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南参加过“南繁” ||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稻米是人类的三大主粮之首(近年国家把土豆定为第四种主粮)。人们喜爱稻米胜过小麦、玉米,它可以做成干饭,稀粥,糍粑,年糕,粽子,酒酿,米粉,汤圆,口感好,营养高。婴儿在奶水不足时,首选米油替补喂养,可见其价值。

淮河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上下,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淮水滋润了两岸,五谷丰登。有民谚:两淮(淮河两岸)熟,天下足。当然也是水稻生产基地。唐代诗人高适曰: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淮阴籍诗人北宋时张耒《再过泗上》说:“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

但从南宋开始,黄河夺淮,河水泛滥,三年两头水灾,水稻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基本灭绝,里下河地区还在种植。淮北的人们只能以三麦、稖头、山芋、高粱作为主食。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概在1955年前后推行“旱改水”,就是种植水稻。

淮阴县在1955年在渔沟、三树开始种植。当年,由于土地贫瘠,肥料稀少,品种不优,产量很低,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农民编顺口溜说:栽多高,长多高,三颗粒子长到稍。一颗交公粮,一颗保五保,还有一颗瘪掉了。民谣嘛,有些夸张,但却是有点形象。

到了1967至1968 年前后,淮阴县北部乡镇全部推行水稻种植。农民端起碗,吃着“桂花黄”、“农垦58”等大米做成的饭,香喷可口,喜笑颜开,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溢于言表。但产量还是不高,一亩地五六百斤,虽然比小麦产量高,但水田栽秧太辛苦。农民既有期盼,也有焦虑。

其实,这时候杂交水稻已经来到世上。

通俗的说,水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粳(jin)稻,就是大米,质地棉软,醇香可口,其生长期是120天。一种是籼稻,俗称小米,质感硬,口感差,其生长期为90天。在北方,因为温度的日照时间不够,故种植粳稻为宜,南方因高温度的日照时间长,从江西往南一年两季籼米,;岭南地区一年三季稻。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类的粮食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寻找更高产的植物和种植方法。当时有一种理论,认为植物界也有杂交优势。假如在水稻的两个品种之间进行杂交,应该会获得更高的产量。

约在1960年代前期,农业专业的教师袁隆平在宣传和普及这个理论;几年后,他和学生李必湖、尹华奇发现了一株不育系稻;由此,袁隆平带领学生研究的水稻杂交进入了新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1974年前后,我国杂交稻品种已经定型,开始育种推广。为了加快育种进度,即利用海南的气候条件,形成基地。每年冬天,组织人马到海南种植一季,赶回各地家乡,在夏季种植推广。

我在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放,争取到了1977冬季去海南育种任务。随着淮阴地区的农业育种队,分赴海南,在万宁县南桥乡种地。那里就是《红色娘子军》说的“分界岭”北边。当年,全国的水稻种植区有17万多人到海南参加“南繁”。其后两年据说人员更多。一直延续的1980年代初。

在海南繁殖杂交稻其实分两个部分,制种与繁植。繁植是将不育系的品性继续保持种植下去。制种是育出第一代杂交稻种子,把第二代适应大田种植的种子带回家乡。

杂交稻的第一代种子产量并不高,在100到300多斤之间。但第二代种子在大田种植时,产量达到1100多斤。产量提升接近一倍,是令人欣喜的。特别是农民。

杂交水稻的普及,保证了我国粮食的安全和丰裕充足。而取得这个成就,一是感谢袁隆平先生,一是要感谢党领导的组织保证力。

1977年春夏。我从海南回淮阴后,去了一趟老家,大家听说我跑到海南岛种水稻,便谈起了杂交稻。当我告诉他们,杂交稻亩产达到1200斤时,大家惊呼不可能。当我告诉大家杂交稻不但产量高,育秧时一亩地仅需一斤多一点籽种,插秧是一穴一棵苗时,大家更为惊奇,哪有这个好事?当时的一亩地播种量是38斤左右,插秧是五六棵一穴。这样算下来,全国一年又省出多少粮食啊!当我玩笑地跟他们说:“抓一把给你们种着试试?”大家一起摆手,根本不相信,或认为这是天工神斧,与一般水稻种植不同。

第二年,我就去部队服役。几年回到家乡,知道同去海南的同事多成育种大户;再看农村,杂交稻早已大面积种植;与乡亲们谈起往日的旧话题,大家都畅怀大笑起来。

今天,当大家悼念袁隆平先生时,撰写此文,以资怀念。

作者简介

朱爱民,男,1958年生,少年时曾住水门桥南,在人民小学,淮阴中学读书。后迁居王营,曾下放,当兵。后在淮阴区工作。研究地方党史、军史、文化史。

往期荐读

▼▼▼

我的小学和老师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0)

相关推荐

  • 杂交水稻亩产1200kg,但我们多数吃粳米,那么杂交水稻干啥了?

