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乔||魏榆情韵(四题)

古朴老城

无论从哪个方向走进榆次老城,这一片参差错落的古建筑群都会把我们带到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看惯了现代的高楼大厦,过惯了紧张而匆忙的现代生活,一旦走进这里,我们的心灵立刻就会被眼前这清幽的古韵所颠覆所荡涤。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会在这里发现一些历史的遗迹,我们可以从这些遗迹里读到过往已经消失了的年代。

远远的,那座凌空欲飞的楼阁就是市楼,市楼是古时一座城市标志性的建筑。这座四层重檐的高楼曾是榆次老城沧海桑田的见证,它向我们讲述着古城里五百多年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以这座市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四条街衢。

东大街上座落着著名的城隍庙和榆次县衙,显然,这条街是榆次古城里阴阳两界的政治中心。

榆次城隍庙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道教寺庙。庙内殿宇楼阁,参差错落,飞檐斗拱,气象万千。其中明代所建玄鉴楼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的一百处古建筑之一。

据说城隍庙专司阴司之事,教化人们生前多做善事。善恶有报,应于轮回。从这一点出发,城隍庙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不足为奇。

榆次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神为北宋宰相寇准。榆次人对这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一代名臣可以说情有独钟,亲切地称这位并非晋人的清官为“寇老西儿”。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清官廉吏的景仰。

走进榆次城隍庙,典雅古朴的建筑艺术已经够让人惊叹,但更让人心仪的却是荡漾在建筑艺术之上和融汇在建筑艺术之中的浓郁的理念文化。雄伟厚实的山门是一代代国人守土卫乡不懈的精神寄托。高大巍峨神异飞扬的玄鉴楼是一方百姓在精神王国中反叛与保护、蒙昧与文明精彩对话而形成的心灵港湾。显佑殿中城隍神的威赫,冥王殿中各种鬼卒的狰狞,元辰殿里每个花岁值年神的行状,还有仪态万方的城隍奶奶,专注而敬慎的月下老人……一座神像就是一种期盼,一尊雕塑就是一个理想。

作为“晋藩首辅”的榆次县衙,是在三晋大地乃至全国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州制规模的衙署。一般县衙为三堂,而榆次县衙则为五堂之巨。这是因为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为灭北汉而率兵水灌晋阳城,并州治所被毁,赵光义遂将并州治所移至榆次,于是,榆次便留下了“古并州治”的古称和五堂衙署的规制。

走进深深的榆次县衙,我们不禁会浮想联翩。大堂上一应物什仍在,但现在已是人去堂空,只有在戏剧里我们才会看到县令升堂审案的情景,只是这些情景多了一些演绎的因素。据史载,榆次自春秋时期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知徐吾初为涂水邑大夫起,直到清末为止,有近三百名官员就任榆次县令,其中廉吏和贪官均有之。对于清官廉吏,将永远被百姓所称颂。对于贪官污吏,理所当然地会被世人所唾弃。

西晋咸宁时期任榆次县令的荀浪清正廉明,备受百姓拥戴。咸宁二年(276年)六月,曾有成群大鸟翔集于榆次,传说为神鸟凤凰,榆次遂有“凤城”之称。七百年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宋代名臣文彦博出任榆次县令,期间政通人和,民丰物泰。文彦博敬慕前贤功德,遂修思凤楼以明志。后来人们将荀浪和文彦博二位清官廉吏供奉于思凤楼以作纪念,这里直到今天依然香火不断。

被人们所不齿的贪官污吏如道光四年(1824年)任榆次县令的吕锡龄,其因受贿而贪赃枉法,不顾冤情而枉断赵二姑受辱案,致使刚烈的女子赵二姑自戮于公堂之上。此冤案一时间震动了清廷朝野,吕锡龄等一干贪官最终被无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市楼往西的街上座落着文庙和凤鸣书院,这条街曾是榆次的文化教育中心。

