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司村花山洞——黔陶镇骑龙村游之八

黔陶镇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八、赵司村花山洞

向黔陶乡方向驶去,到达赵司村,资料中介绍这里有一座广佛寺和一个花山洞。

小黄向一群闲坐的人打听,都说没有这个庙宇,包括经常拜佛念经的人都说没有。但花山洞却都知道,就在前面一个变电站的对面。

我们向黔陶方向行驶大约一公里许,右侧出现了变电站,左侧有高高的大山,山脚有部分笔直的岩壁裸露。

停车后向对面的岩必走去,洞口有从顶上垮塌下来的巨石。

小黄发现这里是他曾经来过的地方,十数年前是和一些寻找植物的人来的,绕山走了一圈,进洞后最终因地面有水而返回洞外。

我俩从巨石缝隙中走进洞中。回头看巨石和洞顶的空隙形成了天窗形状,碧绿的树木布满了“天窗口”。

地面上有钟乳石柱和不大的石瀑。

白色石柱上有黑色钟乳石覆盖,形状有些像老鹰。

洞道较直且较平,沿途都有漂亮的钟乳石。

石壁中有椭圆形的小洞口。

前行有各种形态的钟乳石,有的光滑圆润,有的像鸟巢、似毛肚。地面上有“水田”,岩壁中有乳白色的析出物。

前行有许多粗细不等的石柱。钟乳石不算多,却沿途都有,而且都很漂亮。

洞道旁有一些支洞,我们沿主洞道前行。左侧有一个水塘,边缘有明显的水位线,估计是夏季时的水位。

地面上有钟乳石形成的一片山峦,很有意思。

再行,看到了小洞口的轮廓,两侧都有明显的水位线,与此前看到水塘的水位线大致相同。

走出洞口,外面有毛石垒砌的石墙,没有看到有进出水流的通道,不知道水流是进洞还是出洞。

小黄也曾经到达这个洞口,但因有水塘而无法进入。

看来花山洞的主洞道基本上是沿山麓的一侧直行的,资料介绍洞长300米。回来后贵阳改哥在卫星地图上测得两洞口间直线距离为140米,估计岔洞还较长。

公路一侧的洞口已经看不出有石墙的痕迹了,估计石料被人搬走了,但从另侧洞口石墙来看,这里应该曾经也是一处洞堡。

(游览日期:2021年3月20日)

(0)

相关推荐

  • 宁远未开发的十大名岩,哪个在你家乡?

    (1)逍遥岩 属石灰岩洞穴.位于宁远县东溪街道红岩村东北1.75千处.宋代时,李挺祖在此题 "逍遥岩"而得名,其山因岩而名.岩分两层,可容400人右左.岩顶高约10米,有三处孔洞, ...

  • 周渔璜纪念馆——黔陶镇骑龙村游之二

    黔陶镇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二.周渔璜纪念馆 驱车重新来到了思潜村,过桥左转来到了骑龙村外,看到右侧有一栋仿古建筑,就开车过去查看,院外有停车场.这是一座院子,有八字形门楼,两扇大门中有约二十厘米的空隙 ...

  • 桐埜书屋——黔陶镇骑龙村游之三

    贵州游侠 三.桐埜书屋 驱车离开,向村中方向驶去,不远就看到右侧高处有古建筑,路旁有石阶路通往.我们在路旁停车后沿路走了过去. 接近山脚,右侧有石板路通往"纪念馆"方向.前方有数段 ...

  • 石谱寺遗址、古树、古井、古桥——黔陶镇骑龙村游之四

    黔陶镇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四.石谱寺遗址.古树.古井.古桥 过龙标寺基础,沿石板小路前行,小路接上横向的石板路,路的两旁各有一棵直径一尺的高大古紫薇树. 左前方出现长阶梯,阶梯旁是高达数米的石墙,在这 ...

  • 古树、周渔璜故居——黔陶镇骑龙村游之五

    黔陶镇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五.古树.周渔璜故居 在停车处,看到有两位老人在闲坐,就向其询问一棵横向生长,上面有一些寄生树木的古树,并请其上车带我们去看看,然后送其返回,他说他有摩托车,遂在前面带路,我 ...

  • 周渔璜墓——黔陶镇骑龙村游之六

    黔陶镇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六.周渔璜墓 我们向一位路过的老人询问周渔璜墓,他带我们前行一段然后指引我们看右侧的一座圆馒头般的山坡,说就在这个山坡的右侧.前行左转或右转都有公路通往那里. 道谢后我们前行 ...

  • 周家祠堂——黔陶镇骑龙村游之七 周家祠堂

    黔陶镇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七.周家祠堂 我们返回骑龙村中,在三岔路口小黄去询问周家祠堂,两位妇女非常热情,和他说了许久,得知祠堂就在周渔璜故居旁边,但系另一枝周姓所建.我们来到故居前停车,原来祠堂就在 ...

  • 蒙贡桥——黔陶乡骑龙村游之一

    黔陶乡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一,蒙贡桥 朋友小黄想去看思潜村的蒙贡桥,我就和他约好周二一早去. 我们导航思潜村,在新哨村转入乡村公路,来到了思潜村的大桥上,询问得知去古桥要在来路的一个木工厂旁的公路转进 ...

  • 新奇来了!汝城县土桥镇赵家村也有猴子,有帅哥还与它留影!

    新奇来了!汝城县土桥镇赵家村也有猴子,有帅哥还与它留影!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河北省---邯郸武安冶陶镇安子岭村

    在安子岭,古村落和古山寨自然地融为一体.这里山岗绵延,多山地和梯田.据<武安县志>记载:安子岭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以前,该村初有吴姓人氏来此垦荒定居,后历经一百多年到明弘治年间,这里已发展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