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ㅣ王崧舟教授:我们拿什么给孩子的全面发展赋能
导语
“双减”政策期待的目标是什么?未来培养学生的方向是什么?这些是当下教师和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杨振峰一语中的:从创新人才的培养角度,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成长,要用自己确定的能力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那么,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该赋予学生哪些用得着的能力,才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全面成长保驾护航呢?
中国教师报专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为您指点迷津。
王崧舟:
语文素养或者说语言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首先,语文教学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长的角度,要紧抓语文教学的四大要素:听、说、读、写,要把这些能力均衡地、有联系地培养起来,把学生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起来;其次,要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终身阅读的能力。因为,阅读力决定了学习力。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王崧舟:
有,简单到只有两个字:朗读。朗读,是发声的阅读,是深入的阅读,是声音、文字与情感交融的阅读。声音唤醒文字,朗读触动心灵。朗读不仅能够培养阅读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且,朗读是可以育人的。
王崧舟:
有一年,克里斯托弗在有40万名学生参加的ACT(美国高考)中,获得满分。消息一出,轰动全美。大家都认为:他一定上过很多课外班;他有天生的理解力和学习力……但是他给出的答案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克里斯托弗的父母每天陪他朗读30分钟。是的,正是父母陪伴孩子持续而用心的朗读,改变、改写了克里斯托弗的人生。
“朗读之父”——吉姆·崔利斯在自己的《朗读手册》中,给“为什么朗读”列出了如下理由:
1.朗读是婴幼儿学习字词的最佳路径,听进去的东西才能成为儿童“大脑屋”的基础,而字词更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朗读才是学习的基础。
2.朗读安慰孩子,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向孩子说明或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朗读是成长的最佳路径。
3.朗读辅助记忆,能够为孩子建立词汇基础。
4.朗读在孩子的脑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5.朗读为孩子创造背景知识。
6.朗读使朗读者本人成为孩子的阅读典范。
7.朗读在儿童内心植入阅读的渴求。
你绝对想不到,原来朗读有这么多的好处。
王崧舟:
我爱朗读,因为朗读改变了我。
至少在初中毕业时,我还是个不爱开口说话的人。我的改变,因为“朗读”。
我进师范不到一月,就遭遇了人生的第一起“恐怖事件”:班主任要我参加学校的朗读比赛。我听到这个决定,手脚冰凉,脑子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炼狱生活。我不会朗读,班主任就手把手地教我。每天早自修,在老师办公室练读;每天晚自修,在自己寝室练读;每个周末,去琴房占位,不是练琴,而是练读。大赛如期举行,我一举夺魁。
朗读是有力量的。是朗读让我找回了自信,并让我逐步体会到超越自我的勇气。从此,我爱上了朗读,也爱上了敢于在公众面前无畏无惧、从容表现的自己。
王崧舟:
麦家在央视《朗读者》朗读那封从未发表过的《致信儿子》,与其说是读给儿子的,毋宁说是读给他自己的。麦家的朗读,最终疗愈了他那颗曾经锁闭的心。那一刻,朗读之光照亮了麦家的整个生命。
朗读有一种强大而温柔的能量,从自己的身体发射,被自己的心灵接收。朗读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
当我陷入对父亲哀思的时候,我朗读《惟知音者倾听》,哀思在朗读中净化为更深挚的爱;当我感到沮丧的时候,我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沮丧被“大江东去”击得粉碎;当我感到压力倍增的时候,我朗读《兰亭集序》,压力在俯仰天地之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一次次用心、用情、用整个生命投入的朗读中,你会发现一个更真、更善、更美的自己。
王崧舟:
朗读,特别是好的朗读,一定是经过朗读者内心的思考,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个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就是内心升华、精神升华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读什么”“怎么读”方面做出积极、正面的引导,朗读的过程就可以成为“育人”的过程。
我的同事丁老师曾经是一位缺乏带班经验的年轻班主任。她所带的班级一度纪律散漫、风气不正。她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是,短短一个学期,她的班级面貌就焕然一新。
秘密就是,她在班里坚持推行“润心朗读”。
每天早晨,她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读——太阳睁开眼睛,哗啦啦,就打开了一本书。每一片绿叶上,都有太阳炽热的目光;每一朵花瓣里,都有太阳甜蜜的笑容。
她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读——紧紧抓住梦想,梦想若是消亡,生活就像断翅的鸟儿,再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想,梦想若是消丧,生活就像贫瘠的荒野,雪覆冰封,万物不再生长。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全班孩子持续朗读,用心朗读。这个班级、这个团体变得更有朝气、更加上进,更加团结。孩子们的语文成绩明显提升。丁老师也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王崧舟:
说到朗读,自然要说到朗读的内容。朗读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好的呢?加拿大人基兰·伊根创立了一套“认知工具理论”,对我们科学地选择朗读内容很有参考价值。他认为:
3—7岁,人处于“神话认知”阶段。这个时期,故事、比喻、神秘感、心理成像、游戏与玩耍是我们的认知工具。因此,这个时期的朗读,情节是关键。理想的朗读,要注重故事的吸引力,要有神秘感,要有矛盾的冲突和张力。
7—14岁,人处于“浪漫认知”阶段。这个时期,现实局限与极限经验、英雄主义联想、惊异感、知识及人文内涵、改换背景是我们的认知工具。因此,这个时期的朗读,要贴近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友情、个人英雄主义、家庭冲突等情节,要满足人的“白日梦”。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专注力不集中,那就每天专注而热情朗读10分钟,过不了多久,你就会为自己的专注力而惊讶;
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勇敢坚强,那就去朗读那些有关英雄、有关勇气、有关战胜恐惧的故事,并让自己想象性地进入那样的世界;
如果你期待自己变得善良,那就去朗读各种富有吸引力的童话,几乎所有的童话都以普及善良为目的;
如果你渴望交到更多的朋友,那就去朗读千姿百态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那里你能遇到生活中很难发现的智慧的脑袋、有趣的灵魂……
还等什么呢?
从今天开始,
让我们带着爱与梦想,
一起朗读吧!
编辑 | 鹃子
校对 | 小清
责编 | 古月
副主编 | 温鹃 常璐
主编 | 李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