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初1第1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诗的相关概念
一、什么叫诗
历史上,把有韵的文体作品,统称为诗。诗是一种最早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学习的是古诗的创作。
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格律角度和时间来划分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偶,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分为两种:绝句和律诗。
二、什么叫绝句
绝句是中国诗体之一。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也偶有六言绝句。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使用绝句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
三、五绝和五言绝句的区别
百度也好,搜狗也好,无论是哪种引擎,只要我们输入“什么是绝句”得到的答案,不管前面后面都说了些什么,总会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韵典(网址:http://sou-yun.com/QR.aspx)的“词汇、典故”检索功能中,“汉语大词典”中“五绝”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一是五种非正常死亡,一是“见五言绝句”。这里的第三种解释其实就是说的五绝就是五言绝句;同样还是韵典中,在“诗词检索”功能中查询的时候,输入“五绝”,得到的却是五首同体裁、同题目、同作者的五言、六言或七言的一组四句短诗,当我们读到其中一首的时候,绝大部分时候,我们看到的标题是“XXX五绝 其一、其二……”等等。
韵典里,除了五绝和七绝,从一绝到九绝,都有,最多的是十五绝(宋,唐仲友,题目是: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大家自己查查。五绝是五首同体裁、同题目、同作者的五言、六言或七言的一组四句短诗。六绝就是六首体裁、同题目、同作者的四句短诗,七绝就是七首,几绝是代表几首,跟几言没有多大关系。
综上所述,在我们慈善诗会,我们兼顾两种解释,一种是我们讲义里说的那种,五绝是五首同体裁、同作者、同题目的一组四句短诗,与此同时,五绝也可以解释为五言绝句的简称。以此类推。
四、什么叫律诗
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前面我们所说的绝句,一说截句,就是指的从律诗中截取四句而成的短诗。
这些内容,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一一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五、什么是格律?
格律=格+律。“格”和“律”不是一回事,“格”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和押韵。“律”包括:音律、声律、韵律。“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起、承、转、合是律诗中最基本的骨架,分别指组成律诗的四个句子(共有八个分句)。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起句(又称“首联”),第二联叫承句(又称“颔联”),第三联叫转句(又称“颈联”),第四联叫合句(又称“尾联”)。起承转合四个字,是按照其在律诗中的功能来划分的,最初的提出者是汉朝的枚乘;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则是根据其在诗中的位置来划分的,这种说法源于明朝的一位蒙学大师,他在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就使用了这个更加生动形象的说法。两种叫法不同,所指的对象是一样的。
字数,就是一首律诗(排律例外)总的字数是有规定的,七律56个字,五律40个字;七言绝句28个字,五言绝句20个字。
平仄、对、粘、替,偶句、押韵内容等在接下来的讲义中再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六、什么叫格式
格式是指对律诗的八个分句里字的平仄的严格规定。律诗的四联,每联都有两个分句,一首律诗共有八个分句。以七言律诗为例组成这八个分句的句子,就是以下的四个基本句式: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把这四种句式的每一句作为律诗的第一句,我们可以得到律诗的四种格式(句式是指单个句子的平仄,格式是指全诗的平仄):
第1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2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3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4种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把第1种格式叫做“平起平收式”。
这句话,包含两个内容:1 平起、 2 平收。
说如何起,看的是律诗的第一个分句的第二个字;说如何收,看的是律诗第一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如:
(1)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2)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3)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4)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以上是七律的四种格式。
(1)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
(2)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
(3)仄仄平平仄 仄起仄收
(4)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
以上就是五律的四种格式。
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而近体诗押的是平声韵。所以,首句不入韵就是指诗的第一个分句的尾字是仄声;首句入韵,就是指诗的第一个分句的尾字是平声。这点并不难,大家稍微记一下,多拿几首唐诗来练习一下,很快就会掌握。
下面我们以几首唐诗为例,来操练一下: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例1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例2
萧萧江雨暮,客散野亭空。
忧国天涯去,思乡岁暮同。
到时猿未断,回处水应穷。
莫望零陵路,千峰万木中。
例3
先看第一首,第一首第一分句是:“洛城一别四千里”,这句的第二个字“城”是平声,第一个分句的最后一个是“里”,是仄声,所以这首诗是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第二首诗的第一分句是:“居延城外猎天骄”,这句的第二个字是“延”,是平声,最后一个字是“骄”也是平声,所以,这首诗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第三首诗是一首五律,五律就是七律前面两个字做了删减,格式判断跟七律一样的,也是看第一个分句的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本诗中第一个分句里的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分别为“萧”“暮”,一个是平声,一个是仄声,所以这首诗是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下面请大家随意发一些诗来,大家一起判断格式。
本讲提纲:
一、什么叫诗
二、什么叫绝句
三、五绝和五言绝句的区别
四、什么叫律诗
五、什么叫格律
六、什么叫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