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光环效应”
定义:
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已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有吸引力的个体在其他方面也会得到较好的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外表缺乏吸引力,那么对他/她其他特征的评价则可能会更糟。
背景/来源
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并由此得出整体印象。
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其特点即以偏概全,在对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案例分享
实验一: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做了一个实验,他向两个班的学生介绍一个来讲课的研究生,在A班的学生面前介绍这个研究生是一个热情的人,而在B班介绍这个研究生是一个冷漠的人。
在课程结束之后,A班的学生都跟该研究生热情交谈,而B的学生对其敬而远之。就一个简单地评价,就完全影响了两个班的同学对这个研究生的评价,再次验证了光环效应的力量。
实验二:
戴恩等1972年也做过一个实验,用科学数据证明了光环效应。他们让被研究者分别看高吸引力、无吸引力和吸引力一般的三类人的照片,然后让他们对照片上这些人的某些特征进行评定。
结果发现,外表吸引力直接影响人们的印象形成。如果以一般吸引力者为参照,则在更多特征上高吸引力者获得了更好的评价,而无吸引力着得到的评价明细地狱一般吸引力者。在各个特征评价上显示出一致倾向。
相关科普
光环效应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情侣中,会出现情人眼里出西施。在面试中,可能会因为面试官对面试者的第一印象不好,而影响了后面的面试中的评分。
在绩效考核中,领导会因为对被考核者平时的作风的印象而影响了打分。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利用塑造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或者是企业环境来赢得顾客的好感,从而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个人见解
光环效应其实是一种知觉的整体性的体现。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认识一个人不仅仅靠的是对对方的各种感觉的组合,同时也有外界对其的评价,而在这些的组合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知觉。
光环效应就是在我们真正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其某种特点而掩盖了他的其他品质,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也表明我们对一个对象的知觉,并不是简单的各种感觉的相加,反而会因为各种个人原因以及社会原因造成不同的权重。而这个权重,就是形成光环的最主要的因素。
光环效应的影响
光环效应也叫明星效应,最常体现光环效应的地方也是在饭圈,在粉丝严重,自己的“偶像”是完美的,比如,一个人本来是不喜欢抽烟的男生,但是他发现自己的偶像抽烟的时候,就会发出“我的偶像连抽烟都是那么帅”的感叹,固然是两套评价标准,但是这也是因为光环效应的影响。
除了在饭圈,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比如在做绩效评价的时候,领导就会因为对某个同事的良好印象,从而在考核打分的时候倾向给他一个较高的分数,及时他有没有做好的地方,也会给他找理由圆过去。
比如某个同事平时上班是非常认真,一直能得到领导的赞许。有一天他睡过了,然后迟到,刚好领导来巡查,没看到他,这时候,领导可能就不会想到他迟到了,只会想着他可能是走开了而不会在意这个问题。
光环效应的成因
光环效应的出现最主要的是因为知觉的整体性,我们可以自己所感知到的信息以及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判断,从而导致的光环效应出现。
1、个人的经验,比如一个人在小时候村子里有几个小混混因为吸毒被抓了,所以他看到小混混就会觉得他们很可能是吸毒的。这就是个人以往的经验造成的。
2、重要他人的评价,重要他人的评价也是产生光环效应的最主要因素,同样的,这也是光环效应的印象,因为是重要他人,所以相信他们,因为相信他们,所以对他们的评价也坚信不疑,因此在知觉的时候,已经是先入为主地进行了评价。
3、个人的偏好。以偏概全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个人的偏好,就好像同样的一套衣服,分别是红色和绿色的。喜欢红色的人就会觉得红色的好看,这不一定是因为衣服本身的设计很好,很有可能是因为她个人喜欢红色,因此产生了光环效应。
如何避免光环效应
1、不要以偏概全,要注意自己是否了解的是别人的全部特征以及事情的所有真相,避免只看到一部分的事情就急着下定论。
2、与他人交往的,要勇于表现自己,在别人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过于在意,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另一面也展示给别人。
3、尽量做好事情的每个细节,不要因为某一个点而让别人误解。比如在面试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光环效应导致面试官对自己了解不全,所以要充分展示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