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礼乐志(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作为民间艺术代表的郑、卫之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封建统治阶级那儿来看,其为淫糜之音。屁股坐的地方不同,脑袋思考的角度也就不同。请看《<汉书>研读》第70章:

志·礼乐志(七)

这时,河间献王刘德文雅有才,他也认为治理国家离开礼乐根本不行,因此就献出自己收集的祭祀雅乐献给皇帝。皇帝交给大乐官,让他们保存并经常练习,偶尔在每年的祭祀中使用充数,但平时根本不使用,平常使用和祭祀宗庙的多数不是雅乐。

诗乐要施行于后世,还是要学习前人,然后才能继承发展。当年殷商、周朝的《雅》《颂》,向前秉承的是有娀(音sōng,松)、姜原,到后稷时期开始产生,加上玄王、公刘、古公、大伯、王季、姜女、大任、太姒之德,才有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受命于天,武丁、周成王、周康王、周宣王实现中兴,向后直到辅佐的阿衡、周公、召公、姜太公、申伯、召虎、仲山甫等人,君臣男女中凡是有功德的,无不加以褒扬称颂。他们的功德确实美好,褒扬之声充满天地之间,所以其大名著称于当代,声名流传于后世无穷。

现在汉朝的郊庙诗歌,没有祖宗事迹与八音和谐,又不和钟律相配合,而且内有掖庭的材人,外有上林的乐府,都把郑声用于朝廷。

到汉成帝时,谒者、常山人王禹世代传授河间音乐,他能陈说其中要义。他的弟子宋晔等人向汉成帝上书汇报,汉成帝派下大夫、博士平当等人进行研究。

平当认为:“汉朝承袭秦朝灭德之后建国,依赖先帝圣德,广泛吸纳各方面成果,整修废弃的官僚体制,设立太学,河间献王刘德寻找隐藏失传的东西,修正雅乐以帮助施行教化。这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人都认为凡是音乐中的正雅之乐,都要归到乐府大乐之中。春秋两季通过乡射选士,这事交给学官,疏远而不讲习,所以从公卿大夫直到一般观众,都只听到铿锵之声。大家都不明白其中含义,但却想用这些来教导百姓,这道理实在是讲不通。所以德教推行一百多年,但一直到现在也未有成。现在宋晔等人坚持学习世间孤学,大的意图旨在推动振兴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应当收集雅乐,用来延续衰微将要灭绝的学问。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地,只是小国藩臣,因为好学修古,所以直到现在还保存了很多东西,百姓全都称赞不已,何况圣主有广大宏远的资质,要整修撰写旧文,远离郑声,使用雅乐,坚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用来示范引领海内,扬名于后世,这确实并非小功小美。”

汉成帝再把这事交给公卿大臣讨论,大家都认为这些都已经久远,难以分明,最后平当的建议被搁置不再实行。

这时,郑国音乐更加增多。皇宫官府中有名的歌舞艺人丙彊、景武之流富贵显耀于世,贵戚王氏五侯、定陵侯淳于长、富平侯张放等人,以及其他外戚之家放纵奢侈无度,甚至敢和皇帝争抢歌舞伎女。汉哀帝在身为定陶王时就痛恨这些事,加上本身不喜欢音乐,等到继承帝位后,他下诏书说:“因为世间习俗奢侈并且舞文弄墨,所以才导致郑、卫之声兴起。奢侈无度会导致下面效仿而国贫,舞文弄墨会导致趋末背本的人越来越多,郑、卫之声兴起会导致淫邪的风化流行,却想让普通百姓勤俭质朴满足于家中所有,这实际上是弄浑浊了源头却想得到清流,难道不很困难吗?孔子不是说过了吗:'放郑声,郑声淫。’现在就裁撤乐府官,郊祭乐以及古代兵法中的武乐,在经中确实不是郑、卫之乐的,要逐条上奏,然后再分别交给其他所属官员。”

