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有效的三针疗法

注:本文的穴位也适合于按摩

针灸精华——三针疗法“三针”的定义是:

一、某些病症针刺三次即控制症状。

二、某种疾病用三个特定的穴位治疗。如腰痛取腰针三针,肩周炎取肩三针等。有些是三个穴位的组合,如手三针是曲池、外关、合谷,主治腰疼病和上肢瘫痪等。

“三”是单数,属阳。“三是少阳,阳气初生,朝气蓬勃,渐而隆盛;“三”谐音“生”,生生不息,无限扩展之意。因此,三针不但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疗法,即三针疗法。

三针疗法如下:

一、四神针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1寸.

二、智三针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七、晕痛针穴组:四神针、印堂、太阳。位置:太阳在颞侧,瞳子髎穴外0.8寸凹陷中。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针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八、面肌针位置: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部位:四白,眼正视,瞳孔下约一寸之眶下孔中。下眼睑阿是穴,穴在下眼睑中间之皮下,针尖向鼻方向沿皮下。地仓,口角旁0.4寸。禾髎,在人中穴旁开0.5寸。迎香,(见鼻三针)主治:眼肌痉挛、口肌痉亦挛。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锺。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锺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九、叉三针穴组:太阳、下关、阿是穴。部位:下关:颧骨弓下凹陷中。阿是穴指三叉神经痛的局部。太阳(见晕痛针)主治:三叉神经痛。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锺。

十、面瘫针穴组: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颊车互透、人中。部位:阳白、太阳、四白,地仓迎香见晕痛针、面肌针、鼻三针。翳风:在耳垂后凹陷中。人中: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锺,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锺。

十一、突三针穴组:水突、扶突、天突。部位:水突:在喉结旁开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交点。扶突: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天突:在胸骨上的正中。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锺.

十二、眼三针位置: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针尖可向上斜进。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十三、鼻三针穴组: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部位: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适宜慢性鼻炎。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中间。鼻通,在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十四、耳三针穴组:听宫听会完骨。部位: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完骨,在后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针法: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1.5寸深。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十五、手三针穴组:合谷、曲池、外关。部位: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握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陷中。曲池,在肘部、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头与胧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外关,在腕背横纹上二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曲池直针1-1.2寸深。

十六、足三针穴组: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部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跖骨间隙凹陷处。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十七、手智针穴组:内关神门劳宫。部位: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十八、足智针位置: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跖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十九、肩三针位置: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二十、膝三针穴组:膝眼梁丘血海。部位:膝眼,屈膝、膑韧带两侧凹陷中。梁丘,屈膝,在膑骨外上方二寸。血海,屈膝,在膑骨内缘上方二寸处,当股四头肌肉侧头的隆起处。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针法:直刺0.8-1.2寸。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二十一、腰三针穴组:肾俞、大肠俞、委中。部位: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余同膝三针)

二十二、颈三针穴组:天柱、百劳、大杼。部位:天柱,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百劳,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开1寸。大杼,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不宜过深免伤内脏。余同膝三针。

二十三、背三针穴组:大杼、风门、肺俞。位置: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二十四、踝三针穴组:解溪、太溪、昆仑。部位: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针法:均直刺0.8-1寸深

二十五、坐骨针穴组:坐骨点、委中、昆仑。部位: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昆仑,在外踝尖与跟腱之中间凹陷中。主治:坐骨神经痛。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锺,每5~10分锺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二十六、痿三针穴组: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部位:曲池、合谷:(见手三针)尺泽:上肢腕侧,肘横纹桡侧与肱二头肌腱交点处。足三里、三阴交:(见足三针)。太溪: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中点陷中。主治:痿症:(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针法:诸穴均直针0.8-1.2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锺,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30次为一疗程。

二十七、脂三针穴组: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部位:内关(见胃三针)足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针法:内关直刺0.5-0.8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1.5寸。

二十八、胃三针穴组:中脘、内关、足三里部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脘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足三里,见足三针。主治: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针法:中脘、内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1.5寸。

二十九、肠三针穴组:天枢、关元、上巨墟部位:天枢,在腹中部,平脐左右各旁开2寸关元,在腹部,当脐中下3寸。上巨墟,在小腿前外侧,当膝下6寸,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中指)。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针法:开枢、关元直针0.8-1寸,上巨墟直针1-1.5深。

三十、胆三针穴组:日月、期门、阳陵泉部位: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与第七肋间隙的交点,任脉旁开4寸。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交点,任脉旁开4寸。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胆疾病针法:日月、期门平刺0.8-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阳陵泉直刺1-1.5寸深。

三十一、尿三针穴组:关元、中级、三阴交部位:中极,在下腹部任脉上,当脐中下4寸。关元,见肠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主治:泌尿疾病,腹痛。针法:关元、中极直刺0.7-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三十二、阳三针穴组:关元、气海、肾俞部位:关元(见肠三针)肾俞(见腰三针)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主治:阳萎、遗精、不育。针法:关元、气海直针0.8-1寸。肾俞直针1.2-1.5寸。

三十三、阴三针穴组:关元、归来、三阴交部位:关元(见肠三针)三阴交(见足三针)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任脉旁开二寸。主治:月经不调,不孕症、盆腔炎。针法:关元、归来直针0.8-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三十四、闭三针穴组:十宣、涌泉、人中部位:十宣,在十指尖端。涌泉,在足底正中线前1/3与后2/3之交点处。人中(见面瘫针)。主冶:中风、昏迷不醒,休克。针法:十宣进针2分,捻针并放血3滴,涌泉直刺0.8-1寸,强捻针。人中直刺0.5寸。

三十五、脱三针穴组:百会、神阙、人中部位: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部正中。神阙:脐窝中间。人中:(见闭三针)。主治:中风脱症(面色苍白、四肢阙冷、大汗如淋、脉微细迟)。针法:以灸为主,回阳复脉,百会、神阙用隔盐灸、或隔姜灸、艾炷宜稍大。一次灸10壮。人中向上斜刺0.5~0.8寸,留针,捻针,脱三针以脉腹汗止,肢暖、清醒为度,如未清醒半小时后可再针灸。

三十六、脑呆针穴组:四神针、人中、涌泉部位:四神针(见晕痛针)人中、涌泉(见闭三针)。主治:老年性痴呆。针法:四神针(见晕痛针),人中、涌泉(见闭三针)留针40~50分锺,每8~10分锺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转手法5~6次,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三十七、肥三针穴组:中脘、带脉、足三里部位:中脘、足二里(见胃二针)带脉,在胁部,腋中线与脐横线交点处。主治:肥胖症、尤以腹部肥大为佳。针法:足三里直刺1-1.5寸,带脉针尖向脐,皮下横刺3-3.5寸,中脘针尖向关元,沿皮下平刺2-3寸,进针后,每5~8分锺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针5~6次,留针30~40分锺,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电针。

三十八、痫三针穴组:内关、申脉、照海部位:内关(见胃三针)。申脉,在外踝正下方,骨下缘凹陷中。照海,在内踝正下方,骨下缘凹陷中。主治:癫痫、足内翻、足外翻。针法:申脉、照海,直刺0.5-0.8寸。

三十九、乳三针:穴组:乳根,膻中,肩井。部位: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膻中: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乳根穴要肋骨下缘进针,向上斜刺主治:治疗乳腺增生,乳汁不足,良性肿块.

四十、褐三针穴组:颧髎、太阳、下关部位:太阳、下关(见叉三针)颧髎:童子髎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主治:颧髎:针0.5-1寸,针刺方向视褐斑多的部位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