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六十】黄包车
黄包车,又称人力车,俗称黄包车,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时,黄包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
上期我们介绍过手拉车夫,跟黄包车夫还是有所不同。手拉车夫是运货,黄包车夫是载人,两者虽然协同,但是相互独立。
原先的黄包车,因为车身一律由漆成黄色而得名。它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两个约一米高的大轮子中间,架一个轮椅式的客座,两根长木杆支撑在前,拉车人在两根木杆中,双臂挽杆拖着车或走或奔,平稳自如。黄包车车斗后面折叠着烈阳骤雨时可便捷撑开遮挡的车篷,它可防雨遮阳。经车夫屈臂提起黄包车长长的把手,本来前倾的车身就会即刻后仰,让乘客能近乎平躺在车上,特别舒适。因为黄包车方便、简单、快捷,因此,深受人们的喜欢。
黄包车通常只能坐一到两人,最多能加一个小孩。候客的黄包车一般多停放在街巷的要道口,等待顾客招呼,听候人们的使唤。由于城内街道狭窄多巷,为了避免碰撞行人,一般黄包车的车把上装有橡皮喇叭或在车上装有响铃,提醒行人避让。
黄包车的好处还在于用不着生硬地挤撞,便可以轻松地在弯曲而狭窄的街巷中穿梭,并可以随时随地应乘客的要求停车。即使当时有些城市已开始出现汽车、电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但黄包车仍然是当时人们短途出行的第一选择,因为挤车非常拥挤,再加上黄包车数量多,随处可见,价格低廉,出行方便。
过去的黄包车夫,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穷人,他们大多没有专业技术又没有资金,只有干拉黄包车的力气活。他们随着清晨到来,拉着一辆黄包车冬不知寒、夏不避暑地在劳作。他们为生活奔波,每天不分昼夜,起早摸黑,日晒雨淋赤脚奔跑在马路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黄包车被人力三轮车所代替。人力三轮车后座的形状与黄包车相似,只是前面多了个车轮成了三轮车。由原先黄包车夫用双臂挽两根长车把拖着车,踩着地面在道路上奔跑,换成三轮车夫踩动三轮车前轮的脚踏,通过车的齿轮和链条带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驱车前行。人力三轮车的出现比起黄包车来较省时省力,因此,人力三轮车渐渐地代替了黄包车。
人力三轮车,人们也俗称为黄包车。对车夫来说,这种用人力手拉或脚踏的车最怕的是:坐的乘客多而重、路上人多、上坡路陡。人力车是年轻人卖力气的活,年老了就力不从心了。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城市轻轨、地铁等交通工具层出不穷,让黄包车等人力车业逐渐衰落,黄包车逐步被各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所取代。另外,在现代文明卫生城市建设中,黄包车也有碍于交通秩序,被城市有关管理部门取消。因此,大中城市的黄包车已难以看到,一些小县城时有见到黄包车,但总体来说,黄包车已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过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