榆次的文庙始建于宋真宗咸宁二年(999年),由时任榆次知县的龚父主持修建。文庙为三进院落,进棂星门过泮池之状元桥至大成门为一进院。过大成门即为二进院,正面为大成殿,内中供奉着儒教的创始人孔子。大成殿北为第三进院落,内有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与东西学宫。学宫为历代生员学习的地方。

“世无孔子,万古如长夜”,博大精深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座布局严整文气荡漾的庙宇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走进文庙,可仰望华夏一代宗师之风采,可拜谒如明灯般照亮人们心路的这位历史巨人,更可感受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文明之渊源。

文庙西为凤鸣书院。凤鸣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由时任榆次县令的史湛修建,书院的山长(院长兼主讲)均为进士出身的儒学名流。

凤鸣书院是一座园林式学堂,院内草木葱茏,曲径通幽,环廊逶迤,湖水荡漾,巍峨的讲堂与高耸的藏书楼隔湖相望。遥想当年,此处曾书声琅琅,莘莘学子,寒窗苦读,或为“一举成名天下知”,或为“修身齐家平天下”,但如今都已成为过去,想来不禁令人凄然。

市楼南北的街衢为榆次的商贸中心。这条街上店铺林立且古朴典雅。这里的建筑大多为明清风格,也有民国时期中西合璧以及纯欧式风格的建筑。建筑多为二层,全部为砖木结构。朱阁重檐,华贵高洁。每个店铺几乎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并有耐人寻味的楹联,文化气氛甚为浓厚。

走在榆次老城南北大街上,遥想昔日晋商叱咤风云的磅礴气概着实令人荡气回肠。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这条街市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榆次作为山西中部著名的商埠,曾经有着五百年大商贸的辉煌。街道两旁这些风格迥异的老字号正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段不同凡响的历史。我们从脚下这些斑驳的石条铺成的路上,可以清晰地听到昔日晋商驼队走在大漠里那种空灵旷远的驼铃声,我们还可以清晰地听到昔日晋商在异国他乡艰难开拓的蹒跚足音。正是有了这种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才有了后来一代精英商旅汇通天下的辉煌。

总之,走进榆次老城,会让你浮想,会让你凝思。那庙宇楼阁、那斗拱飞檐,那深宅大院、那衙署大堂、那回廊曲径、那商铺字号,都会向你讲述一段精彩的历史,都会向你展示一幅浓郁的古城风情。榆次老城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开启一扇美轮美奂的窗口。

儒雅庄园

晋商作为清代十大商帮之首,在漫长而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富甲天下的物质财富,创造出堪称国粹的商业人格和晋商文化,而且还积累了一系列在今天仍然被继续沿用的经营理念和运作体系。

在灿若星河的晋商名门望族中,常氏家族以其非凡的胆识,开创了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中国第一条通往蒙、俄和欧洲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开天辟地性质的壮举。

常氏先祖在抱着虽九死而不悔的决心开拓“万里茶路”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商业外贸经营和家族儒学教育的丰富经验。

研究晋商历史的许多专家,将晋商崛起的原因归纳为“潇洒经商、艰苦奋斗、讲究信义、善于理财”。诚然,任何正当财富的积累都有着同样的过程,但要想支撑这个财富大厦持续辉煌,却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育人”或许就是常家驰骋商海二百年而不衰的深层原因。

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即有了所谓“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遂使世代学子辈出,不折不扣地实施了常氏“学而优则贾”的家训。由此,常家不仅成为“清代儒商第一世家”,而且为今后的家族转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当着许多晋商望族在历史的巨变中不得不走向没落的时候,常家却完成了“由商专儒”的脱胎换骨,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当我们现在去寻访昔日晋商后裔的时候,我们发现,没有几个家族能够绵延支撑到今天。有些家族除了给家乡留下了一处宅院以外,就再也没有了声息。

