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又称“三月三”,这么多风俗你了解几个?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你可能不了解的上巳节风俗
■杨易
随着集市叫卖地菜子(荠菜)者陡增,三月三节将临。民谚:“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三月三是什么日子?为何食地菜子煮鸡蛋呢?夏历三月初三乃华夏历史上的一个隆重节日——上巳节。主要活动有袚褉畔浴、高禖祈子、男女欢会、踏青宴饮等。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古先民,每逢三月上巳日便结伴去水边沐浴,举行消灾求吉仪式,称袚褉。周朝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汉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魏晋以后,上巳节固定在三月初三,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如《晋书·礼志》所载:“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梦梁录》“三月”条载,唐朝皇帝这天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
秦汉以前上巳节主要活动是袚褉、祭高禖和“会男女”等,可以说,上巳节是一个求偶节、祈子节。魏晋以后上巳节主要是娱乐活动,如踏青、游春、宴饮等,袚褉等已退居次要地位。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会男女”之俗渐渐销声匿迹。时至今日,除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三月三”仅存“临水浮卵”演变的“地菜子(荠菜)煮鸡蛋”。
祓禊(去晦,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有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畔浴(去流水边以春水洗涤污垢),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
上巳另一起源甚早的古俗是高禖祈子,即祭祀高禖——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礼记·月令》郑玄注:“玄鸟,燕也。燕以施生时来巢人堂宇而孚乳,嫁娶之象也。媒氏之官以为侯。高幸氏之出,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言禖,神之也。”按十二地支纪法,三月为辰月,“万物发生于于辰”,三月正是迎接生命降临的时节。
古人行事很讲究顺应天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人类应当遵循的规律。《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才,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上巳是青年男女固定的欢会时节,不仅顺天,还是国策,谁不遵从是要受罚的。这一天,青翠的大地上四处飘扬着欢歌笑语,青年男女们结伴对歌,互赠信物,在清新的水湄山阿私定终身。这一美好的场景正如《诗经·郑风·溱洧》所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其译意:“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姑娘说: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上巳高禖祈子还产生了“临水浮卵”之风俗,即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意寓求子。晋张协《洛禊赋》:“夫何三春令月……将禊除于水滨……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中河。”如今则演变为荠菜煮鸡蛋。
上巳踏青宴饮中的雅事是曲水流觞。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引为千古佳话。
上巳节还有“戴荠插柳”“晴雨占桑”“蛙鸣占农”等风俗。
编辑:王丹
责编:李少华
三审:张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