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里的爱情'套路':父母反对,灵魂出窍,土豪插足……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有人总结,中国古典爱情剧本,基本都分四步走——“才子佳人相见欢,私定终身后花园,才子及第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其实,无论古今,但凡涉及爱情的剧本,都免不了一些老套的桥段。可即便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我们还是会被那些热烈而真挚的人间真情所打动。
在元朝,“爱情和婚姻”也是编剧们最热衷的题材之一。除了知名度较高的《西厢记》外,现存元杂剧作品中还有三十多部是以爱情为主线的。
这些作品诞生于怎样的土壤?是否也有所谓的“套路”之说?而“套路”之外,又是什么在打动观众?
奔放的爱情观
即便在今天看来,元杂剧中的爱情故事都是带有几分“狂野”的。
为爱私奔、未婚生育、寡妇再嫁……这些在传统主流价值观中难以得到认可和祝福的爱情,都在元杂剧的舞台上得到绽放。
比如,在白朴的《墙头马上》中,男女主角在墙头马上一见钟情后,女主角李千金便暗自以身相许,在私情被乳母撞破后,李千金毅然和男主角裴少俊私奔,两人在裴家后花园生活七年,并生下一双儿女。后来,面对裴父的百般刁难与斥责,李千金毫不示弱,并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来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在经历一番周折后,这对相爱的人,最终获得了一个圆满结局。
黑格尔说,“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表达着这一时代的精神,都是这一时代历史理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元杂剧中奔放的爱情观,也离不开这一时代的制度文化土壤。
在婚姻问题上,元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宽容。比如元朝有法律规定,“诸以非理殴伤妻妾者,罪以本殴伤论,并离之。若妻不为父母悦,以致非理殴伤者,罪减三等,仍离之”。当夫妻感情不合,甚至出现家暴时,法律支持离婚,而女子也可以改嫁。据《元史》记载,有些地方“妇人夫亡守节者甚少,改嫁者历历有之,至齐縗(cuī)之泪未干,花烛之筵复盛”。
除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护,奔放而直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给传统儒家思想带来了强烈冲击。那些有悖于传统的婚姻形式和爱情观念,逐渐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甚至是向往。而这一切都为爱情剧本的再创作,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爱情剧里的“套路”——父母反对
父母反对,可以说是元朝爱情戏剧中的必备桥段了。
父母之所以反对,多是因为双方家世门第的不对等。
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书生张生在普救寺偶遇相国之女崔莺莺。一个是穷困书生,一个是名门千金,两人一见钟情。这时正逢寺庙外有孙飞虎叛乱,普救寺被围。崔莺莺的母亲——老夫人出面承诺:如果有人能够退兵,就把女儿嫁给他。关键时刻,张生搬来救兵,成功解围。然而,老夫人却反悔了。此后绝口不提许婚之事,仅让两人以兄妹相称。再后来,在红娘的帮助下,二人得以暗相沟通,私定终身。老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又以相府不招“白衣女婿”为理由,催逼张生进京赴考。后来,张生衣锦还乡,在红娘和白马将军的帮助下,和老夫人当面质证。最终,老夫人不能再赖,张生和莺莺的“爱情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元杂剧的篇幅一般不长,“四折一楔子”是标准格式。而《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竟用了五本二十折的篇幅来演绎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是一个特例。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厢记》的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的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鼓舞了后世无数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勇敢抗争。
在元杂剧中,类似父母阻挠的爱情故事委实不少。乔吉的《金钱记》中,也有一对曾被家长反对的恋人——柳眉儿和韩翃。柳眉儿是京府尹王辅的女儿。王辅把御赐的开元通宝金钱送给女儿。女儿转身就把金钱作为爱情信物留给了书生韩翃。韩翃为追求柳眉儿,闯入王府,差点被吊打。而柳眉儿也被父亲骂作“辱门败户”。直到韩翃中了头名状元,两人才奉旨成婚,皆大欢喜。
爱情剧里的“套路”——土豪插足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里,有不少书生与妓女相恋的故事。而这类故事中,往往还会设置一个财大气粗的商人,一个嫌贫爱富的老鸨。如元末杂剧作家贾仲明的作品中,就多次出现这样的人物设置。
《玉壶春》讲了书生李斌与妓女李素兰的爱情故事。李素兰画了一幅画:玉壶里插着一枝素兰花。李斌号玉壶道人,所以此画正是暗合了两人的名字。李斌为此画亲题一首《玉壶春》,词曰:“香娇淡雅天然格,蕊嫩幽奇能艳白。看四季永馨香,远蓬荜岂邻野陌。惟待客,不许游人闲摘。玲珑莹软无瑕色,玉洁冰清有润泽。玉壶内插兰花,压梅瓣寿阳点额。休代相传摔,莫作群芳乱折。'
两人爱得难舍难分,可是李斌的钱物用尽,鸨母要将他逐岀。这时,一个山西富商出场,此人“有三十车羊绒潞绸”,到嘉兴经商,闻听李素兰貌美,便光顾到访。鸨母嫌贫爱富,便劝素兰嫁给富商,素兰严词拒绝,并剪断头发,表示非李斌不嫁:“今朝截下青丝发,方表真心不嫁人。” 又道:“他饥寒守自然,我清贫甘分捱”,“我便是桑枢瓮牖,他也情愿的布袄荆钗”。后来,李斌的“万言长策”得到皇帝赏识,被授以嘉兴府同知之职,并将素兰赎身,“从此后夫荣妻贵,永团圆地久天长”。
《玉梳记》的故事也差不多。书生荆楚臣与妓女顾玉香情真意切,但却遭到了鸨母的反对。不得不分开之时,二人把玉梳折成两半,各拿一半作为纪念。这时,富商柳茂英趁机插足,想娶走顾玉香。顾玉香坚决不从,从青楼逃走,准备去京城寻找心爱之人。一路上,任凭富商如何阻拦胁迫,她都绝不屈服,最终与心爱之人团圆。
爱情剧里的“套路”——灵魂出窍
在元朝爱情剧本中,像“灵魂出窍”这种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并不鲜见。
最典型的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的作品《倩女离魂》。听名字,可能会让人联想起王祖贤演的《倩女幽魂》。不过,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倩女离魂》讲的是王文举与张倩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两家是世交,曾指腹为婚,长大后,两人又一见钟情。奈何王文举家道中落,被倩女之母嫌弃。母亲说,“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借口只有王文举考中进士才能成婚,实际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是个痴情种,唱道:“可待要隔断巫山窈窕娘,怨女鳏男各自伤。不争你左使着一片黑心肠,你不拘箝(qián)我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时,作者设计了“离魂”这一情节, 让倩女的灵魂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家中的倩女则病倒在床,终日昏沉,不见好转。王文举自然不知同他一起赴京的是倩女的魂魄,直到状元及第三年后回去探望岳母才知道真相。不过最终,倩女魂魄与身体合一,二人终得团圆。
王国维评价《倩女离魂》这出戏的曲辞是“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清朝《曲话》也称赞该剧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当然,比起曲辞的优美,更难让人忘怀的还是巧妙的构思。只不过,当我们多翻几部剧本后会发现,类似“离魂”桥段,还出现在乔吉的《两世姻缘》等作品中。
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换汤不换药的爱情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直到今天,那些爱情影视剧依然上演着千年不变的桥段,而我们之所以愿意被套路是因为这些故事里讲述着最朴素的爱情,它无关门第,无关财富……仅仅是因为相爱。这样的爱情,永远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