而常家不同,到现在为止,常氏一门已经延续至二十一世,据调查,目前,全族人口约2500余人。其中75户约300人留在家乡;300余户约1100人散居省内外;20余户约100余人旅居港澳和海外。其中不乏学界名流,有的甚至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前,常家计有大学生和留学生39人。时至今日,常氏在海内外的后裔中,专家学者仍层出不穷。

我们研究常家以儒学传家而绵延不绝的史实,不能不提及浸润着非凡文韵的常家庄园。常家庄园在晋中的巨贾留下的豪宅中,其规模之大当首屈一指。常家把“儒商”这一理念深深地植入庄园的每一个角落,这在晋中的巨贾留下的豪宅中也应当首屈一指。

走进常家庄园我们看到,整座建筑群落既有名门望族的宏伟气势,又有南方园林的绮丽灵秀,尤其更有显示其书香门第典雅与淡泊的文化意蕴。走进常家庄园,就如同阅读一部厚重的线装书,在这部书里,我们不仅读到了当年常家“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我们还读懂了当年常家为什么能开拓出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万里茶路;在这部书里,我们尤其更加深切地悟到了中国儒文化那种巨大的感召力与支持力,这或许就是常家坚韧不拔利取天下宏伟抱负的力量源泉;同时,在这部书里,我们也弄明白了常家至今延续二十一世而不衰的原因,那就是文化的强力支撑。

长街牌坊、亭台楼阁、影壁花墙、楹联匾额、书法碑帖、砖木石雕、彩绘挂落……这些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烙印的艺术让人目不暇接。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观赏、可游览、可遐思、可咏怀……典雅灵秀的精美建筑,是一幅立体的画。含而不露的文化底蕴,是一首无言的诗。常家的子孙们行走在这样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宅院里,想不儒雅也难。

常家庄园是一个宏大的建筑群体,建筑面积有60万平方米。作为常家社会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无论从规模、气势、结构、布局、营造方式和文化内涵,均把“儒商”这一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常家庄园的布局严谨,规制峻整,宅第与园林浑然一体,处处体现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气韵。庄园天人合一师法自然,脉、沙、水、穴、向五势占尽,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法度。常家庄园的美学价值不在于大而在于势;不在于工而在于巧;不在于景而在于韵;不在于形而在于神。势、巧、韵、神是常家庄园的生命内核。常家庄园集燕居、耕读、修身、养性、游览于一体,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具有独特的空间艺术审美价值。

诗情画意的常家庄园向世人展示着庄园主人的不凡胸襟,同时也向世人讲述着庄园主人的隐逸情怀。

是的!我们可以从细微之处窥到主人的耕读思想和出世理念,由入世到出世,常家的先贤们经历了怎样痛苦的观念演化啊?他们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演化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沉思。

常氏家族一个世纪前的荣耀与梦想,现在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所幸的是,当我们在岁月的河床里寻觅时,坐落在晋中平川的这座浩大的庄园,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常家昔日的雄风和不同凡响的儒雅。

我们仿佛从眼前这片栉次邻比的建筑中,听到了大漠里空灵的驼铃声,看到了常家的学子们在茫茫商路上的匆匆脚步……

常家庄园给我们默默地讲述着它所走过的年代,那个年代艰难而又生动,曲折而又精彩。常家庄园作为儒商大院,自有不同于一般大院的独到之处,只有游走其中,才能心领神会。

当然,我们走进常家庄园的目的,不是想考证常家曾经多么有钱,我们只是想更多地了解晋商何以能够如此辉煌的原因,以及支撑晋商称雄中国商界二百年的精神支点究竟在哪里?那就让我们放慢脚步,在常家庄园里徜徉寻觅吧!这里的每一处景物都会给你一个非同寻常的答案。

淡远古村

走近榆次后沟,一种别样的感觉便迎面袭来,这里与喧嚣浮华的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闲适、宁静、疏淡、悠远构成了这里的主调,那街巷、那窑舍、那老树、那庙宇,那山、那水、那人,那狗……眼前的景象就像一幅闲静淡远的水墨丹青,让人赏心悦目。这里的每一处景物都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让人驻足凝听。

