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神--浅谈站桩与静坐

关于静坐:

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如今,这古老的东方文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强身健体的静坐养生热正在风靡全球。

我国自古以来,凡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静坐,其鼻祖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的著名养生家彭祖,以后传入儒家。据《列仙传》载述:“彭祖,殿大夫也。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8OO多岁当然是极为夸张的传说,但他肯定是位高龄老寿星,这是无疑的。

不光是佛家与道家主张静坐,以求顿悟,古代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

实践证明,静坐对脑力劳动者防治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近来还有研究表明,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美容功效。

练习静坐,当推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郭沫若1914年留学日本,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彻夜不眠,整天没精打采,多方医治无效、1915年一次偶然机会在旧书店中购得我国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全集》,内有“静坐”一章,郭沫若便每天照本练习,两周后便出现奇迹:整夜酣然入睡,头昏、心悸消失,记忆力恢复正常,顽疾竟获痊愈。

静坐、站桩,一静一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静坐是文练,站桩是武练。

1,古人曰:“静坐悟道,其觉在通。”“悟”,有个竖心,要把心竖起来,是在本底的意识层面感悟,感悟这个“道”,感悟生命规律。“通”,应是“精”、“气”、“神”三方面的内容的通达。当然,三者是兼容的。“精”,可以理解为“形”,在有形的层面。“气”和“神”,在常态中在无形的层面,三者在生命活动中,是个混化的整体。

《六祖坛经》中的开篇讲到,“大师(指六祖)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其实这是个收摄心神的过程,进入定和静的状态,开始讲课。我们也两眼轻轻闭合,静坐一会儿。

“腠理”,“腠”宏观上,是单个细胞簇拥在一起,形成覆盖全身的表皮;微观上,是表皮细胞与细胞之间细微的缝隙。《说文》中:“理,治玉也。”指顺着玉石的自然纹路来治玉。名词的理,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纹理,裂隙所在。在人体,就是表皮间隙纹路。

古人是怎么体会到人体的毛窍腠理呢?在治学上,古人更强调“反求诸己”,有内求的过程。比如我们刚才,静坐一会儿,身体端正,呼吸慢慢匀细,心神也开始安静。这就是个调形、调息、调神的过程。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我们的祖先是在安静的状态下,体会到身体的经络和腧穴。中华文化的底子是道家的内容,在诸子百家中,都涉及到精气神的内容,神是统帅形和气的。在佛教中,重视“神”的锻炼,有的高僧功夫很高了,但他并没有去体会“气”。

“气”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色内容。中医学中处处都是气的字眼,我们通过“反求诸己”,是可以体会到这个“气”的,不能按我们的教材理解“气”只是个哲学名词。近代武学家王芗斋在传授大成拳及站桩时讲,功夫达到相当程度,自觉顶天立地,有身耸云端,精神放大之感,“身如云端宝树”。在1991年时,我常去拜访一个前辈,他讲他的感受,练功状态,身体无限的高大,每个毛孔,可以感受和县城一般大(当时他住在一个县城),把周身的毛窍腠理打开,把虚空的气收归自身,咵达,象门一样,关闭了周身的毛窍,大自然的气就归我所有了。毛窍的开合,和大自然不断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我们平常也在不断的和自然有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只是我们不能更清晰的感觉到。曹操的《陌上桑》中:“绝人事,游浑元”,就是讲在练功,排除人事的干扰,体会和宇宙虚空浑元(混元)气的变化。《黄帝内经》中讲:“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讲的也是在主动的修行,在一定境界时,游行于天地之间,对天地之间,对宇宙日月星辰的分布,都会有相当的认识。为什么我们古人的天文学那么发达?历法,如此精确,这都是智慧开发后,对宇宙时空的把握。

我们今天大家在一起讲课,不是讲要成仙成佛,而是通过一定的锻炼,达到一个基本的健康。

大道至简,静坐和站桩一样,摆好姿势,把心放下,安安静静,就行了。叫“心月孤圆,迥脱根尘”。可以顿入上乘法门。但多数人做不到,需要有具体的方法,使精神集中,体会身心的变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素质好的,的确是可以较快入门的。我有个学生,叫曹天汉,是马六甲商会的主席,在2006年,48岁,给他讲解天地人和宇宙虚空的关系,讲精气神的变化,他很快体会到了自身气的变化,能看到气,能看到自己周身每一个毛孔都有丝丝的气向外冒。他的女儿头疼,他用手给她摸摸,头不疼了。因为他能看到气,知道了其气的变化,也自觉会去应用。为什么他看到体内的气向外冒呢?因为体内的气有人的整体信息,相对粗浊,能用视觉(其实是意识的感知以视觉形式接受)感受到,虚空、自然界的气,更细腻,同时也在进入人体,在不停的交换。

