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都说曹操是败于诸葛亮、周瑜之手,其实这一切都是天意

建安十三年,曹操举兵南犯,与东吴水师决战于赤壁。

对于这场史诗级的大战,世人早已有了定论:“周郎火烧赤壁,击退曹操百万兵马。”可是,曹操兵败真的是因为火烧吗?本文将详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并论述曹操兵败是由于疾病,而不是东吴的计谋。

史籍中对于赤壁之战的描述,既提到了火攻,又提到了疾病。在讨论疾病因素之前,我们先考虑下火攻的可能性。对于赤壁之战的地点,大多数人都觉得是现在归蒲圻市所管辖的赤壁。这里位于长江南岸,而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却跟这里的情况有些对应不上。

赤壁大战中,蒙冲斗舰是主角,它承担着改变历史的使命。《资治通鉴》中对蒙冲斗舰做了说明:“蒙冲是蒙着牛皮的小船,斗舰是战船。”提到火攻,《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乃取蒙冲斗舰十只,载枯柴、灌油其中……距离敌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船只,殃及岸上营落”。

如果,真实情况是这样,那么,周瑜等人取得的胜利就来得太容易了。假设,蒙冲是小船,那么,它的承载能力就十分有限,这数十艘蒙斗所携带的易燃物,又是如何烧毁曹操的水军的呢,而且,还殃及到了岸上的军营?如果这样讲不通,那么,我们就可以假设蒙斗为大船。

大船必然能够运载更多的油脂、枯木、硫磺等易燃物资,可是,又需要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速度;第二是灵活性。这两个问题跟船只的运载能力正好是相对的,留给人们发挥的空间并不大。还有,船只是靠水行驶的,吴军使用火攻,曹军自然可以利用水来扑灭火势。

曹军虽说防护措施没做好,但是,也不至于一点自救能力都没有呀!

史籍对赤壁大战的胜负进行分析,均认为“火烧”是曹军兵败的主要原因,下面将摘录具有代表性的论述。

“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具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

上述三则史料,对火攻的描述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则,曹军占领荆州后,全军东进至巴丘,在这个地方兵败,船只都被烧了。可是,这里没有说明曹军是因为疾病而败还是因为烧船而败。

第二则,曹操不承认兵败是因为周瑜、黄盖等人的火攻,而是曹军主动退回北方,同时将攻伐所用物资纵火烧毁。这免不了让人怀疑是曹操本人的虚张声势,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战败。

第三则史料就比较合理了。曹军战事不利,军队中的士兵被疾病困扰,很多船舰都被周瑜放火烧毁了,曹操不得不下令撤军。可是,很多笨重的物资他们带不走,又不想留给吴军,那么,该如何处理呢?曹操想了很久,终于决定纵火烧毁。史料中对曹军内部患有恶疾做了说明,这一点比较符合史实。

史籍中对曹操兵马在赤壁大战中患有恶疾的描述也非常的多,下面将摘抄部分内容。

曹操雄据中原,其北方的领土还没有安定,而马超、韩遂等人还在关西窜动,这些都是曹操的后顾之忧。可是,曹操却“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当时,天气严寒,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惯当地的环境,再加上,突生恶疾,军队的战斗力受到极大的摧残。

当天晚上,周瑜赶到主公孙权那里,对他说:“诸人徒见曹操书信中说到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今以实校之,彼所将士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属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于是,孙权派周瑜带着程普、黄盖等人齐力对抗曹军。

之后,双方相遇于赤壁,当时,曹军的将士已身染恶疾。首次交战,曹操占据优势,周瑜的军队退到岸边。然而,恶疾给了吴军机会,曹军有很多士兵因恶疾而亡,最终,不得已而退军了。周瑜抓住机会,烧毁了曹军的战船,使得曹军损失惨重。

那么,曹操军中的恶疾到底是什么呢?

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曹操给孙权信中的一句话:“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所以,就有专家认为:信中所指的疾病就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在中国只有南方才有,并且,以湖南、湖北为重疫区,以秋季疫情最为严重,且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血吸虫病有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因天气冷热,时间长短有别,两个月以上者只是少数,而潜伏期越长,发病时症状也越轻。曹军即使秋季感染到血吸虫病,至十二月的大战爆发才发病,此时的症状也不会太重了。并且,曹操训练水军的地点,不在疫区江陵,而在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安阳县境内,那里不属血吸虫病疫区,当然,也就没有感染之虞了。

所以说,至于史料中的这个“大疫”、“疾病”,究竟是何种病症,这倒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谜题”了。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三国志》、《文汇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