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魅力

文:戴湘龙  聂传安


二班戴湘龙同学中途转来,所以我们的许多文字游戏他没赶上。但这家伙人勤奋,悟性高,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我们的节奏,现在也能沉浸于文字的美好之中。

他最近有一文名为《唐诗的魅力》,生动写出了他与唐诗的故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唐诗三百首》里的一首七绝,我抽空讲了讲)

前几天听老聂讲了这首《近试上张籍水部》。这首诗表面是指一个新婚的女子问丈夫,自己的眉毛画的好不好,你的爸爸妈妈喜不喜欢,实际上是朱庆余在考后问张籍自己的考试成绩如何。他用了一个巧妙的文字游戏来询问这一有些敏感的话题。(湘龙概括得很好)

读后我不禁感叹这首诗的巧妙。(这也许是每个人读后的共同感觉)

但没完。(转)

中国古代文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含蓄,有朱庆余含蓄的问,必有张籍委婉地答,于是老聂便给我们引出了下一首《酬朱庆余》: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此诗《唐诗三百首》未收录。为了让那个问答故事显得更完整,我便把这首“答”讲给学生)

表面指西施画好妆后照镜子,自知十分美丽还在不自信地自问,而有人说华丽的丝绸不值得人们留恋,一支采菱歌才更珍贵。(简单概括诗的表面意义)

其实是在说朱庆余写得好,不必为此次考试担心。(这才是真正的答案)

张籍毕竟是诗文大家,随手一首,与朱庆馀一唱一和,玩了一次文字游戏。(高人过招,妙趣无穷)

听老聂讲完,我感触颇深,原来语文可以这样玩!(对,有时语文就是在玩中学的)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作文,发给辅导班的老师看,两天后仍未回消息。虽是一次作业,但我也蛮用心的,所以很想知道结果。刚想发去一个“老师,我的作业写的如何?”,却又猛得一停,赶紧删去这句话,而是小心地将朱庆余的《近试上张籍水部》一诗发过去。一会儿,老师发来一句:“小子挺有文化的嘛!”并附上一首《酬朱庆余》和一个作文分数。(这段极妙。前面跟着老师赏诗,写出来,不足为奇。如果仅止于赏,此文就“泯然众文矣”。可贵的是,湘龙能在生活中巧妙地利用这诗,与老师一问一答,相映成趣)

这让我心中十分激动,不是因为作文分高,而是因为这种文字游戏玩起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这种玩法,没文化是玩不来的呀)

这就是唐诗的魅力吗?(你说是,那就一定是)

如前面旁批所言,湘龙文章之妙不仅在赏,更在于用,在生活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个问答细节相信会让孩子印象深刻,相信会让他对朗读更加的喜爱。

有一首歌名为《读唐诗》,歌词说: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每当听到“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我的眼泪就要流下来。

我们的祖先说了那么多,说得那么美,说得那么动情,如果我们不去听,或者不想听,或者想听但也听不懂,实在是愧对先人。

我们现在正在背唐诗,就是想好好地听听我们祖先说的话,体会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与他们情感产生共鸣,让他们美好的东西得以传承。

我们要让唐诗这个中华民族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