    老听说袁隆平老师的杂交水稻突破多少千斤的产量,但是我们吃了没?在哪里种植的呢?惠农圈来专门分析分析: 杂交水稻从70年代就已经推广,1976年时种植面积为206万亩,但仅仅六年后就已增加到了8425万 ...

  • 生态米 、常规稻与杂交稻的区别

    水稻分籼稻.粳稻.糯稻. 常规稻与杂交稻的区别 常规稻 1.常规水稻是指可以留种且后代不分离的水稻品种.常规稻不像杂交稻通过杂交或变异而来,而是通过选育.提纯.保持本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变. 2.常规稻产 ...

  • 杂交水稻以前亩产多少?杂交水稻比以前水稻亩产多了多少?

    为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特地去查了下资料,不过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但还是写出来吧,恳请大家务必看完,因为真是有些出乎意料! 维基扒来的资料说:杂交水稻单位产量比普通水稻一般要高20%,但需要每年购买新种子, ...

  • 袁隆平:稻花香里,禾下乘凉梦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平.成年之前,袁隆平跟着家人从北平到天津,从江西到湖北,从重庆到南京.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年少的袁隆平虽不识生计之苦,玩儿心很大,可每每看到头顶日本人的飞机,看到沿路举 ...

  • 袁隆平年轻时一心研究水稻,33岁仍然单身,遇良人后,1个月闪婚

    2021年5月22日,有两条新闻震惊全国人民,仅仅这一天内,我国竟连续痛失两位国父,"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与"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时间刷爆全网,全民哀痛不已, ...

  • 袁隆平:用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身家千亿,却甘愿做个平凡的种田人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身后,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提起袁隆平院士,只要是中 ...

  • 海南戏剧三团旦角朱菲菲演唱琼剧片段,嗓音条件真不赖!

    海南戏剧三团旦角朱菲菲演唱琼剧片段,嗓音条件真不赖!

  • 我的小学和老师 ||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我的小学和老师(1) 1965年秋天,我进入清江市人和小学校启蒙. 校园里有一座仁和庙.古代庙宇在和平年代是公共集会场所,战时多成兵营.因此古话说盛世修塔,乱世毁庙.辛亥革命后,西学东渐 ...

  • 淮阴县与清江市及清江浦||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清江浦是淮阴的县城,后来辟出是清江市.淮阴,清江,二者之间的关系,像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分分合合,叫人眼花缭乱,欲理还乱.本文特叙述一下新中国成立后的淮阴县与清江市的来龙去脉,分合过程. ...

  • 你会说淮阴话中的这几个字吗?||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方言有独特魅力,淮阴话也一样.而淮阴"方言"以清江浦即淮阴城里的发音为最正. 现代人口流动广,淮阴城里有世代祖居的人,他们讲一口正宗的淮阴方言.也有"客籍土 ...

  • 韵味悠长的淮阴话||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前一阵子,淮阴的一个"跐(ci)"字,很是风行了一阵子.其实跐字不是淮阴土话,是北方语言.跐的意思是脚一滑.字典上有这个字,且举例是"脚踩西瓜皮,跐到哪里是 ...

  • 护短、滚蛋与急逗||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淮阴话属于北方语系,因此淮阴话中的许多词汇.俚语与北方语都是相同.相通的.我们在电视剧等媒体上常听到一些俚语词汇,觉得很熟悉.很亲切,但又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其实,淮阴话中的有些俚语词汇 ...

  • 姑娘、几岁与舅奶奶||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在苏北,对父亲的姐妹称呼为姑姑,这与北方语言区,也可以说是中国普通话的标准说法是一致的.但到南方就变了,到了镇江地区,那里的人便称为"娘娘",且是平声.细想起来,就是 ...

  • 姑娘一词,几个意思?||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有一年,我们神州公司的董事长携带夫人,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给宗亲介绍时说,这是我的婆姨.既亲切又让对方听得明白.其实在当代中国,夫人,老婆,都是称呼,不是土语,因为没有典籍说某个名词 ...

  • 爹爹和爷爷,谁对谁错?||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我一同事去年做了祖父,于是乎,生活多一乐,精神长三成,整天乐呵呵 .近日,却遇到了一个两难问题:儿媳是徐州以北的人,生活在典型的北方语言区的人,她在来淮阴,发现淮阴人将祖父叫爹爹,而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