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日课 | 让人抓狂的“慢”
文:环哥
来源:桃花蔡(ID:Tomhuannn)
图片来源:moon planet
进入了二年级之后,阿佑身上明显多了一个优点:“慢”。有的父母把这种状态形容成拖沓,或者叫拖延症。比如,一年级刚开始每天学习写话,十来分钟就能搞定,进入了二年级,一篇两百来字的生活小记录,竟然能拖拖拉拉写了两个小时。你得在他身边,见他一分神,忍不住敲桌子、大声呵斥。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半个学期,不仅仅是写话,包括日常的作业、报听写等等。
我把这种状态和身边的父母们分享,竟然得到了惊人的附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孩子学习变得越来越慢了。甚至有人会担心,孩子是不是进入了厌学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了?我没有这么想,开始认真的面对孩子这种状态。
他的这种状态,大概有这样几种。放学之后,给他的规定是立马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可以享受吃零食、看动画片等诱惑。这种方法对待一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好点,对待进入二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诱惑会让他们倍感分神,孩子们甚至期待更大的诱惑,比如可以玩会游戏,比如可以带他去商场吃一顿好吃的。
一旦这种既得利益变得麻木,延迟满足的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毛毛雨小儿科了。我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在一年级的时候短暂做过。阿佑放学回来,会规定他的作业时间,比如下午4点到五点,其余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在放学到家这段时间里,可以适当的休息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是可以自己支配的。当孩子发现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有限的时候,他们变得更加珍惜。
事实上,让孩子摆脱“慢”的毛病,就得让孩子意识到他能掌控的时间是哪些,哪些可以用于支配学习,哪些可以用于支配休息,哪些可以用于支配玩耍。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探讨过,人是一个复杂体系,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某一个阶段的状态,对待孩子低年级时期的拖延症,最好的方法是从根上给孩子植入一个新的理念:我的人生是可以支配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时间是父母的,全由父母来掌控。而是逐渐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学习是可以自己掌控的,我们不去规定时间,非要什么时候完成,不完成有什么样的责罚,甚至处罚孩子不给他们吃零食看动画片。往往这种责罚是来自于他的认知,而不是强加于他。
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阿佑除了每天布置的作业,就是自己的课外作业,一篇作文、一堂线上的英语课。有一次,因为写作业拖沓,导致线上英语课延后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晚上十点半还没有学完,那会正好是他犯困的时候,孩子也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把课程学完。从那之后,他就开始明白,一旦耽误时间之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什么,犯困导致效率不高,线上学习互动一般,接着退后晚上睡觉的时间,直接影响第二天早晨起床。这一次,我们没有责怪他,也没有指出来,让他自己去感受。有了这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之后,阿佑的拖沓变得好多了。
当然了,学习的拖沓缓慢,是一项长期的战斗,这与孩子的自主学习紧密相关,往往比考试考了多少分更为关键。
第35课:父母日课 | 财商的重要性
第36课:父母日课 | 应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