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王金璐(周言)

作为继杨小楼、高盛麟之后又一座武生的丰碑,王金璐先生得享九十七岁高龄,堪称幸运。作

为梨园界辈分仅次于马谭张裘那一代人的佼佼者(王先生在1930年代就已经拜马连良为师),王金

璐先生从艺时间极长,而且是从老生行进入武生行进而取得极高成就的,梨园行很多人就靠拜马连

良为师这个小道,就能混一辈子饭,与这些混饭的人相比,王金璐先生是有真玩艺的。

王先生成名很早,14岁就拜了马连良,18岁被《立言报》票选为“童伶选举”中的生行冠军,

此后三年,才有《立言画刊》评出来的“四小名旦”,王金璐那时候常与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一

起演戏。1950年代,王金璐艺术上逐渐成熟,地位也由此奠定,与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被评为

“四大武生”,这四大武生中,高盛麟武戏最好,公认是继杨小楼之后武生第一,但缺点也是明显

的,公认长靠优于短打,而李少春则文武兼长,但武戏不如高盛麟,逐渐向文戏转变,武戏只有《打

金砖》一折盖世无双。厉慧良武功亦好,但炫技成分太过,有一次演《坐楼杀惜》,杀人之后居然

单腿吊毛,殊无必要。王金璐长靠短打皆长,各方面均衡,又因得享高寿,众望所归成为武生行仅

次于高盛麟的一代宗师(王与高只差一岁)。

1950年代王先生在上海时,据说曾受信芳先生教导很深,尤其是他在当时很红的《十五贯》中

扮演过於执,虽然现在已经不大被提起,但确实很得麒派的精髓。戏中,当他扮演的过於执与周先

生扮演的况钟,一同复查冤案时,况钟假意说此案已定,不必再查:“恐怕我此来,空劳往返。”

过於执讥笑道:“呃,大人胸有成竹,怎会徒劳往返,哈哈!”但过於执忽然觉得会使况钟不满,

立马停止笑容说:“请查!”此一点与信芳先生在《宋士杰》中出公堂之后,说的那句“怎算的是

包揽词讼”中间的停顿,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王金璐是不幸的,1950年代末的伤病,让他近二十年不能登台,几乎流落北京,但马连良在

这个时候帮助了他,马先生当时说:“你是我打小的徒弟,我不能不管。”也正是因为如此,王金

璐对马连良一直非常感激。马连良的葬礼只有王金璐夫妇和张学津去送行。前几天曾听尚长荣先生

说,当年的荒诞,出乎想象,张君秋当年回家,都要在门口高叫一声:“混蛋爸爸张君秋告进!”

然后才能进门。正是因为曾经先后受教于“南麒北马”,王金璐的武戏,与一般的纯武生不同,也

有着表演上特殊的细腻。

1970年代末,王金璐身体基本恢复了,这时候他排演了诸多名戏,再次享誉京华。当时四大武

生中,李少春英年早逝,高盛麟、厉慧良、王金璐虽然都已经年近花甲,但风采依然不减当年。但

高与厉,当时其实已经不大演戏,我曾看到刘连群的文章转述,说厉对高盛麟的艺术是十分敬重的,

他认为高的戏规矩、讲究,戏路子是北京的,但高盛麟受周信芳的影响,吸收南边的东西很多。而高

盛麟眼中的厉慧良,强调厉慧良的戏不是只重技巧,而是非常重视表演方面的研究,是既重功夫、技

艺,又重表演,重塑造人物。但与高、厉相比,王的特色更加明显,既有高盛麟的规矩、讲究,又

有厉慧良重视表演、技艺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高、厉相继去世,王

金璐成为众望所归的武生泰斗。

1990年代京剧凋零,许多人纷纷改行,在这个大背景下,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纪念活动,可算

得上振兴京剧的一件盛事,照例要演出《龙凤呈祥》这样的大戏。那真是一个群星荟萃的大戏,张

君秋的孙尚香,张学津的乔玄,汪正华的刘备,就连赵云,也是叶金援和王金璐前后出演,王金璐

的赵云,动作潇洒飘逸,几乎一个动作一个好,看不出已经74岁高龄。但那次之后,就很少看到王

金璐的赵云了,基本由叶金援代演,1994年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演了一次《群借华》,

里面的赵云就是叶金援,再然后很多时候《群借华》里面的赵云就是奚中路了,武行的传承,也因

此有了一条清晰的谱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金璐先生晚年曾和景荣庆先生一起,素服来了一出《天霸拜山》,一般

