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水果青菜指望中国进口,导游:不种菜是不想破坏大自然

乌兰巴托有个露天市场Narantuul Open Air Market,在导游的介绍中,这里从柴米油盐到锅碗瓢勺,再到马镫马鞍什么都有。

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逛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露天市场,最大的印象就是市场旁边那个三层楼的综合市场了,因为里面的羊肉很便宜,约合人民币4块钱一斤,而里面的水果蔬菜很贵,苹果约合人民币30块钱左右一斤。买了100块钱的水果送给导游,她竟然感激地拥抱了一下我们。

我们的导游是蒙古国立大学大三的学生,姓陈,一开始以为是中国留学生,因为她长得也很秀气。陈导解释说,她的姓源于乞颜部落,这个部落有四大姓氏,除了陈以外,还有齐、祁和秦。

第一天上午见面的时候,彼此很拘谨,话也不多。没成想,下午陈导就和我们开始开玩笑了,并且人家谈起自己的那些男朋友们时落落大方,显得我们三个大老爷们反而小家子气了。

到了傍晚,她更是直接提出来:不吃团餐了,要我们请她去酒吧。咱也不能示弱啊,但出于谨慎考虑,还是选择了一家位于北京街上的中餐馆,在这里,出门就能看到中国大使馆的大门。

陈导肯定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进门和服务员熟悉地用汉语打招呼。我们吃特色羊肉包子喝羊汤,她则喝中国产的红酒,然后吃了三份水果沙拉,其中一份是赠送的,两份是掏钱的。羊肉则一口也没吃。

看到我们奇怪的样子,陈导解释说:蒙古人的日常饮食比较简单,以蒙氏西餐为主,一人一个托盘,分餐制,盘子里几大块羊肉或牛肉,配上少许土豆、洋葱。很多人吃不起水果,一些偏远牧区的孩子们,十多岁了甚至没吃过苹果。

住在城里的人们,一般也不会在小区周围买蔬菜和水果的,虽然超市也有,但品种很少,价格贵得离谱,只有应急的时候才会去买。乌兰巴托城区还有个达赖额吉市场,是最大的菜市场,只有那些有钱人和外国人才会去消费。

她的家庭中国,父母每周一次开车半小时左右,去城市郊区的米丽古丽菜市场(меркури хүнсний зах),一次买够一个星期的青菜水果。

像陈导家庭这样的乌兰巴托市民很多,他们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舍不得放开肚皮吃水果沙拉。据了解,蒙古大约80%左右的果蔬是从中国进口的,这决定了其价格居高不下。

我们好奇地问导游:为什么蒙古人不自己种菜呢?导游妹子回答很有意思:不种菜是不想破坏大自然。

虽然我们对这个解释嗤之以鼻,但忽然有了个想法,能不能发一车皮苹果,然后换回几车皮羊肉呢?或者整点水果罐头也好啊。

但后来我们也了解到,曾经有发现商机,来蒙古种菜的中国农民,但是,他们很快放弃了,因为这里常年干旱少雨,积温不足,根本就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你想种个大棚,无霜期太短,一年只能几个月,成本太高了。这些农民后来发现,种菜收入远不如贩菜收入,于是干脆转行,专门从事蔬菜贩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