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色彩研究及其在生肖邮票中的应用
摘
要
当代设计的色彩运用,其实已经从某种程度上被动的忽略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并与之隔绝。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色彩没有被当成一种文化观念来对待。作为文化传承的代表和国家名片,生肖邮票包含了传统文化、传统形式与传统色彩的表达等诸多含义。探讨将传统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应用于生肖邮票设计之中,不仅对前人文化继承有重要意义,也对生肖邮票设计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传统色彩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色彩观念进行探索研究,深入剖析生肖文化的特征、邮票设计的独特性等,来寻求中国传统色彩观、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邮票设计中的内在关联,进而更透彻地解读生肖邮票设计的中国特色并非只存留于外延和形式,更植根于内涵和根本。
关键词:传统色彩 生肖邮票 色彩观念 文化传承
Abstract
It has been passively neglected somewhat as our own history and tradition on color application of modern design. Generally, China traditional colors are considered as a historical existence which exists in isolation from designers. Cultural heritage always acts as a hot topic of our discussion, however traditional colors with deep cultural context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some historical fragments which are not treated as cultural concepts. As representative and national name card for cultural heritage, China's zodiac stamps contain the expressions as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forms and traditional colors. Discussion on how to apply traditional colors into zodiac stamp design as a cultural concept will be not only meaningful for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future development of zodiac stamp design.
The paper aims at the analysis on feature of zodiac culture and distinctness of stamp design by means of occurrence, rules for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olors and color concept, which seeks for China’s traditional color concept and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stamp design. It will interpret China’s style and uniqueness deeply from zodiac stamp design, which prefers intension and essence to extension and forms.
Keywords:Traditional color; Zodiac stamp; Color concept; Cultural heritage
01
传统色彩观
中国传统色彩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即是它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存在是一种关于社会建构的认识表现,也体现在丰富的文化意蕴之中。
中国传统色彩是一个庞大和神秘的体系,不同的色彩表达了特定的观念范围,反映了民族美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它的色彩情调与传统文化观念相重合,深受民众生活的制约,同时又与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相一致,有着天生的民族亲和力。
1.1 原始社会,色彩观念的最初形成
在人类最初的视觉状态中,判断尚未出现,观念尚未形成,“浑然一色”成为当时最可能的色彩认识,这更多的是一种动物性的反应。随着观念开始形成,这一最初色彩的认知,在日后被称之为“玄”。
在色彩观念形成的最初,中华先民的视觉体验最早是从“黑白”的光线变化状态下开始的。从太阳出没、日夜轮转到阴阳向背的认识,都与光线相关,光和影的关系便体现了这一点。这也就是“二色初分”(阴阳、黑白、纯杂),也是在观念上对视觉对象进行色彩判断的开始。
美国学者博林和柯义在色彩研究中发现,人类色彩系统演化的普遍规律,是从黑到白,然后到红。这一研究结果与中华先民的从黑到白,从晦到明的最初视觉判断不谋而合。
甲骨文中“勿”代表杂色,最早分化出来的新分类应是“赤”。“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秉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① “赤”字同火,像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时的初始色相。对于周人来说,太阳初升之时其色赤彤,世间万物皆由此发生视觉、感觉上的变化。
另有一种看法,万物生机的体会来自先民,那就是维系生命的“血”,它成为与太阳、生命相联系的另一个要素。
1.2 五色观的形成
按照色相不断分化的概念,赤色出现之后,接下来便是“黑、白、赤—黄”的四色观了。巴克思特(W. Baxter)认为,西周之前,分辨视觉世界中呈现出来的色彩,大概只有“黑、白、赤、黄”四个大类,黑类则应包括了后来的“青”和“绿”。②
图1
“诸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周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叠以黄土。”③这应该是色彩最初与方位相结合,也是有关五色五方的较早记录。“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④这里谈五色并谈玄黄搭配,隐藏着古人在思考、建构五色系统时非常缜密的系统观念。