是的!后沟为我们画出了数千年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线索。我们可以在这里寻觅到中国农民自远古到现在所走过的起伏蜿蜒的路径。

我们知道,像后沟这样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在北方已经非常罕见了,而在这些古村落身上承载着的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影子也便随着它们的逐步消失而正在离我们远去。因此,类似后沟这样的古村落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留住它们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留住这些古村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可以在这里寻觅到民族的根。只要我们走近它就会发现,这里几乎囊括了农耕文明所有的经典传统,其中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比如信仰文化在这里就特别彰显。信仰大概是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撑。我们看到,在后沟这个小小的村落里,就有大大小小的神庙十几座。在还没有先进思想作为精神支撑的时代,他们也只能把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寄托于虚无。我们当然不能责怪他们的愚昧,我们只能惋惜那个慢慢长夜没有尽早地被曙光所替代。

但是,尽管他们的意识处于极度迷茫的状态,但他们却依然顽强地创造着生活,为自己的生存设计出尽可能完美的环境。比如村庄的选址就十分讲究,后沟倚山而面水的地理位置就完全符合“堪舆”即天道与地道亦即所谓“风水”学的要求。村庄按照五行学说的严格布局也渗透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地下的排水系统我们恐怕就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风水”,而更应该把它看成是科学。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看到黄土高原上独有的穴居样式,所有这些就造就了北方山区或丘陵地带经典的民居文化。这些都是不可回归不可复制的农耕文化的精髓,显然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而当今时代,外来文化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那么,保卫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更加显得迫切。当然。修复一个后沟并不能完全拯救我们的民族文化,但我们可以在这场保卫战中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当人们走到后沟这块土地上的时候,能够嗅到一些民族文化的气息,这就不枉我们修复的初衷。

当然,我们不是为了修复而修复,我们修复后沟这样的古村落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旅游事业。修复后沟古村落与修复常家庄园、榆次老城以及开发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一样,都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这四处重要的景点都已经基本修复完成。

当人们走进晋商豪宅常家庄园的时候,一定会被那里气势恢宏的另一类民居建筑群落所震撼。走进常家庄园,面对一座座深宅大院,人们一定会对神秘的晋商豪富产生种种猜测和联想。昔日常家庄园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现在虽然不复存在,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里的街道巷陌、飞檐高墙、楼宇深院、回廊楼阁、绿树曲径、小桥流水等等景物里读到发生在这里的起伏跌宕的人间活剧。而当我们走出常家庄园再走进后沟古村的时候,就会感觉蓦然间走进了另一个天地。若拿后沟与常家庄园相比,我们就会发现过去社会明显的上下两极。后沟不像常家庄园那样显得豪华和显赫,这里只有安静,静得能够听到彼此的心声。老子说:“归根曰静”,因此,这里才真正是回归生命本源的地方。

如果你徜徉在后沟安谧的街巷上的时候可能会这样问:“难道这就是过去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吗?看来他们很安逸很幸福的呢!”其实我们还不能这样说。因为中国历代的农民经受了太多的苦难。灾荒、瘟病、战乱、赋税、徭役等等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渴求温饱和安定,他们渴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康生活状态。后沟所呈现给我们的或许就是中国历代农民所憧憬的理想境界。我们当然不能讥笑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还不是那样雄伟和远大,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中国农民多舛的命运,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了历史上许多次革命。但历史只有在翻开了现代革命这一页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趋向。也就是说,中国农民过去的生存状态远不像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安逸与祥和,眼前的这些景象已经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因素。一面是古老的自然的和人文的景观,一面是现代的积极的新农民的新思想和新精神,这种过去与现代的融合为我们研究和探寻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发展轨迹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参照。如果单纯是为了旅游,那么当我们离开喧闹浮躁的城市来到这里,我们的身心将会在幽静的村舍里得到暂时的放松,我们一定会享受到许多返朴归真的乐趣。

