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依托“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根据湿热型病势轻重程度,分为湿重于热型、湿热并重型与热重于湿型)的门诊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本病的患病特点,挖掘庞鹤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信息中心门诊病例系统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病历资料,规范化处理病例资料,建立门诊病例信息数据库。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软件“统计分析”、“方剂分析”、“聚类分析”数据挖掘功能,得到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就诊月份)、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用药模式、药物关系图及核心组合等数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经验。
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3位患者,获得400例门诊病例资料。一般资料中,①性别、年龄方面,163位患者中,包括女性85人(52.15%),男性78人(47.85%),女性就诊比例略高于男性,其中湿重于热型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湿热并重型、热重于湿型中女性高于男性,就诊年龄均以中老年人居多。②就诊月份方面,湿重于热型患者仅存在于5、6、7、8及11月份,考虑湿重于热型患者明显受暑湿因素影响;湿热并重型患者5-9月份就诊较多,即夏季秋初时就诊率较高;热重于湿型患者除4月份与10月份就诊量较少外,其余每个月份就诊量均较高。用药规律方面,
①湿重于热型用药药性以温性药物为主,寒性次之,佐以平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常用中药功效依次是利湿、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药物关系为
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地龙、土鳖虫、鸡血藤、荷叶、香薷、藿香、苍术、茯苓、薏苡仁、车前子、陈皮。
核心组合有5组:1)薏苡仁-芡实-荷叶-苍术-茯苓-栀子;2)薏苡仁-当归-茯苓-桂枝-川芎-丹参;3)薏苡仁-当归-川芎-丹参-地龙-黄芪;4)薏苡仁-荷叶-苍术-当归-茯苓-桂枝;5)薏苡仁-荷叶-当归-茯苓-栀子-地龙。
②湿热并重型用药药性与湿重于热型相似,但平性药物占比较前者少;药味以苦、辛、甘三味并重;湿热并重型药物常用中药功效分别是利湿、清热、活血化瘀、化湿及补虚。药物关系为
黄芪、桂枝、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地龙、土鳖虫、藿香、茵陈、神曲、豆蔻、滑石、黄芩、苍术、车前子、陈皮、白芷。
核心组合有4组:1)当归-川芎-丹参-赤芍-地龙-黄芪;2)当归-川芎-赤芍-滑石-陈皮-苍术;3)当归-陈皮-苍术-丹参-茵陈-豆蔻;4)苍术-茵陈-豆蔻-滑石-白芷-神曲。
③热重于湿型药性以寒性为主、温性次之、佐以平性;药味以苦、甘为主,佐以辛味。常用中药功效清热类、活血化瘀类、利湿类和补虚类。药物关系为:
黄芪、当归、赤芍、川芎、三七、丹参、地龙、土鳖虫、水蛭、鸡血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苍术、茯苓、薏苡仁、车前子。
核心组合有5组:1)当归-茯苓-黄柏-丹参-黄芪-车前子;2)黄柏-丹参-连翘-赤芍-当归-川芎;3)黄柏-当归-黄芪-赤芍-苍术-川芎;4)当归-黄柏-黄芪-丹参-地龙-黄连;5)黄柏-当归-黄芪-赤芍-川芎-苍术。
结论:一般资料方面,湿重于热型及湿热并重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热重于湿型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小。用药规律方面,庞鹤教授治疗湿热型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时,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基于疾病气虚血瘀、水湿停滞的基本病机,将益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思想贯穿疾病始终,通过舌、脉象及下肢局部辨证,湿重于热型以清暑解表利湿为主,湿热并重型以清热理气利湿为主,热重于湿型以清热解毒散结祛湿为主。用药时顾护脾胃,扶助正气,寒温并用,药味总体以苦、甘、辛为主,平味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