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八十四)大明帝国的蛋糕如何分配

(八十四)大明帝国的蛋糕如何分配

说到明帝国的经济问题,我常常觉得,人们的眼界实在太小了。因为在各种评论中,常常把几百万两白银,当成一个天大的数字。

其实呢,几百万两白银,对大明帝国而言,也就是毛毛雨雨。因为大明帝国一年的生产总值,保守估计,也在8亿两白银以上。

关键是,维持大明帝国政府运行的费用,一年也接近1亿两白银。

类似的数字,在许多人看来,似乎就是天文夜谈。因为在所谓的史料中,上百万两白银,就是天文数字了;比如,导致大明帝国灭亡的辽饷,也就是600多万两白银。

在这种背景下,上亿两白银、几亿两白银,这怎么可以想象呢?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抬杠,我先申明两点。

第一、我这里所说的8亿、1亿的数字,如此整顿,它肯定是一个概数;而且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相关内容,所以它肯定说不准确。

第二、白银只是通货,我这里说的8亿、1亿只是换算成白银的经济物资,绝不是说大明帝国当时有这样多的白银在流通。

许多人也许会奇怪,大明帝国一年的生产总值,怎么可能值8亿两白银呢?

对此,我们根本不用做很详细的考证,只要做一个简单估算,就可以知道,大明帝国每年的生产总值,肯定是远远超过8亿两白银的。

第一、大明帝国耕地面积,通常的估算,都是在7-9亿亩之间。

一亩地的平均产量,当时是多少呢?通常的估算,都在一石以上。而一石米的价值,大约相当于当一两银子。

从这层意义上,大明帝国的农业总产值,按通常的算法,其实就已超过8亿两白银了。

加上畜牧、养殖、商业、矿业、盐业的总产值。说大明帝国的一年总产值有8亿两白银,真心说,那是保守到了极点。

第二、大明帝国的人口总量,按通常估算,最保守也是一亿以上。

就是按这个最保守的数字估算,一年的生产总值8亿两白银,摊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平均8两白银;一个人一个月也就是六七钱银子。

要知道,这只是平均量!

按照二八定律,绝大多数人,一年恐怕也就平均二三两银子;一个月也就二三钱银子。

这一年生产出的8亿两白银财富,有1亿两银子,是被政府消耗支出的。

当然了,还是前面的话,在许多人的观点里,帝国政府一年消耗支出的财富,怎么可能上亿呢?因为在一些人所谓的史料中,几百万两白银,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上千万两白银的数字,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其实呢,大明帝国一年的开销,单就养活军队一项,一年就是3-5千万两白银的数目。

要知道,大明帝国的在册军队,是200万左右的规模。当然了,相关数字依然是一笔糊涂账,因为不同的历史学者,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得出的人数,是相差很远的。偏少的统计数字,大约是120万左右,偏多的统计数字,则在300万左右了。

但是,取中间数200万军队。3-5千万两白银,一个士兵,一个月,也就平均不到1-2两银子。(这1-2两银子包括士兵的军饷、供养几十万匹战马的费用、还包括军事设施、装备损耗)。

不要说别的开支了,单军费一项开支,我们就知道,几百万两白银,对大明帝国来说,那就是小意思。

而皇帝、皇族的开销,一年也是一千多万两白银。

皇宫的可支配开销,一年是400万两白银;而这只是明面上的数字;还有各种隐形的数字。

各大王府的禄米,一年也在400-1000万两白银。因为,越往后,王府的数量越多,皇族成员的数量。

还剩下的4-5千万两白银,维持一个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帝国,真心说也不是多富余。

因为管理这样大的一个帝国,有编制的、没编制的管理人员,加起来肯定是几十万量级的 、甚至是百万量级的。

就按帝国按1亿人口计算;50万官吏,一个官吏平均也得管200多人;100万官吏,一个官吏也平均得管100多人。

他们的工资、奖金、福利,加起来,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相关费用,不论走不走财政支出,它肯定是维护帝国管理时,必不可少的支出。

而帝国维持管理时,实际需要的人,肯定不只这样一个数字。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一个官吏平均管理100-200人,也是不现实的。

更夸张的还在于,蜀汉灭亡时,在册100万人口,官吏就有4万人。

汉主遣太仆蒋显别敕姜维使降钟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资治通鉴》

如果按这种比例,明帝国在册6000万人口,那官吏就需要200多万了。

更主要的是,一个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帝国,一年总会有许多地方发生各种自然灾害;赈灾、免税就是一笔大的开销;修建、维护各种基础设施,同样是一笔巨的开支。

我们现在作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帝国一年生产总量是8亿两白银;政府支配1亿两。还剩多少?还剩7亿两!

底层百姓消耗多少呢?

大约是3亿两。近亿的底层人口,一年消耗3亿两白银,真心说,并不是多大的数字;因为一个月人均也就二三钱银子。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还有4亿两白银的财富,如何分配呢?

