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开文为姚江何丹书制墨
说说文房四宝之一的墨。别看古代大多数文人写的字不咋的,但对文房用具却十分讲究,纸要用薛涛笺、澄心堂、玉扣纸,笔要用宣城兔毫、古法胎毫,砚则以端砚、澄泥砚、歙砚、洮砚为贵。墨尤为挑剔,不但要用名家墨,还要用名家定制专用墨,十分矫情。我收藏这方墨乃清末军火商、瑞生洋行买办何丹书向胡开文店定制墨,拍卖会这些年只纪录了三方何丹书定制墨拍卖,双名人墨珍稀程度可见一斑。当时胡开文的一两墨要大洋五元,定制墨十至一百大洋不等,“一两黄金一两墨”之言不虚。
胡开文(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
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扬州、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胡开文”是清代徽墨四大家之一,1935年前后,“胡开文墨”已成为徽墨的代名词,当时的《中国经济志》曾记载了墨店皆标榜自己为“徽州胡开文”的盛况。1995年出版的《安徽省志·商业志》中称:“'胡开文’几乎成了'徽墨’的象征。”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曾为“胡开文”题写了招牌。
胡开文墨业创始于乾隆三十年(1765)。“胡开文”不是人名,而是墨业的店名。胡开文的创始人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的胡天注,与国学大师胡适同宗共祖,比胡适长五辈。胡天注在13岁时,经人介绍到墨家林立的休宁的墨店当学徒,后来在屯溪租开彩章墨店,租开墨店期满后自己在休宁(海阳)和屯溪创开了两家胡开文墨店。关于胡开文墨店的店名由来,据传是胡天注在自己创设墨店之前,一次他去南京售墨,见贡院考场中悬挂有一块“天开文运”的匾额,他想到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开墨店用“开文”两字很贴切,就将自己的姓“胡”和“开文”二字合并,取名“胡开文”。
胡开文墨业在生产上,对徽墨的用料、配方和操作技术精益求精,并继承了奚超、奚廷珪的制墨法,严格遵照“易水遗规”,千锤百炼,操作制墨。因此,“胡开文”的声名日盛,销路更广。由于胡开文墨业讲究墨品质量,不断提高制墨工艺,其所制的“地球墨”,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的“优等奖状”;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上荣获“金质牌奖”。
胡天注在休宁创设胡开文后,又在屯溪开设胡开文墨店。经过胡天注的苦心经营,到嘉庆十四年(1808)胡天注去世前,胡开文墨业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产业,有田地、山塘、屋宇以及海阳(休宁)、屯溪二墨店。胡天注有8个儿子。他在世时曾立下分析阄书,规定休宁胡开文墨店和屯溪胡开文分店,分别由次子胡余德和七子胡颂德掌管执业。其他六子(长子恒德、三子谅德、四子骖德、五子騋德、六子懋德、八子硕德)回绩溪老家上庄。咸丰二年(1852),胡天注的六房懋德孙胡贞一与同乡合股在芜湖南正街开设“胡开文沅记”,这是胡开文墨店走出徽州,走向全国的第一店。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胡天注的八房硕德曾孙胡祥钧也走出绩溪上庄,到上海创设“胡开文广户氏”。后来,各房又先后在北京、杭州、歙县、扬州、长沙、武昌、苏州、天津、南京、汉口、九江、安庆、沈阳、万县、成都、重庆、宜宾、灌县、内江、昆明、腾冲等地开设了多家胡开文墨店。1937年前后,胡天注派下八房硕德后裔胡祥运和胡祥英大肆出租、出卖“胡开文”招牌,也就是现在挂名的连锁店。于是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非胡天注后裔开设的“胡开文”,有的在同一城市甚至于出现了数家胡开文墨店,如上海有十几家胡开文,芜湖有4家胡开文。
徽墨,以上上之品的黄山古松取烟,辅之优质的药材,并采用对胶之法,造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之墨品。此乃徽墨之始。
南唐后主李煜喜墨,视之以珍宝,赐以国姓,曰“李墨”。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书:“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当时人称“徽墨甲天下”。
他们在松烟中加入麝香、冰片等中草药,在胶料中加入生漆,再捣十万杵,制成的墨“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坚利可削木”,防腐防蛀,还有沁人香气。
徽墨制作分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等9道工序。
至于“十万杵古法”,乃晚唐的制墨大师李廷珪之创。李廷珪本是河北易水人,后来举家南迁,定居于徽州歙(shè)县,安定下来的李廷珪继承并发扬了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继续以制墨为生。相传李廷珪制墨手艺高超,不仅墨中要添加珍珠、玉屑、龙脑等等珍贵材料,更是要“捣十万杵”才行,以至于后人称其墨“坚利可削木”。宋人称其墨为“天下第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