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阮元家庙
一个朋友在仁丰里工作,经常看她在朋友圈里讲她工作的街道,便想着哪日去看看。
一日,天气不错,和朋友说走就走,直奔仁丰里的一个景点,上次与这个景点仅有一面之缘,未能好好看看。
这个景点便是阮元家庙。买了票,保安帮我们开门,保安一边开门,一边向我们介绍:“这个是扬州官做得最高的人了。”阮元的才华和能力,确实配得上他做的官。
我们来得早,没看到其他人。这样最好,没有任何干扰。
我们来到位于中路的大门,一对威严的石狮子把门。大门上方,一块长方形匾额高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太傅文达阮公家庙”八个字。
从高高的门槛跨过去,距离下一个门槛,有一段不太长的路,路两边栽着银杏树,从树干的粗细,看得出是新栽的。
在第二个门槛前,立着一块青色的石碑,碑上刻着字,用玻璃罩着,旁边,立着一块长方形的木牌。原来,这块青色的石碑是道光皇帝御赐,在阮元去世后,将其人品、学术、生平事迹刻于碑上,千古流芳。
石碑上方有一道裂痕,字迹有些模糊。一棵爬藤植物从后面爬上那块木牌,可能用不了多久,一片绿色就会将牌子遮住。
来到第二个门槛前,高悬的匾额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南阮宗风”四个字。
门槛的里外墙壁上挂着四个大字——忠、孝、义、节。白底黑字,清清爽爽,散发着一股君子之气。
跨过门槛,左右两侧有两间屋,东边的叫东庑,西边的叫西庑,庑是指古代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屋子。东庑,展示了中国历史上家庙的演变。西庑,展示了阮元迁至扬州后,阮元家族史。
到现在,阮家已经经历了十六代。在介绍阮家的杰出人物时,特意提到了阮元的母亲,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小小的阮元就能吟诗了。幸运的阮元。
再往前,就是阮家家庙,里面供奉着祖宗的牌位,房梁中间挂着两块匾,分别写着“文秉枢衡”“武承嗣荫”八个字。左右还有两块匾,分别写着“恩传三锡 ”“家衍千名”八个字。
里面很简单,几乎无多余的东西,透出一种威严。
从右边的一个小门穿过去,便到了东路。见到的第一间屋子叫奉恩楼。阮元多次受到皇帝封赏,故建此楼,共两层楼。
一楼,介绍的是阮元的生平。一进屋,便见到阮元的半身雕像,目光看向远方,身后是他的总体介绍,四周是详细的介绍。二楼,多关着门,看不到里面。二楼的西南角,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孔子永远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下了楼,向前走,走过一间又一个间子,每间屋子都是中间是会客厅,两边是卧室的布局,摆设简单。
会客厅里有一张桌子,东瓶西镜。两张主人坐的木椅子,下首两边各有两个客人坐的椅子。卧室里有一张床,一个梳妆台,一个衣柜。
走到进门厅,开阔的视野出现郁郁的绿色。遇见一个阿姨,聊过,知道她是这里的清洁工。想让她介绍一些阮家家庙的故事,可她摇了摇头。
我们又回到奉恩楼,经过家庙门前,从西边的一个小门过去,便是西路,家庙是中路,奉恩楼是东路,阮元家庙就是由这三路构成的。
西路有一座二层楼,这便是隋文选楼。本与阮家无关,但阮元钦佩创建文选学的曹宪等人,特建此楼,在此藏书、治学。
透过门缝,看到里面有很多张桌子,再看介绍,此处为今天讲学之地,如果阮元知道了想必是欣喜的,这应是他想见到的。
西路和中路、东路不同,仅有一栋二层小楼,楼前,一方正水池,碧水中有红鲫在游。水池右边,一片阴凉里,两个老人家在对弈,我和朋友猜哪个是阮元。
水池对面,是一堵墙。爬藤还未完全爬满这面墙,还能看到嵌在墙中的一扇门。夏日的这面墙,活泼成一幅画。
墙边,有一个六边形的门,穿过门,是一条不宽也不窄的道,大概可以容纳四个人并排通过,与中路一墙相隔。
来的人应是不多的,调皮的小草从地面的缝隙里钻出来,这条方整的浅绿色小路,仿佛一块碧色的手帕。
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便回到了起点,阮家家庙的入口。出去的时候,看到有游客来了,又听到保安说:“这个是扬州官做得最大的人”。
从出口出来(出口和入口是一个门),旁边有一个长长的凉亭,凉亭上,凌霄花开了,像一个个金黄的小喇叭。想起那句诗: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凌霄花在云雾缭绕中向上生长,像是有高远的志向一样,向着太阳生长却没有奉承太阳的心。
在阮家家庙外墙上,介绍了阮家的几件事,读起来颇觉有趣。
一件是阮元说无钱建园子,假使建了,园子叫阮园,岂不和自己的名字重复了?
另一件是他父亲过生日有人送钱,被他父亲严词拒绝,可见其家风,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第三件事是阮元惩治了宿习,赢得商民拍手称快。
阮家家庙,给仁丰里开了一个好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