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为何都提倡“吃茶去”?
“酒”和“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饮品,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但“茶”和“酒”不同,“酒”在某些时候会被防范,甚至招来批评,但“茶”却一直是得到了儒释道三教的一致好评,这是为何呢?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人们认识到茶的价值的时间应该很早,据说神农时期,茶就被当做一种草药而服用,谚语曰:“神农遇毒,得茶而解。”饮茶的习俗虽久远,但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则是在唐代,“茶”这个字也是到了唐代才出现的。
唐代以前,茶主要和“荼”(喝起来稍微苦涩的草药或野菜)混为一谈,至唐玄宗时期,《开元文字音义》将“荼”少一笔而造“茶”字。唐代中期,陆羽写了《茶经》,里面都是写作“茶”,经过此书的推崇,“茶”这个字才逐渐流传开来。《茶经》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的饮茶文化,同时又为当时和后世提供了一种茶道精神,陆羽则被后世称为“茶圣”“茶神”或“茶仙”。而同样被称为“茶仙”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大约与韩愈同时代的卢仝,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咏茶诗,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日本茶道中的“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即仿于此。
至于第一篇咏茶诗,则肇始于李白,其《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曰: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赞美了“仙人掌茶”。李白的诗篇多有道家的影子,如其《侠客行》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庄子》中就有“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之句,李白还入过道士籍,说李白是道士也不为过,而茶文化的兴起正与道教有关。有学者曾指出,饮茶风俗最初的推动者就是道家徒,当炼丹家们发现服食金丹过于危险,就寻求一种新的可以延年益寿的替代品,这就找到了“仙草”,即茶。道教最初对茶的重视,是重视其功用,像《神异记》之类作品记载的一些故事,都是说喝了某种神茶,可以生羽翼而飞升成仙,“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而随着道家以及道教思想对茶文化的进一步影响,茶与道追求清净的品格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受“道”思想影响的人们看来,吃茶去,能够达到一种天人合一、避世超尘的境界。
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东京梦华录》言:“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代的儒家士大夫往往将吃茶看作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品性的温和与儒家“中庸”“和”等思想完美匹配,黄庭坚《送王朗》曰:“儿大诗礼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诗礼丝麻,读书煮茶,既展现出一派和谐的画面,也体现出内心的平和。此外,饮茶不仅能够使读书人静下心来,而且还能激发士大夫们的文思,因而茶在诗词中,往往又是文人墨客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这是儒家士大夫们以茶励志,借茶来修身。宋以后,儒家士大夫对“茶以修齐”、“茶以载道”的不断推动,使得茶文化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了。
禅宗与茶文化的融合,也推动了古代的饮茶之风。佛教提倡品茶,是因为其寂静淡泊的品性符合佛教的理念,而且从功效上来说,茶又能给打坐久了的僧人提神养性,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篇”就记载说,唐代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规定,坐禅的时候,不可以打瞌睡,过午不食,但可以饮茶。
此外,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佛教又将饮茶作为一种开悟的方式,“吃茶去”即是其一段著名的公案,《指月录》《五灯会元》等文献记载说,唐代有一个从谂禅师,在赵州做了四十来年的住持,很有修为,后新来两个僧人到此向他请教何为禅,禅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我曾经来过。”禅师曰:“吃茶去。”又问另一新来僧人,那个僧人说:“我从没来过。”师曰:“吃茶去。”后院的监院感到很奇怪,就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禅师叫了一声监院,监院答应了一声,禅师又曰:“吃茶去。”佛禅不是知识性的,而是实践性的,要想知道茶什么味道,最好就是“吃茶去”。这句著名的偈子既平常又深奥,功夫却又在茶外,究竟意味着什么,则需要个人靠着个人的灵性去开悟。唐宋以后,茶成为了参禅悟禅的一部分,茶文化与禅宗文化融为了一体,在人们看来,吃茶去,体悟苦寂,有助于明心见性,进入禅悟境界。
茶融合了儒释道,形成了茶道,已形成了茶礼、茶俗、茶艺等文化。饮茶不仅是儒家修身载道、佛道参悟的方式,在世俗生活中,它还是一种交往礼仪,如古代家里来了贵客,要“上茶”或曰“看茶”,端起茶杯又意味着送客,当不胜酒力的时候,还可以“以茶代酒”等等。茶俗在明清小说中多有体现,《红楼梦》多次写到了“茶”,如第十四回秦可卿去世,王熙凤“供茶烧纸”,这是因为在古代,“茶”可以用于祭祀,又如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打趣林黛玉,说她喝了贾家的茶,怎么不给贾宝玉做媳妇。喝茶和娶媳妇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从宋代开始,茶就是重要的聘礼,喝了茶也就等于接受了聘礼,答应了媒事。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更是着重描写了茶艺、茶具和茶叶,文中写道,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这是“老君眉”,六安茶属于未经发酵的绿茶,“老君眉”很可能是发酵的红茶或半发酵的乌龙茶(青茶)中的一种,所以这段话可以这样理解,贾母的意思可能是我不想喝绿茶,妙玉回答说这是乌龙茶。绿茶香味长久,汤清叶绿,我们熟悉的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竹叶青等都属于绿茶。红茶是完全发酵的茶,茶汤以红色为主,香甜味醇,我们熟悉的红茶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它兼具红茶的浓醇与绿茶的清香,我们熟悉的大红袍、铁观音等都属于乌龙茶。其他茶类还有黑茶、白茶等。
现在,茶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而提及茶事,又无不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可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赵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