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A股的回调在历史处于何种级别?原因到底是什么?
上周市场迎来反弹行情,上证综指上涨1.93%,创业板指大涨3.89%(wind,0329-0402)。虽然和节后的持续回调相比涨幅并不算高,但或许给不少体验“人还在,钱没了”的小伙伴带来了一丝丝安慰。
那如何看待节后以来A股市场的本轮调整呢?调整的背后原因何在?今天南南聊聊这个话题。
本轮回调处于何种级别?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节后这轮调整到底属于何种级别。以创业板来说,截至一季度,节后以来该指数跌幅为19.2%,最大回撤达到20.7%。超过了20%,可以说是属于较大级别的调整。但拉长战线来看,过去两年每年都有20%级别的回撤出现。

数据来源:wind,南方基金,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
再看下沪深300,截至一季度,节后以来该指数跌幅为13.1%,最大回撤达14.8%。属于正常级别调整,同样地这个程度的调整在过去两年也时有出现。

数据来源:wind,南方基金,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
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如果遇到市场调整其实是常态,基金净值遭遇回调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理解这次调整,以及用怎样的心态来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市场变化。话不多说,南南先上结论:
节后以来的本轮调整,是市场风格的再平衡,是节前市场不寻常上涨的一次情绪调整,但其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基本面变化。
如何理解本轮市场调整?
如何理解呢?南南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01
第一:A股回调并非来自全球性的权益市场调整。
很多人把本次回调定为美债收益率上行的结果,论点是美债收益率是全球资产价格的锚,因此美债收益率上行(无风险收益率上行)全球资产都要下行(风险资产就不具备吸引力了),从而引起A股下跌。
但问题是,本轮的A股似乎是被“精确打击”,估值更高的标普500、韩国KOSPI的跌幅都要弱于沪深300。因此直接说A股因为美债而跌则不准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