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我悟出的那点职场道理
年少轻狂,就如大多数职场人一样,我在职场上也摔过很多跟头,吃过很多苦头。曾经为待遇偏低苦恼过,曾经因为琐碎工作争吵过,曾经因为提拔不公平赌气过,曾经因为不服从被处罚过....很多事情,即便经历过,也未必真正懂得。多年以后,沉下心来自信回味,有些未必上得了“台面”的心得却别有意味。
工作是执行,更是一场复杂的交流活动
作为一般工作者,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做一种类型的工作,那就是执行任务。但是,执行并不是闷头苦干,并不是孤立工作,更多时候,是在与大家合作。而合作的关键,就是交流。
可以说,职场沟通或者交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你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什么,都能够从交流中找到答案。当然,这种交流,是基于个人职场实际的实践,而不是一场培训、一种理论或者一通教诲就能够解决的。这些话听起来有些肤浅,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晋升的关键是被需要
理论上说,一个员工能够晋升,关键是绩效与素养达标。但这种标准不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局限于中基层。就员工队伍整体而言,你能不能顺利晋升,取决于被需要的程度。
这种需要,是任务上的,是能力上的,是人脉上的,是资源上的,是职责上的。需要你的可能是某位领导,也可能是老板。当你能够被需要时便具有了晋升的可能,若你没有被需要的条件,晋升就无从谈起。不管这种需要是光明正大或者见不得人。
所有晋升者都是如此,包括以业绩与能力晋升者,也包括那些不择手段升迁的人。晋升成功的关键就是:他需要你。
有潜力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人被别人称赞“有潜力”有些沾沾自喜。但实际上,“有潜力”可不一定是好事。
有前途是有潜力。如果你有培养价值,或者能力出众,且个人真正的能量并没有完全爆发出来。能够得到领导或公司赏识,这叫有潜力。前途光明。但如果你拼尽全力,黔驴技穷,自己所有的优势、能量、能力毫无保留,不具有可持续性,潜力也就没有了,即便业绩很好,也可能前途黯淡。更不要说,大多数情况下,有潜力只是对很多工作成果不理想的员工的一种善意鼓励。
有潜力,一定程度上是十之七八,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是蓄力待发,而不是“强弩之末”。
尊敬与寡言
职场上,直觉是很灵的。当你预感到什么,一般都是准确的。比如,你感觉某人对你心存不善,实际情况大概是如此。要想在职场生存与发展,靠的不是直觉,而是基于直觉基础上的情绪与态度控制,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为了不愉快、不满意、不友好、不利的事情或者结果出现,让自己在工作与利益上尽可能满意,就要做到两点:
一是尊重或者尊敬。都他人,不管下属、同事或领导,要保持足够尊重。不管自己喜欢或者讨厌。
二是管住自己的嘴。没有把握的话不要说,不要背后论人长短,不要公开发牢骚、发脾气,不要闲得没事乱嚼舌头。
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态度与情绪,早晚会吃亏的。
学会“背锅”
身在职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所以,“背锅”也是常见的现象。只是这个“锅”是否应该背和怎样背的问题。
哪些锅该背?
1.责无旁贷的“锅”
一些问题或者结果,之所以出现完全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完全是因为自己工作造成的。这样的“锅”应当背。只有能够背得起这样的“锅”才能够有前行的必要压力,才有可能成长与进步。
不推卸责任是有意义的修养。
2.利大于弊的“锅”
有些问题之所以出现可能与你有关,但根本原因并不在你。如果责任落到你的头上,可能觉得委屈或者不公平。但是,不要急着甩锅,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
举个例子:
某公司组建新项目团队,要求高,待遇也高。大家都想成为其中一员。因为报名人数太多,公司决定进行适当筛选。领导别出心裁,故意制造了一起“甩锅”事件,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查看大家的心态与担当性。
当本来不属于自己或者不完全属于自己的责任硬生生压到自己头上,很多候选人都不服不忿,甚至用激烈的语言对抗。结果,大家都相安无事,只是那些选择“背锅”的人被优先录用。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黑白”标准,很多事情也不容易区分是非,所以绝大多数管理者就是“混沌管理”。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简单的对错是非判断很难,利弊权衡便非常重要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选择与努力相比,选择是第一位的。
奋斗与努力非常重要,但是都需要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你的单位、岗位、环境选择是合适的,努力就会事半功倍;如果你错选了单位、岗位,努力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白费力气。
所以选择要慎重,不要频繁选择,更不要胡乱选择。选择上没有好与坏,更没有最好与最坏,只有合适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