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缘不在相遇间

妙缘不在相遇间

——我与古琴之缘起

文/春暖花开

我不喜欢侍弄文字,今天提笔是受到琴友繁荣的影响,也想写一写我与古琴之间的渊源。

初识古琴还是在2012年初,春节刚过,郭关先生回北京途径邢台,到我家小住几日。郭关先生是书画家、琴家,与我家先生周老师是画友。其间,周老师向郭关先生请教古琴指法,开始研习古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古琴,而我与古琴结缘还是几年以后的事。

周老师学琴很精进,一直到现在仍然坚持早、晚各弹2个小时。所以,我每晚大多是在他的琴声中入眠,又在琴声中醒来,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一夜未眠。学琴是慢功夫,需要长期坚持不辍,以至于周老师把他那张琴七徽的徽位都磨出浅浅的坑,露出了大漆下面的灰胎。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平沙落雁》从周老师的指下缓缓而出时,我一下就被那清幽淡远、恬静和谐的曲境深深吸引了。当时,我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散音、按音、泛音,只是感到古琴音韵绵长幽远、意蕴无穷,想必古人所说的“余音绕梁”正是如此感觉吧!

后来,周老师又陆续打谱修学了《卧龙吟》、《关山月》、《阳关三叠》等近二十首古琴曲目,而我最爱听的还是《卧龙吟》。每当我心绪不宁失眠难安时,就让周老师弹一曲《卧龙吟》,我便会在这缓缓的如泣如诉的琴曲中入睡。我想,这是因为那曲境与我当下的心境相契合的缘故吧。此后,尽管有不少朋友跟周老师学琴,我也被古琴的音韵所打动,但也只是满足于听琴,从未想到自己去学习。

所有事情的发生或者不发生,都是一种缘分,都需要一种机缘的巧合,而这种学琴的机缘,一直到2017年才迟迟到来。2017年5月春暖花开的一天,我的同事凤利希望向周老师学琴并约我一起学习,说:这样咱俩也可以相互督促。我想也是,之前周老师参加雅集每次都带我一起去,别人常常问起:“高老师,你会弹吗?”我总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我这个人比较懒,只负责听,不负责弹!”说的次数多了,心中也会时不时升起一种小小愿望——我要会弹一两只曲子该多好呀!想归想,总也没有付诸行动,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古琴是文人修养之器,我自己又不懂音律,怎么能学会呢?当时我是对古琴怀有一种敬畏之心的,虽然不会弹,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却是把我家的几张琴都精心擦拭一番,然后再顺手拨弄几根弦,听一听那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才心满意足去休息。

和凤利一起学琴后,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不定目标,不背包袱,学到哪儿算哪儿。那时,每天下班后我俩就相约到我家,从抹、勾、挑、剔等右手八法练起,慢慢地渐入佳境。当时,我对古琴的了解也仅限于表面的技法,按照周老师的要求,反复地、一指一指地练习,曲子的学习也是从《长相思》开始的。《长相思》是开指小曲,当我把这首曲子学会后,大拇指也磨出一层薄薄的茧子,但我心里升腾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学琴的动力也随之增加不少。

周老师在近几年的古琴研习和教学中,悟到了一套自己的琴修方法。他在教授学生或与琴友探讨时,我也在旁边静静地听,认真领会。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慢慢地,我对古琴所承载的我们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灿烂文化、艺术审美有了一些了解,对经典琴曲及其典故也有了浅浅的认识,学琴的兴趣也随之浓厚起来,古琴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自此,我也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

春暖花开,本名高会玲,中学高级教师。业余喜欢种花养鱼,品茶抚琴,于恬淡中品味生活艺术,于精致中享受艺术生活。

近 期 回 顾

封城

坐标,武汉

生命,生机

东君到、扫清尘劫,相呼平安。

约定大武汉

向着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出发

尺素寸心《生命,生机》

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方方:行云流水的武汉

让温暖满人间

江汉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