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青铜时代的辉煌
殷周金文被铸在青铜器的内侧,但是怎样在铸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确定。根据在工场遗址所发现的大量模具所推断,青铜器的制造方法如下:
1
利用黏土做一个与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
2
另外再用黏土包裹着模型,待干透后切开外层的粘土,作为外模。
3
将模型削去外层,作为内模。
4
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
5
组合起外模和内模,并在之间放入铜片作为间隔空隙以待注入铜液。
6
将已溶化的铜注入。
7
将模冷却打破,取出青铜器。
但是,怎样在内模上加上文字图案等,仍然是一个谜。由于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内模上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加上这些凸出来文字的技法,有各种不同的假设:
一、将溶成泥状的粘土,逐渐贴上。此为清朝金石学权威阮元提出的假设,但没有实证实验。
二、在内模贴上薄黏土,再削去多余部分。这是民国以前被提出的假设。工序中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而青铜器上亦必然有之,然而实际上并没有。
三、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用黏土填满后,再将黏土移印至内模上。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
概论: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种重要文字是金文。它的名称也是由书刻的原料而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