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六十】黄包车

黄包车,又称人力车,俗称黄包车,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时,黄包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

上期我们介绍过手拉车夫,跟黄包车夫还是有所不同。手拉车夫是运货,黄包车夫是载人,两者虽然协同,但是相互独立。

原先的黄包车,因为车身一律由漆成黄色而得名。它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两个约一米高的大轮子中间,架一个轮椅式的客座,两根长木杆支撑在前,拉车人在两根木杆中,双臂挽杆拖着车或走或奔,平稳自如。黄包车车斗后面折叠着烈阳骤雨时可便捷撑开遮挡的车篷,它可防雨遮阳。经车夫屈臂提起黄包车长长的把手,本来前倾的车身就会即刻后仰,让乘客能近乎平躺在车上,特别舒适。因为黄包车方便、简单、快捷,因此,深受人们的喜欢。

黄包车通常只能坐一到两人,最多能加一个小孩。候客的黄包车一般多停放在街巷的要道口,等待顾客招呼,听候人们的使唤。由于城内街道狭窄多巷,为了避免碰撞行人,一般黄包车的车把上装有橡皮喇叭或在车上装有响铃,提醒行人避让。

黄包车的好处还在于用不着生硬地挤撞,便可以轻松地在弯曲而狭窄的街巷中穿梭,并可以随时随地应乘客的要求停车。即使当时有些城市已开始出现汽车、电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但黄包车仍然是当时人们短途出行的第一选择,因为挤车非常拥挤,再加上黄包车数量多,随处可见,价格低廉,出行方便。

过去的黄包车夫,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穷人,他们大多没有专业技术又没有资金,只有干拉黄包车的力气活。他们随着清晨到来,拉着一辆黄包车冬不知寒、夏不避暑地在劳作。他们为生活奔波,每天不分昼夜,起早摸黑,日晒雨淋赤脚奔跑在马路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黄包车被人力三轮车所代替。人力三轮车后座的形状与黄包车相似,只是前面多了个车轮成了三轮车。由原先黄包车夫用双臂挽两根长车把拖着车,踩着地面在道路上奔跑,换成三轮车夫踩动三轮车前轮的脚踏,通过车的齿轮和链条带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驱车前行。人力三轮车的出现比起黄包车来较省时省力,因此,人力三轮车渐渐地代替了黄包车。

人力三轮车,人们也俗称为黄包车。对车夫来说,这种用人力手拉或脚踏的车最怕的是:坐的乘客多而重、路上人多、上坡路陡。人力车是年轻人卖力气的活,年老了就力不从心了。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城市轻轨、地铁等交通工具层出不穷,让黄包车等人力车业逐渐衰落,黄包车逐步被各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所取代。另外,在现代文明卫生城市建设中,黄包车也有碍于交通秩序,被城市有关管理部门取消。因此,大中城市的黄包车已难以看到,一些小县城时有见到黄包车,但总体来说,黄包车已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过往的记忆。

(0)

相关推荐

  • 汉口史话 消失的人力车与顽强的“麻木”

    "一个伢的爹,拉包车,拉到巷子口,解泡小溲.警察看见了,三拳头.拉到火车站,丢炸弹,炸死了日本上十万."--汉口童谣 人力车,解放前叫黄包车.商贾的包车很阔气的,车杆两边有吊灯,车 ...

  • 话说旧京的出行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居民短途出行多靠步行,一些贵族.官员.富户乘轿子或坐驴马车者居多.说起轿子,无人不知,可分为俩人儿小轿,四人小轿和八人以上抬的大轿等.按用途又分官轿.民轿.喜轿.快轿等.那个时代,乘 ...

  • 来去𨑨迌!那些年我们拦过的人力三轮车

    穿梭于大街小巷的人力三轮车,是闽南地区独特的风景线,也是闽南几代人的乡愁.  6月第一周  "汝卜去辺落(你要去哪里)?" "来来来,三轮车,坐三轮车--" 在 ...

  • 黄包车:中国最早的“出租车”,纯人力驱动,百公里油耗半袋大米

    黄包车记忆 关于黄包车,最早的记忆是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中,黄包车作为老北京最显眼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成为了在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仅仅靠着一双腿,就可以跑遍全城, ...

  • 【随笔】乾州蕞娃:致敬那些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 ——电视剧《装台》有感(二)

    [内容提要]在二十年前,无论是古城西安还是乾县这个小县城,人力三轮车都是随处可见,他们走街窜巷,不仅拉人,还拉货--橘黄的人力车,橘黄的褂子,印着红色的标牌和广告,特别醒目,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 【黄包车•70年】新泰茶栈洋人引进汉口第一辆人力车

    清末民初第一代人力车,1913年美国人克拉普雇人力车游武昌. 19世纪中后叶,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长江.汉水交汇之地的华中重镇武汉,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城市公共交通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二】卖旧书

    在过去那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的慢节奏年代,人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因此,设摊卖旧书的老行当应运而生,卖旧书是旧时民间的一种营生. 以前在城镇的街头巷尾,旧书摊的身影并不难觅,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五】旧衣店

    旧衣店,也叫估衣铺.旧衣行,是过去卖旧衣服的店铺或寄售二手衣服的店铺.在旧社会,富裕的人家有穿剩下的或嫌过时了的衣服,都送到专门收售旧衣服的店铺,再由他们转手卖给那些生活困难买不起新衣服的人. 旧衣店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六】打更

    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打更人,又称更夫,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打更人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还提醒人们防火.防盗. 古代因娱乐设施比较少,人们过着日出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八】内河船夫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乡镇没有公路不通汽车,人们外出办事或走亲访友无法乘车,除步行外就得乘船,在中国内陆各个地区的水乡,河湖遍布适宜于船舶的运输.因此,内河航运成为当时交通运输的主力,内河船夫成了一个行当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九】撑排

    世上命歹唔像涯, 二十一岁学撑排. 脱掉衣衫日头晒, 背驼哔叭像拖犁. 这是过去撑排时候唱的山歌,"撑排"是早已不时兴的一种苦累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山区没有一条像样的山道,住在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三】纳鞋底

    现在好多人对纳鞋底这项手工活儿已是很陌生了,市面上卖的布鞋也大多是橡胶底.皮底的,纯手工制作的布鞋底已经不多见了.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人们大多穿布鞋,纳鞋底这项活计广泛流传于民间,那专门为人家纳鞋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一】养蜂人

    养蜂人也称放蜂人,养蜂就是人工饲养蜜蜂而取其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蜂蜡.蜂蛹等产品的事业. 养蜂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在西班牙的壁画中,就有女子攀藤采蜜的图.在公元前2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九】手拉车夫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手拉车是我国南方拉运物资的一种工具,它体积较小.构造简单.操作简便.行动方便,人们拉货运物常要用到它.那时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如家里要添置一辆手拉车也需要一些钱但也不经常使用,平时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八】织草帽

    草帽一般是用水草.席草.麦秸.竹篾等物编织的帽子,帽檐比较宽.草帽可用来遮雨遮阳.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织草帽成为农家农闲的一项主要副业,因此也成了农村妇女的一个行当. 当时各地都有个麻帽社,麻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