2007年11月份,我收了个学生,是个巴西小伙,24岁,叫Lucas,后来他要求起个中文名字,我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话,取名字叫白若谷。给他解释虚怀若谷的意思,他很高兴。总要有姓,就用了“白”,告诉他是纯粹,洁白的意思。

若谷是个禀赋很好的年轻人,在巴西用葡萄牙语读了五年中医,相当于中国本科的课程。又工作过两年,挣到钱,就到中国进修中医。他有朋友在中国留学,进修中医,也了解很多中医的状况。他的朋友告诉他,要在民间找老师,不一定在大学里。他到炎黄国医馆找到我,我给他讲了传统的气论内容,为他用剑指点印堂,当时他能体会到头部的光亮。我的另一个学生邢辉的感受是印堂疼了一下,别的就没有了。其实这是个体敏感的差异。他能体会到气,能初步的入静,感受气在周身的运行。这是他以前所不知道的。在若谷开始准备跟我学习时,谈到他想学治疗癌症、艾滋病、高血压中风,他要成为大师要多长时间。中医的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他的精神可嘉,实在有不切实的想法。我告诉他,我不是大师,初窥中医门径,建议他先到中医药大学或中医科学院去学习和体验。那一天,他拥抱我作别,说还会来看我的。你看,他很聪明,给自己留后路。半个月后,他又回来,给我讲,去了天津,因为他的朋友在天津中医学院学过针灸。我知道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的针灸规模在全国是最大,每天有上千人的门诊量。若谷讲,还是认为跟我学习更对他的理路。

按旧礼,若谷磕头拜师,我为他贯顶助功,功夫虽然微末,但好歹也糊弄了20多年,总比一张白纸丰富。手按在头部是要静心通透,这也是个同气相求的过程。若谷第二天给我讲,他的身体里亮了。我问你是head(头部),还是all physical (全身),若谷答,是from head to toe(从头到脚)。当时邢辉也在场,也给他贯顶,他的感觉只是身体有些麻。邢辉自学中医多年,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曾在福建某寺修习佛家禅定半年,熟悉清代医家黄元御学说,涉猎颇广。他讲述自己服五六十味中药的感受,及自己治病的验例,使我多有启发。

若谷有时侍诊,多在住处完成我布置的作业。让他为我针刺,他进针的手法倒也轻巧敏捷,但他缺乏内力,对身体的气机影响小,其实这是初学者的通病。若谷是从站桩入手的,禀赋使他能入静,能定住神。开始我要求一小时,一星期后,他能站到两三个小时。有一天,他讲,昨天站桩时,身体无比高大,头顶象有一根绳子提着,心情很宁静,眼前有一望无际绿色的草坪,象回到巴西的家中。这是体内气机的变化,“气一动志”,气机良性的升发,可以牵动情志的变化,眼前(其实是闭着眼)的景象是虚幻的。告诉若谷,要安安静静,体察体内的变化,不可执着于眼前的景象。当时尚未给他讲解头顶悬,一般是站桩时,主动作意,想有一根绳子在头顶提着,连着天际。他是自然地体会到了。

若谷来炎黄国医馆侍诊,有时来的早,便是静坐,旁若无人。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能定能静。这样的禀赋,是很少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个月后,若谷自觉大有收获,真实的感受到体内体外的气,对传统中医学,自然是纲举目张。邢辉说,若谷眼神湛然,清澈润泽,更有风采。

下面我们教两个手印:

(1),定印,掌心向上,一手指重叠于另一手的指掌上,两大拇指轻轻接触,指腹向掌心。左手在上叫降魔印,右手在上叫吉祥印,这个印,安神定志的作用明显。拇指要似接非接,这样气感明显,两手也要轻轻相接。