我们修复后沟古村落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警示。走近后沟,我们除了惊叹祖先非凡的创造力之外,我们还从这个小村庄的历史褶皱里读出了中国农民崇尚保守和安逸的信息。诚然,在那个灾荒频仍,战乱不息的年代,他们这种崇尚并没有什么错。但我们却不应该也不能把这里的生活模式当成当今时代的典范,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与后沟这个村落本身所透视出来的传统意识有着极大的差别。我们所崇尚的是开拓和进取,是创造和创新,是拼搏和奋斗。那么,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去崇尚旧的传统,相反,我们必须冲决一切阻碍我们前进脚步的羁绊,摒弃一切阻碍我们前进的陈旧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我们说,如果仅从景观和民俗的角度去研究后沟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立足于现代去回首以往,从后沟这个古老村落的每一处景物里去窥探过去中国农民极易满足且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以此来警戒我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总之,后沟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值得我们去整理去挖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对后沟的研究将会对榆次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神秘龙山

这一片起伏颠连的山脉就是乌金山!

这一片犹如翡翠般迷人的绿色之海就是乌金山!

乌金山俗名龙王山。

1993年5月,榆次乌金山也就是龙王山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茂林覆盖,鸟兽潜踪。明万历年间重修水晶院佛寺之碑记有云:乌金山“春萝摆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踪迹于百卉林中;夏鲜飘风,山鸡野雉,呈馨郁而翱集于万花丛里;秋则黄花被径而红叶妆林;冬则六花霁晓而孤根暖津。”这是怎样一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丽图景啊!

天地造化在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丛林里留下了数不清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有的还伴随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处景观都是一幅灵动的画,每一处景观都是一首流淌的诗。

登临乌金山森林公园的天台峰伫足四望,眼前群山耸峙,逶迤颠连,林海千顷,松涛漫卷,峡谷纵横,紫气盈天,乌金山的磅礴气势尽收眼底。如果你于午前登临天台峰,又恰逢春和景明,则蓝天如洗,远山澄碧,乾坤一朗,碧霄千里。白鹤携青松起舞,春桃共蜂蝶嬉戏。此时此刻,你定会感到是我非我,情思涟漪,所思所想,天人融一。如果你于午后登临天台峰,又恰逢斜阳西照,则远山莽莽,近峰苍苍,黛云飘逸,落霞绯扬。群峰披霞裳微醉,林海卷红波晚唱。此时此刻,你定会感到此我彼我,豪气盈腔,所盼所望,家国恒昌。

罕山时雨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最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三层植被把乌金山密密匝匝地覆盖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天上就会飘来一块云彩,顿时便甘霖洒下,转眼又雨过天晴。雨后青山,一碧如洗,引来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唱。明代万历户部尚书褚民威曾游历于此,留下了一首吟诵罕山时雨的诗作,诗云:“灵山角立势崔嵬,叠嶂峰峦次第开。峻极北联恒岳峙,岧峣东向太行来。岫云若得从龙岫,灵雨应知遍草荄。四海苍生仰膏泽,好为霡霖洗尘埃。”

一道冬夏不涸的瀑布奔腾于大洪山的山涧中。瀑布平时飘飘洒洒,声如韶乐。雨季到来,瀑布则飞流直下,溅玉飞珠,声如洪钟。待到冬日降临,飞瀑则“顿失滔滔”,变成了一座玲珑剔透的巨型羊脂玉雕。飞瀑周围萱草铺地,黄红相间的花朵从春一直开到秋,把瀑布周围装点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壮丽的七彩流砂景观位于大洪山北梁,此处有白、灰、蓝、绿、红、黄、紫七色砂岩。峰巅岩石经数千年风化,成为色彩斑斓的流砂。流砂从峰巅直泻而下,并聚合而成片片砂滩。由于这一带各色砂岩分布成条块状,且互不侵扰,界限分明。站在高处向下俯瞰,谷底仿佛是一张巨大的七彩地毯,令人赏心悦目。

