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晋升全球二线大城市,建城区面积达1181.51平方公里,巩固北方第三城

地盘说
历史赋予了郑州变大的机会,但这座城市更需要做的,是找出城市发展的痛点,让自己不断变强。

✍️ 撰文 | 赵灵儿 ☞ 《地盘》特邀撰稿人

近日,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20》正式出炉,郑州晋升全球二线大城市。

从今年的入围情况来看,一线Alpha等级城市中有6座中国城市入围,其中香港、上海、北京同为Alpha+,广州、台北和深圳3个城市入选Alpha-。

位于二线Beta等级城市的中国城市有13座,从细分等级来看,成都位于Beta+(二线B+);天津、南京、杭州、重庆4座城市同处Beta(二线B),武汉、长沙、厦门、郑州、沈阳、西安、大连和济南位列Beta-(二线B-)。

©郑州:请叫我世界二线大城市

这当中,郑州和西安是首次晋升为Beta-城市,重庆则由Beta-升级至Beta。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郑州又“变大”了。

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郑州市城市建成区规模的通告》,郑州市建成区再次扩容,面积增至1181.51平方公里。

郑州“膨胀式”的扩容速度,让郑州的城市版图,日益庞大。

郑州的困惑

可以说,郑州的城市上位史,就是一部不断“长大”的历史。

1948年郑州解放时,市区面积仅5.23平方公里,人口16.4万人。近70年间,郑州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超200倍。

伴随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仅最近10年,郑州GDP就翻了3倍之多,人口也突破千万,并顺利入围国家中心城市。

©近年G107数次改道见证了郑州扩展速度

作为中部枢纽的郑州,却一直受制于不够“大”。

2018年中,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研究显示,郑州市区面积仅有10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7平方公里,两个数据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均为“垫底”。

作为省会,同中西部几大中心城市相比,郑州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仅为武汉86.89%、西安73.74%、成都61.43%。

实际上,从“小县城”起步,如何“变大”一直困扰着郑州。

©做大做强城市版图对比(单位为平方公里)

20年前,老城区规模仅130多平方公里的时候起,郑州就大魄力、大手笔地规划了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这几乎等于平地起一座新郑州。

后来,郑州各个新区如潮涌,城区范围慢慢舒展。

2017年1月,郑州获批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和定位也随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但一直存在一种声音,认为郑州面积还是小,甚至提出要跨河向北发展。实际上,这并不是郑州的唯一选择。

©郑州要不要跨河发展引发学界热议

历史赋予了郑州变大的机会,但这座城市更需要做的,是找出城市发展的痛点,让自己不断变强。

城区扩容

实际上,郑州的关键问题在于城区面积偏小,县域面积太大,不利于城市核心区域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不利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和发展潜能释放。
而提高郑州市区面积最简单和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动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同时改区,使郑州市区面积由目前的1181平方公里,增加到3743平方公里。

©大都市区在于以点带面整体提升

为了做大做强郑州等国家中心城市,近两年高层也没少出力,行政区划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

2020年以来,先后有长春、烟台、成都、南通、芜湖、邢台等城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郑州推动三地的撤县改区工作也迫在眉睫,一旦落实,势必将带来人人羡慕的经济活力。

时下,郑州市域扩容的步伐尚无定论,但都市圈的扩容已有安排。国家赋予郑州的使命是: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

©以郑州为核心引领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

眼下郑州以东三环为中轴的城市格局,已经将郑州分为了东城和西城。郑州的发展轮廓也已逐渐呈现,郑州东要接开封、南要连许昌,北要跨河融新乡、焦作,兼顾西边的巩义、登封。

至此,郑州大都市区的概念真正落地。

去年8月,河南正式出台《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河南战略发展的焦点所在。

最新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从更大的区域范围看待郑州发展,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跳出郑州看郑州,从“1+4”大都市区、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全球的角度,谋划郑州的未来。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

这份既有宏观指导,也有具体指示的规划,直接关乎郑州未来15年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可以预见,政府仍有动力,不断打造新的板块,作为郑州的城市引擎。

但面积之外,没有一定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城市也难以继续扩张。

去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1035.2万人。一年内21.6万人的增量,让郑州成为全国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再往前回溯,相较2008年744万人,郑州常住人口增加291万人,的确不容小觑。