(2)无象印,两手心向上,手指微曲,放在腿上或小腹两侧。为什么叫无象印,两手向天,天空是无形无象的,手也是一样,不拘束放着,说放下,就放下,松静自然,现在我静坐一段时间,可以用无象印,放在大腿上。头顶百会上领,下颏回收,舌抵在上颚,唇齿相接,两眼轻闭。脊柱要竖直,命门微向前靠,会阴上提,小腹回收,两腿放松,脚掌意想平铺于地。好,安静,放松。

刚才我们都很安静,有的同学静下来了,有的可能开始杂念反而多了,这也是标志着入静的开始。象我们的教室,在很安静时,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反而能观察到空气中一些细微的浮尘。这个时候,要练习这个“定”。定在一个较为安静的心境上。绝对的静是没有的,刚才一个同学还提到胎息,讲自己以前体会到止住呼吸。即使真的这样,心脏也还在跳动啊,还会有神经的兴奋点,也不是绝对的静。要集中精神,“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杂念来了,要有觉悟放下,不能去攀缘。当然,这有许多方法去对治,比如,当觉得杂念不好控制,也可以睁开眼睛,眼睛是慧剑,叫慧剑斩乱魔。

我们今天讲的,强调的是松静,放松身心,安安静静。不管周天和气脉运行。可以“傻坐静等”,见过傻子吗?如果能傻傻的做,却又是一种智慧,一般的健康身心足够了。古人讲,“根本大道不是坐,但须从坐来入道”。这个道,我们可以理解为生命规律。坐,很方便,有个小的空间就可以,今天我们是坐在椅子上,佛家、道家还有许多坐的姿势。比如工作之余,我们可以小坐一会儿,收摄一下心神。但要有大的作用,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要久些,保持一个定式,身心才会有变化。我认识一个山西年轻人,他告诉我,以前他在家里练习坐,有时是在凳子上八个小时不动。当然,他是有基础的。我们起码要坐到半个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我还是强调一个“傻坐静等”,这样,即使没人指导,也是安全的,不会有偏差。

在静坐中,敏感的人,有时会有幻觉,这个时候的法门是“不要理他”。在《金刚经》里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即使在佛教的修行中,有声音和形象的出现,也是不要理会的。不管是佛来,还是魔来,都不要理,要斩除。在定中,有了杂念,能及时发现,化开杂念,就是定慧双运。

2,下面我们讲讲站桩,今天我们介绍一个无极桩,北京太极拳的门派有练习的,看似简单,其实能入门,也是奥妙很多。两脚并拢上,两手自然下垂,百会上领,下颏回收,这时,腰部有意识地向后放松,尾闾下垂。百会向上,尾闾向下,意念中把整个脊柱抻直了,当然,要先这么作意,不可能真的直。我们看人体的模型,腰椎的生理弯曲是向前的,通过站桩,丹田(腰腹内)的气充足了,腰椎可以有一定的松动,开阔了丹田的领域,生命力自然就增强了。我们练习一段时间无极桩。

看这人体的模型,我们要把人体理解为一团浑元气,当这一团浑元气有了滞点,开合出入不能正常进行时,就要生病了。肚脐为中心的区域,是这团浑元气的核心,在临床上,在肚脐的四周,中年之后,往往会有压痛点,有或大或小的痞块,有的如枣子大小,有的如花生大小,有的如黄豆大小,这就是病灶。越小,可能结的时间越长,越难对付。有时可以两手的手指结合起来,点按这些痞结。会痛,又痛又快。

这里我们学习一个揉腹卧功,在少林派里易筋经中的内容,是武功内壮法之一。我们仰卧时,左手按在上腹正中,右手按在左手背,两手沿上、左、下、右的顺时针方向揉动。按力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慢而匀,沉而温。意注腹中,神随手转。

我们要重视以肚脐为中心的区域这团气的变化,这团气有了阻塞,偏向上,心肺会出问题;偏下,就是肝肾会出问题;中间就是脾胃。大致是这样的。介绍的这个揉腹卧功,坐着时,也可以练练,都是有好处的。

《道德经》第五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籥”(tuo yue)是古代冶炼时鼓风的器具,就是风箱。橐是鼓风器,籥是送风的管。人体也是个小“橐籥”,通过一呼一吸和宇宙虚空交换能量和信息。人是精气神的三位一体,神为主宰,从形入手,主动地运用意识,促进气机有序的升降开合,吐故纳新,何乐而不为呢?