天和地是先民思维中最容易,也许是最早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天五色是一个系统,是与人、生活直接相关的方位系统,“黄”是“人”是“中”,更是其他四方四色产生和获得存在的关键,是一种自我、主体性的认识。黄色是土德之色,也是中位之色,作为火德相生之色,自唐朝开始,黄色在五色中奠定了最高等级的地位,之后虽然有几次反复,但基本已可认定黄色所代表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图2
1.3 传统色彩系统建构的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产生及其基于的认识的根本,最主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从最初的复杂到简单,色彩的应用经历了一个选择的过程。这几种被选择出来广泛使用的色彩,在生活世界的现实应用中又慢慢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变成了某种社会的秩序。
“五色”、“五行”、“五方”等构成了社会伦理的运行机制,意义也从原来的简单再变为复杂。这种重生的复杂,原初的复杂性已完全不同。原初的复杂是色相变化的复杂,是自然界呈献给先民的视觉现象;自然界的这种呈现是主动的,先民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已。
重生的复杂却表现为思想,即简单的五色“青、赤、黄、白、黑”被人为的赋予异于色彩本身的、与人类社会活动相关的更多的意义与象征。
在春秋时期,开始形成五色的“正色-间色”系统。间色的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对色彩认识和敏感度越来越高,色彩的色相越分越细。间色系的产生,意味着中华色彩系统建构的初成。“上正下间”便是色彩应用的最具体表现。在这种表现下,色彩赋予的意义愈见复杂。
民间艺术更容易实现变化与创新,因此也成为间色的重要发源地。间色本身的多变特点,使得间色成为历代民间的流行色。
02
生肖文化的出现和传承
所谓“生肖”,又称“属相”或“相属”,亦即“十二属”。经考察,根据人的生年称其所“属”,始见于南北朝时代(公元420—589年)。
生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纪年方式,一种探求、寄托人生命运的原始民俗信仰文化遗存。生肖原型来自于人们身边熟悉的动物,并且方便了人们出生年份的记忆、年龄的计算,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精神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其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其群众基础不断强化,更趋牢固、扎实。
03
生肖邮票与传统色彩的与表达
3.1 生肖邮票的产生
生肖邮票,是以新年生肖属相或生肖文字为主图的邮票。由于历史上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生肖文化也随之渗透到亚洲许多国家,在亚洲中华文化影响圈内的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各国都有与中国相近的生肖民俗。这些国家已经将生肖文化转变为他们的本土文化,也较早开始发行生肖邮票。日本于1950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虎年生肖邮票。
香港自1967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1979年4月,中国邮票代表团从香港访问归来,建议仿照香港的做法每年发行生肖邮票。6月上旬,邮票发行局开始组织“猴票”的设计。1980年2月15日,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T.46“庚申年”邮票问世。自此我国开始连续每年发行一套生肖邮票。
3.2中国发行的生肖邮票设计与用色
第一轮生肖邮票整体规划依照“每年发行一枚。每套生肖邮票由一名美术家进行创作,一名专业邮票设计师进行版式设计,一名雕刻师进行雕刻。……每轮票幅规格统一,版式统一,均使用国内平信邮资面值;邮票底色每年更换一种。……选用六种底色,隔年用一个白底色。这些总体策划的目的是:力求12枚生肖邮票在设计形式上保持统一,在画面内容上又有变化,错落有致,完美和谐⑤”。
图3
在这轮生肖邮票中,有几套杰出的代表作,如1980年猴年邮票以红色为背景,画家黄永玉绘制憨态可掬的墨猴为主形象,经雕刻师姜伟杰精心雕琢使得猴毛丝丝可见,是邮票中用雕刻工艺提升邮票生动性的典范之作。
红色在中国传统色彩中代表喜庆、吉祥、兴旺之意,用红色来作为首枚生肖邮票的主色也成为不二之选。
又如1981年鸡年邮票,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张仃的绘画作品,他的早期美术启蒙在民间的婚丧仪式的种种装饰和寺庙的雕塑壁画的熏陶中完成,解放前更创作了大量的抗日及解放题材宣传漫画,因此他的作品在形与色上既有东方特点又极具创新性,这枚邮票上的雄鸡英姿勃勃,红、绿、蓝、黑四色以大色块抽象的组合在一起,表现了雄鸡进取奋勇,意气风发的性格,极具艺术感染力。
再如画家周令钊先生设计的1982年狗年邮票,图案是以蓝色为底色,在画面中有一条昂首挺胸的黑狗,它的尾巴往上翘的,嘴里伸出红色的舌头,脖子上戴有金色的铃铛,这样使画面整体颜色非常融洽,狗的形象也更加栩栩如生。
还有1983年 猪年生肖邮票。图案采用的是画家韩美林创作的一头小猪。小猪的身体上配以红桃绿叶,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韵味,黑线勾勒加上红绿色彩搭配,体现出中国特色的装饰画效果。形象里既有传统的剪纸和皮影风格,又借桃红寓意人寿年丰,充满民间欢乐喜庆的气氛。
第二轮生肖邮票的图案秉承“一图一文,一明一暗,两平两立,篆隶草行三年一换”的原则,而在主导思想上,第二轮生肖邮票以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习俗为特色,在设计构思上,充分运用了民俗特色浓重的绘画、剪纸、泥塑、布艺等民间艺术形式,体现出生肖邮票的发行主题。
图4
这轮生肖票,在整体色彩规划上缺乏设计和布局,红底色先后出现在六套生肖票的设计之中,邮票的形式设计也不够统一,底色图用于图一或图二缺乏明确要求,使整轮邮票看起来略显杂乱。但此轮生肖票的优点就是很好的表现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主体形象上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传统形象与色彩。
