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心阴不足!清代曹仁伯的医案故事,教你滋阴养舌,请欣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讲故事,说医案,聊中医。

今天,文老师继续带你领略中医的魅力。

说什么呢?说说清代大医曹仁伯的一张医案故事。

曹仁伯,我以前介绍过,你还记得吗?他生于1767年,卒于1834年。这个人和林则徐是好朋友,发明戒烟的药丸,帮助林则徐禁烟。他还治好过林则徐的头疼病。曹仁伯还是当时吸血虫病治疗的高手,一时活人无算。因为曹仁伯在当时影响广泛,所以死后,翁同龢给他写了一块匾,叫做“济世利民”。翁同龢是谁?是清代同治和光绪两位皇上的帝师,曾任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有一回,曹仁伯碰上一个人。

这个人啊,舌头疼,怎么治也治不好,于是找曹仁伯。

既然是舌头疼,那咱们就看看舌头吧。

结果,等他把舌头伸出来,曹仁伯这么一看,心里吓了一跳。

好家伙,此人的舌苔剥落十分严重,一块跟着一块,舌头表面好似一张不规则的地图。舌苔剥落处,舌色鲜红光亮。

患者说,这个状态已经持续好久了,而且剥落之处的范围不断扩大。现在的舌苔已经很少了。

曹仁伯就问,之前到底是怎么治的。

这个人就说了,他看了好多郎中,大部分人都说,这是胃阴不足,无法上潮于舌。于是,就用了很多滋补胃阴的办法。但是,效果很一般。

曹仁伯说,舌苔剥落,舌面光红,肯定属阴虚无疑。既然滋补胃阴无益,那就滋补心阴好了。

怎么补呢?曹仁伯用了几味药。药量,已经是无法考证出来了。但是用的什么药,医案中记得很清楚。这就是黄连阿胶汤,去掉黄芩,加入生地黄。具体来说,就是黄连、白芍、阿胶、生地、鸡子黄。

结果如何?患者的舌头,在服用一剂药之后,疼痛火辣之感得到缓解,三剂后,疼痛感基本消失。再后来,患者的舌苔竟然慢慢生长出来,舌质也变得淡下来。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给你从头说说吧。

其实啊,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遇上过地图舌的问题。

所谓地图舌,就是舌苔剥落,一块一块的,边界清楚,整个舌面如地图一般。这其实就是剥苔的一种。还有的人,称这个情况叫做花剥苔。如果舌苔全部剥落了,那就是镜面舌了。

舌苔为什么会一块一块地剥落呢?

中医的传统认识,就是胃阴不足,无法上潮于舌面。因为舌苔在中医诊断学的视角看来,就是胃气的象征。但是,也有例外,这就是心阴不足所致。

中医藏象理论讲,舌为心之苗。心阴不足,心火上灼于舌面,导致舌体失养,舌苔剥落。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这个时候,就得滋补心阴,清化心火。

怎么操作呢?你看看曹仁伯用的配伍:黄连、白芍、阿胶、生地、鸡子黄。

这就是黄连阿胶汤的化裁。

黄连阿胶汤,我在昨天和前天的文章里,都给你说过了,功能在于清心火、滋阴,安心神。它是治疗心肾不交证的常用方。这个患者不是心有热,上灼于舌吗?那正好用这个方。但是,原方里的黄芩,去掉。因为黄芩虽然去火,但是燥性偏大。患者本来就心阴不足严重,如果妄用黄芩的燥性,恐怕伤阴。所以,把它去掉。换成谁呢?换成生地。生地可以滋补心阴,清心热,正好就避免了黄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个,其实就是曹仁伯当时的思路。当然了,这一切不过是我自己的臆测,不一定准确。

通过这样的小故事,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在我的后台上,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不少读者朋友问及舌头的事儿。有的说,舌头疼。有的说,舌头出血。有的说,舌苔剥落。有的则说,自己舌裂,舌有溃疡。

对这些,我要提醒您的,是心阴不足、有心火的问题。舌为心之苗。心的阴阳失衡,很容易体现在舌头上。当然,肾阴不足、肝火偏亢、胃阴不足的问题,也可能会在舌头上有所体现。但是相对来说,如果我们出现舌红、舌痛、舌苔剥落,同时脉细数,伴随心烦、口渴、咽干、难眠等问题,就要考虑心火。

我曾经遇上过一个老太太,她说自己舌头干,还疼,总是火辣辣的。伸出来一看,舌面光,无苔。当时我就是模仿黄连阿胶汤的意思,稍作加减以应对,结果很快得到好转。后来听说,此人发病,就源于儿子快四十了,还不找对象。当妈的着急啊。急来急去,就急成这样了。总之,这是我们容易出现的毛病,必须心中有数。

最后,我把黄连阿胶汤的标配,再重复一遍: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9克,鸡子黄2枚,水煎服,阿胶烊化,鸡子黄搅匀冲服。心阴不足明显者,可模仿曹仁伯之法,黄芩用生地替代。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