺兴焉’”。隐晦的指出这首诗是讽刺东周诸侯国的淫乱失礼。而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对“无礼”作了更明确的解说:“无礼者,为不由媒妁,雁币不至,劫胁以成昏。谓纣之世。
意思是这首诗描述的是召南之地一位女子对一位男子无礼粗鲁行为的抵抗,从而体现出召南之地受到了文王的教化。故汉代统治者单纯的以政教作用的视域来解读文本,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而在宋朝的疑古之风下,欧阳修《诗本义》随之产生。他说:“纣时男女淫奔以成风俗,惟周人被文王之化者能知廉耻,而恶其无礼,故见其男女之相诱而淫乱者,恶之曰:'彼野有死麕之肉,汝尚可以食之,故爱惜而包以白茅之洁,不使为物所污,奈何彼女怀春,吉士遂诱而污以非礼?吉士犹然,强暴之男可知矣。
其次言朴樕之木犹可用以为薪,死鹿犹束以白茅而不污,二物微贱者犹然,况有女而如玉乎?岂不可惜而以非礼污之?其卒章遂道其淫奔之状曰:汝无疾走,无动我佩,无惊我狗吠。彼奔未必能动我佩,盖恶而远却之之辞。’”他反对以礼解诗,大胆怀疑,指出该诗描写了男女间淫邪的行为,有违大道。后来朱熹以及他的弟子王柏和一些之后的学者也持有这种观点。
主题鉴赏之三:“拒招隐”说
清代的方玉润论诗颇具批判精神,他首先对历史上诸说,如“恶无礼”说、“淫诗”说等逐一辨驳,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新见:愚意此必高人逸士抱璞怀贞,不肯出而用世,故托言以谢当世求才之贤也。意若曰,惟野有死麕,故白茅得以包之。惟有女怀春,故吉士得而诱之。
今也“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矣,然“白茅”则“纯束”也,而谁其包之?“有女如玉”,质本无暇也,而谁能玷之?尔吉士纵欲诱我,我其能禁尔以无诱我哉?亦惟望尔入山招隐时,姑徐徐以云来,勿劳我衣冠,勿引我吠尨,不至使山中猿鹤共相惊讶也云尔。吾亦将去此而他适矣。此诗意极深而词又甚婉,故使读者猝难领会。未敢自信能窥诗旨,要之,循章会意,其大要亦不甚相远也。
方氏将此诗阐释为一位高人逸士拒绝出山为官,并婉言谢绝当世求贤的人。方玉润“受到姚际恒《诗经通论》的影响,在自序中说:'循文按义’,'推原诗人始意’,'不顾《序》,不顾《传》,亦不顾《论》,惟其是者从而非者止’。书名为《诗经原始》,就是不满于流行的附会曲解,从诗的本义探究诗的原始意义。”因此方玉润的读解显示出了独特的视域,为研读诗经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视角。
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直面讴歌爱情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用 典
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清]顾炎武《塞下曲》
诗作于明亡4年后的1667年,这时诗人已辗转到北方进行抗清复明活动。前二句“赵信城边雪化尘,纥he2干山下雀呼春”描绘自然界的春天已降临北方,塞外出现了雪化雀呼的春天气象。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想到了南方的家乡。
次句用唐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意,说明自然界中的春天即使降临到故国,可是故国却如“无定河边骨”一样不复存在,只能成为梦中幻影,而自已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不减,犹如春闺少妇怀念实际上早成白骨的丈夫一样,徒然增添无尽的酸楚。
亡国之痛、家国之恨不直接说出,而巧用典故,令人荡气回肠。被汪端评为:“黍离麦秀之悲,渊深朴茂,直合靖节(陶潜)、浣花(杜甫)为一手。”(《明十三家诗选》)
塞下曲(二首选一) 顾炎武
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
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虚实相生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这是诗人被流放途经黄鹤楼时所作。前两句以贾谊自比,点明去国之事,用“西望长安不见家”这一具体的行动细节表现出离京的怅惘。后两句则转视觉为听觉,再由黄鹤楼中吹笛声,触发人的联想,转化为虚的视觉形象;“落梅花”既暗点“玉笛”吹的是《梅花落》曲,又造成一种梅花飘落,寒气袭人的境界。
这种由现实中的听觉形象转化为幻想中的视觉形象,是由诗人的内心感受所勾通,即所谓通感。因为诗人去国怀愁,一旦听到幽怨的《梅花落》曲,便易触发愁绪。这种心绪与寒冬落梅时的情境正好吻合,两者自然勾通,于是寒催梅落的形象就成了诗人冷落心境的写照。
诗人还特别点出“五月”,这正是炎热之际。环境的热与诗人内心的冷形成对比,益发显出人心之悲凉。同时这还容易使人联想到历史上邹衍下狱,六月飞雪的传说,照应了首句以贾谊自比之典,把诗人受冤的凄凉心情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这种“无限羁情笛里吹来”(钟惺《唐诗归》)的妙境全在于化实的笛声为虚之落梅,融情于景,“含吐不露”,通感交织,以“弦外音,使人神远”(《唐诗别裁》)。《唐宋诗醇》评之:“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不尽之致。”与高适的《塞上听吹笛》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五删:三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孔北海,谢东山。使越对征蛮。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注释】
姚宋:唐姚祟与宋璟齐名。
柳颜:柳公权、颜真卿皆善书,人称颜筋柳骨。
孔北海:孔融字文举,为北海相。
谢东山:谢安,晋相,号东山。
濮上:《列国传》载,卫灵公与师涓过濮上,夜闻新声。及适晋,晋平公命奏,师旷曰:“昔纣亡,沉乐器于濮水,今日之乐,是必为濮上之音,乃纣亡国之音也。”
阳关:唐王维《渭城曲》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用此,有《阳关三叠》曲。
白袍:薛仁贵常服白袍,号白袍将军。
早读:
春日感怀(启君)
分茶静待故人来,看隔帘花雨,清香细细;
对月闲谈春事了,闻入耳笛声,曲韵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