第三轮生肖邮票的设计原则,对生肖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和制作,摒弃以往运用传统手段的设计手法。票形更改,前两轮邮票的形状为长方形,而第三轮邮票为方形白底,白底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生肖图案。同时,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对生肖文化的反映是生肖邮票的发行目的,虽然生肖文化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文化题材,但邮票的设计可以创新和深化其形象,从而达到独特的美术特色。
图5
第三轮生肖票与前两轮设计安排不同,整轮邮票分别由五位艺术家完成,整体风格统一,主体形象都较好的表现了生肖形象,其中吴冠英教授设计的2011年兔年邮票,形象萌动可爱,图案与配色取之传统又有所变化,花纹与用色像是取自昆曲绣花戏服,细看配色又比刺绣多了轻盈之感,设计上注重平面设计构成,淡蓝色圆月更加突出了可爱的兔子形象,这套邮票充满东方美感,是本轮生肖邮票中的佳作。
3.3民俗文化特点对生肖邮票用色的影响
由于早期生肖邮票有着普遍的实用性,生肖本身也具有民俗特点,所以在色彩运用上更倾向符合大众对民俗色彩的需求。精致的吉祥图案配合艳丽的色彩,会给人视觉上带来强烈的满足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传达给人们喜庆、热烈、传统的感觉。
前两轮生肖邮票多运用民间美术方法描绘生肖图像,在用色上便以辞旧迎新、期盼丰收、除凶求福等民俗含义为出发点,偏重热烈、喜庆、祥和的色彩搭配。另外在生肖的特殊意义上还做了特别的考量。
3.4如何让传统色彩在邮票设计中实现创新性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外来文化为打开中国市场对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做了大量的解读与再创作的工作,并且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一致肯定,相较国外的优秀作品作为本土文化的中国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新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早期的生肖邮票以实用为主,色彩多原原本本的取自民间色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邮票从实用向收藏转变等等,这些都要求设计师在在生肖邮票的设计上选色更为高级,并在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加入创新性的变化。
在数字技术完全渗透的今日,色彩已经可以无限丰富,让传统色彩注入新的生命更大程度的体现方寸之间的张力,传达新时期中国色彩的感染力是我们邮票设计家的努力方向。生肖邮票设计的发展要求艺术上的再创造,要求传统艺术在变化中创新,要求色彩和形态都有更精炼的表达。要细细分析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断在传统色彩中寻找更加符合当代审美观念的色彩搭配,同时注入新的设计理念传达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邮票设计作品。
生肖邮票设计要传承传统文化观念更要立足当代文化需求,从观念出发,要对传统色彩有充分了解和认识,才能在运用中不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更深刻的传达生肖文化内涵,同时要注重引进与吸收,设计家也要树立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邮票征集也要在表现主题和达意的角度对文化传承有所侧重。这样便可以拓展邮票设计的思维空间,向世人展示我国新时期邮票的艺术风采,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生肖邮票的设计任重道远。
注释:
①《礼记正义》,卷第六,《檀弓上第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08页。
②汪涛,《殷人的颜色观念与五行学说的形成及发展》,收入艾兰、汪涛、范毓周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61-294页。
③黄怀信等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70页。
④《周礼注疏》,卷四十,《冬官考工记》,《钟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07-1308页。
⑤孙少颖《国情、雅趣与技艺的结晶——忆第一轮生肖邮票的设计与印制》,《中国集邮》2001年第1期。
参考书目:
[1] 陈彦青,《观念之色:中国传统色彩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汪涛,《甲骨文中的颜色词及其分类》,《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8年。
[3] 《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汪涛,《殷人的颜色观念与五行学说的形成及发展》,收入艾兰、汪涛、范毓周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5] 黄怀信等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 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运次》。《丛书集成初稿》,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 彭德,《中华五色》,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8] 曾启雄,《中国失落的色彩》,台北:耶鲁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年。
[9] 杨建吾,《中国民间色彩民俗》,重庆出版社,2010年。
[10] 《中国邮票史》,第九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
作者简介
谢昊伊,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9月生于河北。
2011.5至今,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副研究员;
2010.9 胶片电影《潮》,总美术师,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
2010.4 汉唐帝陵数字化研究,数字场景复原;
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锦绣中华篇影像前期设计与数字合成;
2003.8-2004.11 中国流行色协会,设计工作室。
教育背景
2008.9-2011.6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电影特效专业,硕士。
1999.8-2003.7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