不过,对于人口大省河南而言,郑州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郑州人口吸附力有待提升

按照规划目标,郑州大都市区2020年区域集聚人口要达到2000万人,人均GDP达到9万元;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2300-2800万人。

止不住的郑州,越来越膨胀了。

城市红利

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为城市留下了很多空白区域。

这些区域需要更充实的内容去填充起来,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未来绿博、郑上新区等板块也更有机会划入郑州的城市版图里去,更多新板块的优质楼盘也将更具价值空间。

©郑州各新区组团示意图

城市的扩容,生活骨架不断延伸,也带来了无数红利。

过去一年,郑州变化很大,GDP破万亿、米字形高铁成型,城市精细化改造运动、民运会召开,阿里华为入郑、金鸡百花电影节即将在郑举办......

眼前的郑州,正在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这个过程中,资金流入、人口流入、全面快速地提升整个城市的软综合实力。

今年的城市经济排位赛,郑州称得上“话题选手”。

上半年郑州经济回血,外贸进出口是主要助力之一,进出口总额完成1583.5亿元,增长13.7%,总量和增速均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进出口总量和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来自郑州发布)

疫情影响下,沿海外贸经济受创,出口受阻,而郑州作为内陆经济枢纽,集聚能力显现。

今年上半年,郑州中欧班列开行539列,同比增长90.5%,中部城市第一名,集货范围已覆盖全国四分之三的区域。

航空领域,郑州的货运优势一样不容小觑,其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大机场集中了全国90%的国际货运量。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新郑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5.51万吨,同比增长21.45%,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

郑州是北方经济体量仅次于京、津的超大城市,在全国新一线城市中表现非常突出。

©上半年主要城市GDP总量排行

高铁网、高速公路网、航空网络的“三网合一”让郑州的枢纽地位比肩京沪,让郑州的城市定位跻身于特大城市之列。

未来,郑州还有更大的野心,土地1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

不过,好看的躯壳比比皆是,丰满的产业入驻才是城市的真谛。缺少产业的居住区,往往成为“鬼城”。

从前不久刷屏的“黄河与长江的握手”,可以看到郑州为“扬长补短”作出的努力。

7月20日,郑州党政“一把手”率队赴上海考察。此行共签约项目37个,投资总额1067.7亿元,其中属于传统优势的制造业项目20个,其余17个则聚焦“短板”第三产业。

©郑州发展接轨长三角

招商引资上“暗自发力”的背后,郑州有自己的标准线。

此前,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的千字招商心得广为流传,其中一句话是:“招商引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有门槛、有甄别、有定力,宁缺勿滥。”

郑州的“门槛”设置,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能否将传统的交通区位、制造业优势,转化为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优势,以填补产业转型升级动力的不足。

作为当天签约的5个世界500强项目之一,上汽集团云计算软件研发中心落地郑州。自2017年入驻郑州以来,上汽集团已先后在此布局数十个项目,其中包括上汽荣威名爵全球最大的60万台整车生产基地落地。

©上汽云计算(郑州)数据中心项目签约仪式

更值得称赞的是,上汽把整个集团业务运行的大脑放在了郑州,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即将在今年建成投用。管中窥豹,一流产业、企业越来越重视这座城市。

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必然有不同的诉求。从昔日的小县城到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唯一“特大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郑州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

中国中心位置的郑州,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巨大变量。

展开中国经济版图,如果说,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郑州则是黄河流域当之无愧的发展中心。虽然郑州与上海尚有差距,但这些不足,正是郑州的发展空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示意

未来,城市间的比拼,不局限于拼人口、拼产业,还要拼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寻找更多撬动需求的突破口。

河南最新发文力挺夜经济,加快培育繁荣的夜间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夜经济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加郑州的烟火气。

夜经济作为一把利剑,它虽然是刺激消费短期突破的手段,但我们更希望它能成为常态化,喜欢吃地摊、逛夜市的郑州人晚睡一小时,这对城市活力的激活作用举足轻重。

同时,夜经济也是城市魅力的体现、吸引人才的因素之一。

©夜经济让城市不打烊

随着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以及利好的人才引进政策,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进驻这座城。

未来的郑州,是止不住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