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2---45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42---45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第42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本条表面上与12条重复,细看是对12条的简言,相互说明桂枝汤的脉证。
本条正如刘渡舟教授所说:“在连续论述麻黄汤以及大青龙汤伤寒表实诸证治之后,从这一条开始又再次论述桂枝汤证治。这就有一个虚实对比,可以深化辨证论治思想。”
他说太阳病外证未解,外证其实就是表证了,他这为什么搁个未解呢?这就说明这个太阳病啊,依法服完麻黄汤,如果这个表还没解,脉浮弱者还应该以汗解,宜桂枝汤。
这个外证和表证是两码事,在他这个书上,这个表证啊只是不得汗出,在体表那里。麻黄汤的表证不解常说成表不解,这个桂枝汤呢,咱们前头讲的桂枝汤,本为解肌呀,它病在肌肉这一层,他比表深,可也在人体的外面,在体表、体外,所以他叫外证,桂枝汤证他常叫外证,与表证作一个区别。
所以这一段就是这样,太阳病它外证还没解,但表是解了,就是吃完麻黄汤,太阳病还没解,这就叫做「外未解」。这个「脉浮弱者」,脉拿手一诊呐,虽然浮,这个脉往外,但是一按呢,不禁按。「弱」,与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浮于外、弱于内的这种脉。这个还应该以汗解,应该「」。
这个桂枝汤的应用啊,主要是津液有所丧失,才用桂枝汤,不然的话应该用麻黄汤。那么他说「宜桂枝汤」,表示可以考虑桂枝汤这个方剂,但是当大夫不能守方治病啊,他要是与桂枝汤证有些出入呢,就要加减了,他底下就说的是一个加味方。
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这一条是太阳病误下,邪陷胸肺致喘,且太阳表证未解的证治。
太阳病为表病,未言伤寒还是中风,但不论伤寒或者中风,都应当解表,反用下法,属于误治,出现微喘,是表证还没解除,不论是伤寒还是中风,都应当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为什么?因为即使是伤寒已用下法,表不解亦应用桂枝汤解表,加厚朴、杏仁平喘。中风表虚误用下法就更不能用麻黄汤了,因误下后微喘,而且表未解。成无己说:“下后大喘则为里气大虚,邪气传里,正气将脱也,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犹在表也。”可见本条误治,没有治坏,未出现坏证,而是误治后表证未解,出现了微喘的兼证,证不变方亦不变,只是在解表的桂枝汤中加厚朴、杏仁,平息里气上逆的兼喘证
太阳病不应该吃泻药,那么这个大夫啊,误用下法,下了之后那么这个病人是「微喘者」,这个喘啊,我们前头有这么一段啊,「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如前法」,所以这个喘也是气上冲的一种反映。这个气往上冲,表未解,这个邪热也伴着往上冲啊,所以他也喘。
微喘,不是咱们说的哮喘那个喘,这个微喘是气上冲的一种表现,所以还用桂枝汤,因为表还是不解。那么依法应该用桂枝汤,但是由于微喘,与桂枝汤证多少有出入,所以加厚朴、杏仁来消胀定喘。这就是所说治这个病,你就单用桂枝汤行不行,这个也对,病也不能坏,但是他喘未必然就好,而且这个效验啊也绝不如桂枝汤再加厚朴、杏仁。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啊,这个病不恰好这个方子,他有些症候与这个方证有所出入,你就得想法子,这个也是这样的。前头有那么一段我记得是「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也是一样,这个人平常就有喘,再得外感,这个喘非厉害不可,他是桂枝汤证,那么桂枝汤证呢也要加厚朴、杏仁才好呢,同这一样,所以这个厚朴、杏仁呀有消胀定喘的作用,在这看得很清楚。那么桂枝汤加上厚朴、杏仁,我们现在应该这么来看,就是桂枝汤证有微喘者,可以治这个病,但是无汗而喘不行的,那还是麻黄汤证,是不是?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去皮尖)五十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第44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这个他把外证啊特别提出来了。他说本来是太阳病,如果外证没解,这就是指桂枝汤证了,那是万不可下的。前头有一个桂枝证,医反下之,所以利遂不止,不是有那么一节吗,所以外证外解,不可以用下法。
本条垂法示戒,让人辨明表里缓急,治则汗下有序,若汗下失序,变证百出。举出太阳病,外证就是表证,不解,不可误用下法,如果误用下法,就会犯治疗上的最大错误,造成变证。寓意即使存在里证亦应当先解外在的表证。要想解表宜用桂枝汤。这就必须遵循《内经》“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再调其内”的遗训。
第45条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古代中医有这么一个说法:发汗了,病没好,改吃泻药,这是一个陋习呀,这是不对的。
临床上,太阳表证先发汗不解,容易误认为表证入里而用下法,是因为表证里证都可以发热,用发热常难辨表里,尤其是临床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最易犯此错误,仲景以此示戒误下,以脉为依据,辨明表里。本条言“脉浮”,所以认定为表证,用桂枝汤治疗,因为用过汗下两法,所以这个表证只适宜用桂枝汤治。遇到表证用汗法不解,除了依据脉的浮沉辨表里外,还须辨别发热的特点,有无恶风寒来决定表里,不要见表证发汗不解就用下法,造成变证百出,甚至变成坏病,危及生命。
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用药有个定法,不管是发汗后,还是下之后,这个表要是不解,太阳病要是不解,不能再用麻黄汤,都要用桂枝汤。
可见桂枝汤是最平稳不过的药了。就是用了桂枝汤,表还没解,还是要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这是定法,这个在临床上挺重要。
(引之胡希恕、倪海厦、胡要所伤寒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