乌金山脚下的田家湾还有一处广袤的湿地,这片湿地是乌金山明珠湖的自然延伸。站在临近的山巅向下俯瞰,百顷明珠湖碧波荡漾,浮光跃金。美丽的白天鹅、鸳鸯、灰鹳、水鸭等候鸟在明珠湖周边的湿地上栖息繁衍,形成了黄土高原难得一见的奇观。

紫气陨石即大慧石位于乌金山水晶院东天缘谷中。石长约7米,宽约6米,高约2.5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之石。石上苔藓斑驳,青翠欲滴。每当下雨,石上便不时荡起屡屡紫雾,形成紫气陨石的奇特景观。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俯拾皆是,围绕着这些自然景观而流传千年的动人传说,为乌金山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除了数不清的自然景观以外,更有掩映在密林深处的诸多人文遗存。自隋唐至民国,历朝历代多有僧侣入山修行。他们为乌金山留下了至今仍然香火鼎盛的许多宗教遗迹。天台峰南的山巅上建有高耸入云的九峰塔,以九峰塔为核心,周围分布着许多寺庙群落与宗教设施。密林深处,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铜罄风铃,更增添了乌金山厚重的人文意蕴。游客于此可进佛寺,可入道观。可洗凡尘,可许宏愿。拜悲悯之佛祖,有慈心之善缘。曾爱恨与情仇,作过眼之云烟。谒道德之三清,悟乾坤之大观,思太极自无极,化善恶于初元。

位于乌金山主峰东侧的水晶院寺庙群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佛寺。水晶院始建于隋末,后经历代多次修葺扩展,现已成为山西中部著名的佛教寺院。

建于明代中期的龙王庙寺庙群位于水晶院西南的四角坪,与九峰塔遥相呼应。龙王庙历代屡有废兴,今天已经成为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寺院。

太清宫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风景最美的一处道观,原为宋代建筑。位于水晶院东北的大青山顶,四周山高谷深,松柏环抱,古木参天,幽静深邃,景色壮美绮丽。

和合寺位于乌金山西南气势雄浑的中林山上,寺庙依山而建,自下而上共分四层。四周山势逶迤,青松簇拥,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庙宇的一处佛寺。

天缘谷生态文化走廊位于水晶院东的天缘谷中,谷中分布有历年栽植的古树群落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更有后汉高祖刘知远与昭圣太后李三娘结缘之遗迹。刘知远是乌金山脚下西左付村人。十六岁参军,曾在古晋阳南郊牧放军马的时候,因马惊偶遇鸣李村少女李三娘,二人一见钟情,曾相约在乌金山天缘谷大慧石前定下终身,成就了一段传奇姻缘。谷中幽静深邃,巨石丛生,并有多幅名人摩崖石刻。路两旁苍松蔽日,草木葱茏,清风徐徐,松涛阵阵,让人仿佛进入人间仙境。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深林幽谷的独特风韵,还可游览寺僧圆寂的塔林,以发思古之幽情。观看刘知远和李三娘结缘的怡心园、天缘桥、饮马泉等古迹,以察古人之情怀。还可欣赏千年古井、黑龙池、大慧石等景观,以感神话之魅力。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仅仅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长卷中的一小部分,真个是,说不尽乌金山千姿百媚的情韵,写不完乌金山深沉厚重的沧桑。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古老的神话,一幅壮美的丹青,一个绮丽的梦境……

作者简介

李彦乔,1946年3月生,河北省宁晋县人,自幼生活在山西,早年在中学任教,后调入党委宣传部门工作,其间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评论等250余万字。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文联专家委员会(文学专业)委员,榆次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化晋中》杂志副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官场》《天怒》《风满楼》等。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黄志娟||探寻榆次思凤楼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榆次老城赋

    春秋设邑,榆罔①旧地:凤鸣余韵,鹤填笙谱.襟怀若谷,泠泠汾河灵秀:品峻如山,巍巍太行铮骨.古植边塞城坪,今卫并州门户.地沃人杰,依勤劳使老城焕彩:晋商故里,凭诚信得新市财聚! 观其自然秉赋.横拱京陕, ...