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研究后奏报说:“郊祭乐人共有六十二人,以供祭祀南北郊时使用。大乐鼓手六人,《嘉至》鼓手十人,邯郸鼓手有二人,骑吹鼓手三人,江南鼓手二人,淮南鼓手四人,巴俞鼓手三十六人,歌鼓手二十四人,楚严鼓手一人,梁皇鼓手四人,临淮鼓手三十五人,兹邡鼓手三人,一共有十二面鼓,鼓手一百二十八人,用于朝见庆贺置办酒席时陈列在殿下,以便对应古代兵法。另外郊祭十三人,各族乐人以及《云招》供祭祀南郊用的六十七人,加上供演奏正乐用的四人,夜晚朗诵诗歌的五人,演奏刚和别拊鼓的鼓手二人,供《盛德》乐主持调簏音的二人,听乐工匠凭音律知晓太阳冬至夏至的一人,钟工匠、磬工匠、箫工匠各一人,仆射二人主持率领各位乐人,都不能裁撤。竽工匠三人,可以裁减一人;琴工匠五人,可以裁减三人;柱工匠二人,可以裁减一人;给弦上绳工匠六人,可以裁减四人;郑国与四方乐舞会合六十二人,一人用来主持止乐,其余六十一人可以裁减;给瑟卜弦工匠八人,可以裁减七人;《安世乐》鼓手二十人,十九人可以裁减;沛吹鼓手十二人,族歌鼓手二十七人,军阵吹鼓手十三人,商乐鼓手十四人,束海鼓手十六人,长乐鼓手十三人,杂乐鼓手十三人,一共有八面鼓,鼓手一百二十八人,用于朝见庆贺安排酒席,摆设在前殿房中,不符合经中法度。研究竽器的五人,楚国鼓手六人,平常跟随歌舞艺三十人,戴假面跟随的四人。诏令跟随平常陪伴歌舞乐的十六人,秦国歌舞乐二十九人,秦国歌舞艺人中戴假面的三人,诏令跟随秦国歌舞艺的一人,雅人十人,用于朝见庆贺摆酒奏乐。演奏楚国敬酒祝寿音乐的十一人,演奏巴人敬酒祝寿音乐十二人,演奏赵国敬酒祝寿音乐的十二人,演奏齐国敬酒祝寿音乐的十九人,蔡国歌唱的三人,齐国歌唱的六人,演奏竽瑟钟磬的五人,这些都是郑国音乐,可以废除。从师学习的一百四十二人,其中七十二人用于太官桐马酒宫,其余七十人可以裁减。以上总计有八百二十九人,其中三百八十八人不能裁减,可以让他们归属到太乐官府,其余四百四十一人不符合经中法度,或者是郑、卫的音乐,都可以裁撤。”

这个奏议被批准。但是百姓所受到感染时间太长久了,又没有制作出正乐并有所变化,豪富官民依旧沉湎其中,仍然逐渐衰落,最后败坏在王莽手中。

现在国家重新开始,人民回归农业根本,户口年年增加,加强刑罚治理,使用善良贤能者治理国家,百姓的家庭财产既多又富,要通过学校礼乐教育感化。现在幸好有前代圣主留下来的礼仪制度,确实可以效仿并补充完善,法度因此得以保存彰显。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现在大汉继承周朝礼制,缺失礼仪很久,更没有立礼形成乐制,这就是贾谊、董仲舒、王吉、刘向等人发愤感叹的原因。

黄其军

作于2021年5月20日(古历辛丑子年四月初九)

(0)

相关推荐

  • 王长华、易卫华 :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

    汉代<诗经>学的发展,经历了从鲁.齐.韩今文三家诗立学官受青睐,到鲁.齐.韩.毛四家诗并存,而后又由四家诗走向古文<毛诗>独尊的过程.这一发展轨迹固然体现了一代学术自身发展变化 ...

  • 魏晋时期擅长音律的人物你了解几位?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其实在写三国娱乐活动的时候就该提及了,丝竹管弦之事,音乐. 写在前面,本来音乐是没打算写的,毕竟我对音乐没多少辨析能力.只是朋友贴心地列出了魏晋时期擅长音乐的人物,所以 ...

  • 论《乐经》是指曲谱而非文字典籍

    [文学争鸣] 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乐经",是一个亦虚亦实.亦真亦幻的概念.说它虚幻,是因为它只是存在于某些先秦儒道学者头脑中的一部经典,这些儒道学者仅赋予它一个"乐经&q ...

  • 所谓的中医学派——形成过程

    中医学派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而产生的,各学派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长,明代王纶在<明医杂著>中就曾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以贯之,斯之大全矣.'中医的学派有明显的 ...

  • 志·礼乐志(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礼乐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礼乐志(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礼乐志(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礼乐志(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礼乐志(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莫友芝《礼乐志·天门开》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友芝私印.郘亭眲叟 题识:子穆二兄大人命书,京口舟次.弟莫友芝.

  • 当代诗人:阎志良《​阎志良诗词七首》入选《中国新世纪文学》大型珍藏版书刊 继续添加中......

    <中国新世纪文学> 大型珍藏版书刊 邀您一同见证中华诗歌崛起! 点击上面圆形中三角,敬请欣赏 <中国新世纪文学>书刊有奖征稿详情 国家精品文集     入选诗人作家名录 诗坛巨 ...

  • 【诗梦撷英(第1819期)● 阎志良 】阎志良 诗词七首赏析 //主播: 长春大平.

    阎志良 诗词七首赏析 作 者 :   阎志良.主播: 长春大平 主编  玫瑰 收听以上朗诵音频 词[鹧鸪天] <秋愁> 丹桂释香欲醉吟. 爽秋明月夜深沉. 凝眸庭院翘穷探, 过尽千帆泪湿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