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包含数字的心理学效应,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根据二八定律,我整理这篇文章的时间占在这篇文章上花费总和的80%,而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只有不到20%的人会点进来阅读,接下来通篇读完这篇文章的人绝对不超过20%,最后转载收藏这篇文章的人只有不到20%的人后期会再看。二八定律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我刚才说的虽然不是特别精准,但也八九不离十了,你觉得呢?

本期整理的内容是9个与数字有关的心理学效应,都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知道的~

1、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若以数学方式测量这个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

(世界上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产;世界上至少80%的人最后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

2、73855定律

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如手势、表情、外表、装扮、肢体语言、仪态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的,如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剩下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总结,即:

语言交流=内容(7%)+语气语调(38%)+肢体语言(55%)

这就是“73855定律”,是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Albert Mehrabian)在70年代,通过10年一系列研究,分析口头和非口头信息的相对重要性而得出的结论。

(所以,能见面就别微信聊,能语音就别打字。)

3、0分法则

我们在吃瓜子时,尽管吃了不少的好瓜子,但只要最后吃到了一颗烂瓜子,那么,这次吃瓜子的口味就会全然改变,就会给人留下吃烂瓜子的不好印象。

在印象心理学中,0分法则也叫烂瓜子效应。一个人的印象,平时我们虽然只有 1% 的态度不好,但对于与我们交往的人来说,这 1% 不良态度却等于 100% 的不良态度,从而形成了坏的印象。

这就是著名的“0分法则”,也被称为“100-1=0”定律、烂瓜子效应、1=100效应。

(对于企业来说,只要有一位顾客买到残次品,对于那位顾客来说,这个品牌的产品以后基本就不会再用了。)

4、1%法则

1%法则是一个经验法则,它指的是如果在网上有100个人,只有1个人会创造内容,10个人会与其互动(评论或者提供改进意见),而其他89个人仅仅是浏览。

这是一个迷因现象,它是Youtube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以每月2000万用户计算,每一天有1亿的下载量,而上传量只有65,000。——美国学者Antony Mayfield 指出,这相当于每1538个下载中只有1个上传。

(那么,你呢?你是内容的生产者,还是内容的消费者,或者只是内容的围观者呢?)

5、20英里法则

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那么,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

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

这就是著名的“20英里法则”,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论天气好坏、路途泥泞,内心总是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自律,在旅程中每天都始终坚持走二十英里,这种旅客能按期走完全程,到达目的地。其他受各种因素影响,没能保证每天坚持走20英里的人,大多到达目的地花费的时间都更长。

(所以,坚持一件事情,每天只要保证完成既定的任务量,就能如期完成目标。)

6、21天效应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影响21天效应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旧习惯、旧理念对新习惯、新理念形成的干扰。

2)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3)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即使简单的不断重复也是十分有效的。

(四月不减肥,六七八月徒伤悲,所以,从现在开始,21天坚持减肥打卡吧。)

7、250定律

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这就是著名的“250定律”,由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而出。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常被应用于商品销售中。

(我们都有手机,每个人都安装了微信,微信好友间总会互相交流,哪里有好吃的,哪家服务态度差,哪个强烈不推荐......)

8、一万小时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在你喜欢或擅长的领域深耕10000小时,每天坚持8小时,差不多5年时间,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9、136离职定律

136离职定律,是对入职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6年的员工,其选择离职的规律总结。

136离职定律的表现:

1)入职1个月:离职原因与hr关系较大,大多是因为hr在招聘时隐瞒、夸大或虚假承诺等;

2)入职3个月:离职原因与直接上级关系较大。大多是因为直接上级没能给新员工很好的关注和引导,让Ta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

3)入职6个月:离职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相冲突;

4)入职1年:离职原因与职业晋升关系较大。大多是因为企业不能满足员工的晋升需求;

5)入职3年:离职原因与发展平台关系较大。大多是因为企业提供的平台和环境已经满足不了员工的需求;

6)入职6年:员工离职的可能性比较小。

(你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家公司是多少年呢?)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更多效应定律大全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每天了解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