  • 榆次巨变4—— 城乡公园之变

    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子,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榆次解放前,只有官家与有钱人家的园子,无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园.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形式多样的公 ...

  • (4)山西榆次老城(转自)

    山西榆次老城榆次老城自古为京晋和京陕的交通要冲,素有并南重镇之称,其集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在晋商文化的孕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榆次老城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榆次&qu ...

  • 榆次常家庄园游记

    榆次常家庄园游记

  •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

    山西常家大院.又称常家庄园,有历史,有文化,有古建,有花园,有掌故,有传奇.

  • 李彦平:暗香(外四首)

    [总第139301期] 暗 香   文/李彦平 桃花,列队在四月的路旁 朵朵心事 翩然在枝头盛放 有的尚未垂髫 不谙世事的年纪 娇憨地将自己层层缠绕 纯真的脸庞透着白玉般的光洁 有的正值豆蔻 绯红的霞 ...

  • 九零后李彦海的魏楷入展作品匠心独运,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李彦海,中国楷书艺术院研究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晋阳印社社员,1995年生于甘肃定西渭源,现太原师范学士在读.学书五载,诸体皆涉,尤喜魏楷,其次渴望在魏晋小楷方面进行探索.不求挥笔如长城,但求翰墨 ...

  • 李彦平:参禅(外四首)

    [总第138601期] 参 禅(外四首) 作者:李彦平 有些话是说给你听的 我知道你听得见 前行的途中,有时 我们的步调不约而同 趋向一致 偶尔我稍快些 不必回头 我知道你会于不经意间赶来 有时你又虔 ...

  • 李彦平:等(外四首)

    [总第137501期] 等   文/李彦平的 青青翠竹,郁郁法身 站在四月的路口 静静地等待 等待笋儿拱破土层 冒出芽尖 一寸寸向上生长 然后抽枝拔节 站在苍翠的竹海里 听风摇动竹叶 弹拨一曲曲飒飒的 ...

  • 李彦平:清平乐•兴安杜鹃(外四首)

    [总第142301期] 清平乐·兴安杜鹃(外四首) 文/李彦平 春色尚浅, 岭上芳菲远. 触目横斜风缱绻, 摇落飞花万点. 瘦骨却敢凌寒, 柔枝漫卷霞丹. 一任群芳妒羡, 疏香氤氲世间. 阮郎归·火烧 ...

  • 李彦平:奇迹(外四首)

    [总第134604期] 奇迹(外四首) 01 奇  迹 师父撑一叶扁舟 飘然远遁    隐逸山林 他离去的日子里 空气中飘荡着冷寂 徒儿每日焚香祝祷 晨钟暮鼓    默念心经 月映山门 师父凌波御风 ...

  • 李彦平:叩芳辰(外四首)

    [总第126001期] 叩芳辰 (外四首) 作者:李彦平 叩芳辰 生花妙笔遣辞章, 日骋幽怀赴两乡. 快意江湖千山雪, 乐罢豪饮万壶浆. (为十八日友人生辰而作) 夜  行 多久没有独自敬拜夜色了 刚 ...

  • 李彦平:题朱同老师画

    [总第123002期] 题朱同老师画 作者:李彦平 <秋韵>  秋风起处染明黄, 素手天工绘彩妆. 凌波浅荡桦木舟, 顾影怡然眉自扬. <秋水绵长>       秋风旋碧浪, ...

  • 20191028题库:江南诗词大会决赛,李泊廷以一敌四

    参赛队: 江苏"大江南北"站队: 队长:晚梦 队员:马保利,汪晓贤,李点 上海"沪怕Who"站队: 队长:王多多 队员:李泊廷,张蔷,杨赞 第一局:晚梦VS张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