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小靖的古驿道古战场

●王绍沪 饶超然
  在大埔北部与福建省永定县交界的连绵起伏的万山丛中,有个古村落叫“小靖”,它距老县城茶阳仅十里,又是旧时茶阳陆路通永定县下洋镇必经之道,为粤闽交通干线。古村古迹多,这里只说说古村小靖的古驿道和古战场。
       明朝时期修成小靖官道
  小靖,四面环山,为天然小盆地,含如今的太宁、恋墩两个行政村。明嘉靖五年(1526),大埔设县,县治在茶阳城区。设县后,往来粤闽的官员商贾等人员的流动多起来了,山间小路已不适应社会需求了,新修道路就成为当时官府的重要事务。当时,以县城茶阳为中心,向全县各地辐射,修成五条“官路”:小靖官路、大河官路、清溪官路、清远官路、羊子岗官路。官路即由官府出资(集资)修成的路,又称古驿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省道或县道。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县主(官)吴思立纂的《大埔县志》中,有一篇《新修小靖官路记》(作者:泽山姚虞,任监察御史),文内提到:“大埔隶潮,界闽广之交。旧有路东通永定,由漳、汀出闽,西通潮、惠,蹊径险阻,行者稀绝。辛丑(1541年)秋七月,予奉命按百粤将由之入境,或以隘止。予曰:咨辟之如何?或曰:是必辇山石,刈榛芜,劳人力而后可。……” “(修路后)往来者日众,邑不称辟,途人利之。”
  清代在此基础上再重修一次,路面宽至八尺。这条小靖官路,从县城神泉街出发,经小靖(含太宁、恋墩)过排楼坝的石板街,再沿塔坑上粤闽交界的石门坳岗顶(原有二古亭),全程25里。这条古驿道(官路)的石砌路和石板街,基本保持完整,其作用直至二十世纪50年代,茶阳下洋两地的挑运货物者,多走这条路。当时排楼坝古街有六、七十间店铺,有屠宰、杂货、打铁、药材店等十余家,其余多作客栈,供过往者歇宿。古驿道上的小山村,当时也够繁华了。
       清军太平军曾两次在此交战
  正由于小靖官路是旧时县城茶阳通往永定下洋的出省官路,小靖成为战场也在情理之中了。据民国大埔县志载,清朝末年,太平军数次进入大埔。曾两次在太宁发生战斗。1864年,清军将领郑沾恩率3000清兵据守洋万岗(太宁村口),破太平军万人之众。次年,太平军又在太宁遭清军伏击,死伤700余众。另据《太宁革命斗争史》(中共太宁村、恋墩村党支部1969年编印)载:1918年,福建军阀李厚基部属为攻打县城茶阳也曾抢占太宁地盘,与占据茶阳的广东军阀陈炯明部混战一团,农民苦难深重。
  此外,小靖的恋墩罗屋背山脚下,有一古塚,当地人称“千家地(坟)”。墓洞口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前朝万灵古墓,乾隆三十八年吉旦。据当地老人说,墓洞里有几个大水缸,都装满骷髅,不下几百颗的人头骨。查阅府县志等有关资料,未发现清乾隆年间或之前此地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砍杀)。仅《太宁革命斗争史》有“300年前,小靖曾遭一场杀戮,伤亡甚众,后来周围村庄人们又称小靖为'剿净’”的记述。但此次事件是否与罗屋背“千家地”有关,有待史家探究。
  91年前的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打响三河坝阻击战。十月四日,朱德率军东撤饶平,之后又沿闽粤边境入福建平和县,途经永定下洋,再入大埔北部太宁的排楼坝(恋墩),支援农军击退肖雨史商团军;次日,由饶寿田、张佳来、江弼群为向导,经长教进入永定的峰市……
       起义军离开不到半年时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汕头派来一个营的驻军,联合肖雨史商团军对太宁进行疯狂报复,与工农革命军第十五团第一营(主要由原太宁农军组成),大战于太宁八驳桥(今恋墩大桥),第一营寡不敌众,退至埔永边境打游击。反动派对太宁烧杀抢掠,谢其翠、朱希三等十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杀害,民房17间、店铺12间被烧毁。(本文作者之一饶超然为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
       文章来源:梅州日报

本帖最后由 忆茶阳风物 于 2021-1-28 19:23 编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