站桩收功

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并以舌上抵,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茖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重量的70%落在后脚跟,而让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膝微曲,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竖相济的劲力。

舌上抵,扣住牙齿,但不要用力,口微闭。

姿势调定后,重要的是调息以配合内气的运行。要求轻吸缓呼,吸气时意想气下重楼、过膻中以降丹田。

本势有利于固本培元,呼吸方法是平时所说的腹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状如婴儿。

徐文兵:《养神--浅谈站桩与静坐》

作者:大成拳站桩与慢性疾病

(0)

相关推荐

  • 节气|秋分:以“收”为养,阴阳平衡不生病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夏日的酷热已去,秋天的凉意悄然已至,此时大部分地区真正进入秋天的季节,天气逐渐转凉,所以秋分开始,秋季 ...

  • 初探“中医的元神”

    初学中医,当年高考志愿滑档调剂过去的.阴差阳错半信不疑地接受学院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洗涤,大学的五年里,我也像其他学霸一样,背四大经典,但不是理解,试图追究文字的理解后遂无果,只是硬着头皮背诵,随波读研 ...

  • 【禅坐引导】30分钟静坐,调整身心,摒弃杂念,修复自我

    【禅坐引导】30分钟静坐,调整身心,摒弃杂念,修复自我

  • 浅谈自己的静坐入定体验(无空本通)

    高中时,那是2001-2004年间,嗜书如命,爱不释手,同时有秉持书非借不能读也,时常在学校门口的书摊上看书,往往一蹲就是一下午,站起来时就感觉天旋地转,有一次读书,读到一本气功书,打坐的,我因为时间 ...

  • 站桩虽好但也要量力而行,浅谈站桩弊端~

    站桩确是个很好的运动,对放松身心,畅通气血,增加阳气,集整劲力等具有较大作用,但一定要注意凡事都有利弊!站桩是个宝,也要悠着点好,今天浅谈站桩弊端. 01.足关节 站桩使得身体的压力向下变大.如果刻意 ...

  • 济南朱建华浅谈站桩

    站桩的桩字取义于"桩". 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说像"树桩"那样静止稳定不动,在不动中修炼内脏气息的调动,锻炼劲力的增长,即所谓"静中求动" ...

  • 浅谈站桩:呼吸、用意和放松

    打坐修行.站桩养生.丹道修炼.奇门遁甲 打坐站桩 打坐修行 | 站桩养生 丹道修炼 | 奇门遁甲 我平时常练的是浑圆桩和技击桩,在练功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练功的深入,走明师访高友,自己努力实践 ...

  • 浅谈站桩功的基本要领

    站桩与养生2020-12-29 09:25:00 相遇即缘分,想交流可点击我头像,看简介 桩功为大成拳之核心,要想练好桩功,必须正确理解掌握其要领.现就站桩中对姿势个意念的要求,谈谈体会,望各位指正. ...

  • 浅谈站桩 如何治疗眼病

    图片来源:公众号,大脸猫微笑 秘静克老人年轻时因长期夜间工作导致双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视力0.01,右眼0. 3,在北京各大医院治疗无效,后跟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学习站桩而治好了眼病并获得了长寿.前些年, ...

  • 浅谈戳脚文趟子拳站桩对人体的作用 作者:吴来明

    戳脚文趟子拳 吴来明 1.此法是通过姿势的调整,在全身放松,心态平静的功态下,静止的站立,称之为站桩.桩功的作用,能使习练者全身各部的"筋骨肉膜",都能达到"均匀均衡&q ...

  • 少林内劲一指禅马步站桩浅谈

    少林内劲一指禅马步站桩浅谈 马步站桩是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的入门必站之桩,是入门第一桩.由此可见马步桩的重要性,该桩是本功法的培元.筑基功法.站桩时,不要入静和意守.强调的是姿势正确,桩架的正确,这是马 ...

  • 修行漫谈录(一):气功的不足与静坐的优势,浅谈武人的虚妄无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修行修行有修还得有行.修是思想心灵理论方面的,而行就是实践方面的.练武术的和道家有各自的内功气功,而佛门讲究静坐.理论和实践结合方可真正修行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