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书鄂州怡亭的李阳冰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阳冰,生于中唐,独蹈孔轨,潜心改作,过于秦斯,其是初唐书法家、古文字学家、文化巨人。李白《当涂李宰君画赞》诗中说他在“缙云飞声”: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
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
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
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
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风,麟腾玉京。
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
(注:《全唐文》卷三五零)
译如下:李阳冰是天上降下的元神,山岳化成的精灵。他是顺应天下的需要而降生,是大德大贤。口吐奇文良策,传闻于朝廷(敷,传)。帝王得到他这样的人才感到很高兴(《毛诗上》休亦喜),他的光辉使大地清泰。李阳冰喝起酒来很潇洒,而且有如海的酒量。他是在缙云县成名飞声,在当涂县获得政绩的。他的名声使祖国山河多荣耀,整个县的人都为他拍手起舞,他的书法是不朽的丹青。他,人长得如此漂亮,眉清目秀,肤光如雪,像是一颗明星。像矫健的仙鹤亭亭玉立于高门,像麒麟飞腾在天宫。明若日月,昭然行空。简直是神明的显现,可作为永世的典范(颜师古注:“程”,法式)。
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人。官至将作监。初学李斯峄山碑,及见仲尼书,开阖变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遂极其妙。识者谓为苍颉后身。大历初,灞上人耕地得石函,中有绢素古文科斗孝经凡二十章。初传李白,白授阳冰,尽通其法。尝上李大夫曰:阳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即美矣,惜其点画但偏旁摹刻而已。常痛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遂多。天将未丧斯文,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诚欲刻石作篆,备书六经,六于明堂,号曰大唐石经,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死无恨矣。
李阳冰庶子泉铭、怡亭石刻,二世诏无是过也。
(庶子泉铭,李阳冰撰并书,在滁州。其泉昔为溪流,后为山僧填为平地,架屋于上,今存者一大井尔。怡亭在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谓其地为吴王散花滩。亭裴鸥造,李阳冰铭而篆之。裴虬铭,李莒八分书,刻于岛石。常为江水所没,故世罕传。二世诏,见上注。)
李阳冰的小篆与碑刻艺术在唐代是首出一指。心存高远,爱好古文字学、广泛猎取,曾学《碧落碑》,卧于碑下数日不归;仿梁周兴嗣《千字文》;后师李斯的《峄山碑》;复见孔子《吴季札墓志》,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篆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他在《论篆》中说:吾志于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旁摹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常痛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李丞相将'束’作'柬’,亦鱼鲁一惑,泾渭同流,学者相承,靡所迁复,每一念至,未尝不废食雪泣,揽笔长叹焉。
李阳冰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因年少时盛名于世,永泰元年(767),在他担任鄂州要职之时,各地与李阳冰同病相怜的落马高官、迁客骚人,纷纷慕名前来鄂州邀请李阳冰作篆树碑立传,络绎不绝。今存世的李阳冰大字篆书的杰出作品有:永泰元年(767)在京都丢官作尉永嘉的裴鸥撰文、被贬越州﹙今绍兴﹚录事参军李莒隶书、李阳冰命名并作篆勒的《怡亭铭》,现存于鄂州江滩公园附近的怡亭之上(图附后)、大历二年李季卿撰文、李阳冰作篆勒的《唐迁先茔记》、《唐李氏三坟记》(物己佚,拓本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历七年(772)著作郎兼监察御史被贬入闽县(今福州)的李贡撰文、李阳冰作篆勒的《唐般若台铭》(注:在福州乌岩山上)等。其上述碑文篆字的共同特点是雄伟遒劲,厚重稳健,圆融流畅,栩栩如生,妙趣横溢,教人刮目相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己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创造了绚丽的中华文化。篆书是一种古老文字形态,虽然已被书写更便捷的其它书体所替代,但它表达的不仅是形式,而是凸现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于刚强,李阳冰的小篆之所以独步于天下,就在于体现了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