而言,《天霸拜山》这出戏在于生、净二人各自的表演,当时二位都已七十来岁,盖口严丝合缝,

“咬”得很紧,颇有叶盛兰袁世海在《九江口》中对戏的风采,尤其是最后王金璐将西服一甩,直

接当成了褶子,观众拍案叫绝。当然这种让观众意想不到的事,还有很多,王金璐晚年近八十岁时

还演《挑华车》,事前说定倒僵尸不用真摔,可以“偷一手”,但当时王金璐还是漂亮地摔了,吓

坏了台下的观众和后台的演员以及家属。

王先生晚年极不服老,时不时亮一亮平生绝学的金腿,常看到他在德云社后台,架不住小辈怂

恿,一扳腿轻松过顶,慢抬腿轻松过腰,依然当年风采。他最后一次登台是近十年前的雪灾赈演,

当时已经八十九岁,大家多劝他清唱,但他一定要“粉墨登场”,戏好极了,武戏集大成之作《八

蜡庙》,王先生一出场,走几步都有叫好,一踢腿更是炸了窝,甩几下髯口观众也疯魔得不行。据

北京的票友说,王先生近几年虽然不大演戏,但长安、梅大近几年也经常有老人看戏的身影,有一

次在梅大,散戏的时候有人喊了一声:“王金璐!”大家就冲二楼的包间看,王先生向一楼的观众

挥手,那掌声比演员谢幕还要热烈,这种掌声以后几乎不会再有,这是对一个名角一生最大的肯定。

(0)

相关推荐

  • 名德重望 仰之弥高——怀念王金璐先生

    王金璐先生(摄影:高志坚) 2016年对京剧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半年未过,堪称京剧耆老的王玉田.吴素秋.梅葆玖.李世济前辈先后辞世,失落怅惘的心情还来不及平复, 6月1日,又传来王金璐先生于是 ...

  • 浅议高盛麟与厉慧良   厉慧良生前,曾经...

    浅议高盛麟与厉慧良 厉慧良生前,曾经先后说过两个人不能学,不可学,一位是高盛麟,另一位就是他自己. 其一,他们在总体上都是宗杨派的.高盛麟不仅在科班就深受杨派熏陶,而且拜杨派武生名师丁永利为师,并有幸 ...

  • 闲聊李少春丶高盛麟和厉慧良“三大武生”的称谓由来和原因

    闲聊李少春丶高盛麟和厉慧良"三大武生"的称谓由来和原因及历史背景 前几天转一篇"说说三大武生",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但和我观点一致,文章发表后有些方家有点看法,认 ...

  • 刘琦:《厉(慧良)张(世麟)漫忆》

    厉慧良先生和张世麟先生这两位名武生同在津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剧作家吴祖光在题词中称厉慧良为"东方舞蹈皇帝".厉在文艺界名望之高由此可见.然而张世麟居然就在这位"舞蹈皇 ...

  • 京剧【叭蜡庙】王金璐从艺70周年演出

    京剧【叭蜡庙】王金璐从艺70周年演出

  • 王金璐:谈艺钩沉

    王金璐先生 我学戏是因为当时家里穷苦得简直不能再穷苦了.学戏你得有门路,你得考进去呀,那么正好儿我有一亲戚,介绍我考中华戏曲学校.这主考老师是沈三玉先生.尚和玉尚老师.他们一看我是老生的嗓子,学校就收 ...

  • 京剧“四大武生”他最长寿:图说王金璐老先生

    1950年代,王金璐艺术上逐渐成熟,地位也由此奠定,据京剧业内说,王金璐先生与高盛麟.李少春.厉慧良被评为"四大武生". 有评论认为,这四大武生中,高盛麟武戏最好,公认是继杨小楼之 ...

  • 《王金璐谈艺录》| 中华戏校的文化课老师

    人物介绍 王金璐 1919-2016年 京剧武生杨(小楼)派.黄(月山)派的主要传人之一,也是李(洪春)氏"红生戏"的得力继承人,堪称当代京剧"武生泰斗".同时 ...

  • 回忆我的老师马连良先生(王金璐)

        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尊敬的老师马连良先生已经故去三十五年了.目前,在文艺界即将隆重纪念他百岁诞辰的日子里,我心情格外激动.七十年深厚的师生情谊和与老师相处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又都浮现到了我 ...

  • 王金璐先生的三套把子

    王金璐先生的三套把子

  • 武生泰斗——王金璐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为继杨小楼.高盛麟之后又一座武生的丰碑,王金璐先生得享九十七岁高龄,堪称幸运.作为梨园界辈分仅次于马谭张裘那一代人的佼佼者(王先生在1930年代就已经拜马连良为师),王金璐先生 ...

  • 怀念师妹李玉茹 文/王金璐1

        歌台难见李玉茹  文/宋词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生于1923年,70岁演出最后一场告别舞台,84岁病逝于上海,在歌台上再也见不到她的身影了.有人写过"世上已无梅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