自然是由强势利益群体,瓜分了。

这部分财富,最大的份额,是以地租的形式,流进强势利益群体手中。

皇帝、皇族、宦官、官僚、士绅、普通地主,通常都是采取占据大量的土地的方式,压榨农民的剩余价值。

这种玩法,从理论上没有毛病,因为这是经济模式。总而言之,我有地,你没有地,你想用我的地,就得给我交地租。这个,是你情我愿的事,没有人逼你。

这种剥削是非常厉害的,因为地租占据土地收入的50%左右,都不算高地租,有时候要占到70%甚至80%。

换而言之,在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候,帝国有近一半农业收入,都会通过这种模式,进入强势利益集团手中。

强势利益群体,瓜分社会财富时,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那就是各种形式的高利贷。

这个份额,也永远不要低估,毕竟底层百姓,在生存的边缘线上讨生活,上当铺、借贷是他们最普遍的、最经常性的一种生活模式。总而言之,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是一种不得己的选择。

强势利益群体,在瓜分社会财富时,还有一种常见的份额,那就是各种摊派、乱收费。

这个份额,永远也不要低估,毕竟进入电话、报纸、汽车、火车的时代,农民最大的负担,一度还是各种摊派、乱收费。何况天高皇帝远,材长是皇帝的小农社会了。

事实上,这就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毕竟这种模式,通常是通过官员主导的。

帝国一年产生8亿两白银的财富。

政府一年耗支出12.5%;占人口多数的底层百姓消耗支出37.5%;占人口少数的强势利益群体消耗支出50%。

我再重申一遍,文中的所有数字,只是为了大家对相关历史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所以大致估计出来的数值;大家只要理解相关意思就可以了。千万不对着相关数字,和我进行各种讨论。毕竟,这种内容,世界所有的权威学者坐在一起,也讨论不出结果;不要说你我了。

基于强势利益群体的角度,他们想实现最普遍的、最长远的利益。最理性的选择,就是维持好上述的分配模式。

毕竟维持好这种模式,他们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劳而获的手段,占据社会最多的劳动成果。

这是个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

这就好像,拥有一个会下金蛋的鸡,谁也会想着好好对待它,生怕它会突然死了;绝不会想着把它炖着吃了。

但是相关利益,是众多人一块瓜分,所以大家很难拥有理性。

毕竟,帝国家大业大,绝不可能因为,我多贪了那点东西,就崩盘了;关键是,我克制自己,别人都肆无忌惮,无非是好过了别人。

所以,折腾着、折腾着,就难免会失控。

总的来说,帝国在灭亡时,经济也是空前的繁荣,只是这种繁荣,是一种畸形的繁荣。

一方面是帝国政府,干啥也缺钱;一方面是强势利益群体全是钱。

一方面是底层百姓,穷得无法生存,一方面是强势利益群体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想让帝国保持长久的稳定。必须得保证两件事。

第一、底层百姓的生存必须得解决。如果越玩越兴起,弄得他们无法生活,那可坏事了。初期,它可能只是影响经济正常的、可持续的发展;后期,没准就是大大小小的李自成从各个地方冒出来,最后肯定是打翻狗食盆,谁没得吃;到时江山变色,乾坤倒转的。

第二、政府要有维持运转的足够费用,这个必须得维持。

政府维持必要的可支配收入,才可能保证军事机构的强大,才能保证外敌无法入侵;政府维持必要的支配收入,才能维持各种必要的公共性事业;日常管理、修路、治理水害、赈灾、治理水害、修路。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而且从理论上,它最符合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

问题是,强势利益集团是由众多人构成的,大家在追逐利益的时候,难免会陷入囚徒的困境之中。换而言之,大家都玩了命的贪污腐败,就我奉公守法,有个屁的用啊?关键是,就我这样玩,最先出局的,肯定是就是我!

所以,帝国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防止官员、强势百姓联手攫取政府、社会的利益时,变得越来越没有底限。

因为,如果没有带血的鬼头刀摆在面前,大家在贪污腐败时,肯定都是一副,哪管洪水滔天的劲头。换而言之,就是明知道这样折腾下去,就是打翻狗食盆,谁也会没的吃。依然也会玩了命的蒙头向前冲。

大明帝国灭亡前夕,皇帝嘲笑官员们的愚蠢时,永远是这样说的,你们就继续贪污腐败吧,等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你们就知道会是什么下场了。

换而言之,你们都是大明帝国的既得利益者,你们这样不爱惜大明帝国的生死存亡,所为何事呢?

当然了,看到皇帝用这样廉价的态度嘲笑他们。心里也暗暗嘲笑皇帝,因为你家的里钱,也多的是啊。你怎么不拿出赈灾、或是补贴政府支出呢?

换而言之,你才是大明帝国最主要的既得利益者,你眼睁睁看着大明帝国灭亡,都不舍得把家里堆积如山的财富拿出来,还有脸说我们!更主要的是,不是老子和你吹牛X,李自成真的进了北京城,老子无非是换个地方上班,你能吗?

事实上,如果没有带血的鬼头大刀摆在眼前。

你说,哪个官员在贪污腐败的时候,会想到,我这样贪污腐败,万一把帝国折腾的崩盘,那可怎么办啊?

我估计,没有几个官员有这种觉悟。

就算他们有这种觉悟,恐怕也会想着,大家都是玩了命贪污腐败,就我有节制,有个屁用啊?还不如,好过一天算一天,以后就算洪水滔天,那也是以后的事。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带血的鬼头大刀摆在面前。

官员贪污腐败起来,肯定都是哪管洪水滔天的劲头;甚至而言,就是带血的鬼头大刀摆在面前,大家也是前仆后继的向前冲。

所以,帝国政府最需要做一项日常工作。

就是把带血的鬼头大刀高高举起,而且时刻让大家相信,这把带血的鬼头大刀,随时会砍翻一大片人的。

如果帝国政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帝国的灭亡,通常就进入倒计时了。因为,贪污腐败没事、肆意胡折腾也没事,你觉得,谁能忍住不贪污不腐败,谁能安守本份?

大家都玩了命的贪污腐败,还胡折腾的没边没沿,帝国就是铜梆铁底子,肯定也会被打崩的。

大明帝国在这项工作,一直做的比较不错。

事实上,帝国能有效运转近300年,本身就证明,相关工作肯定干得比较不错。否则,早就灭亡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永远存在的监察机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