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解惑】土地利用类型
在学习土地资源时,我们了解到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土地被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这三大类划分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当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每一大类土地类型还可以进行细分,如农业用地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等;建设用地可以分为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包括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
为了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土地利用各类型含义,统一土地调查、统计分类标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依据土地的利用方式、用途、经营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各土地类型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土地之间的区别。
标准规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共分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一级类划分更细,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还是按照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土地三大类来进行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标准全文。
耕地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稳定性和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式十分严峻:
人均耕地面积少, 不足人均耕地的一半。
受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质量持续下降,退化严重。
土壤污染、乱占乱建、耕地闲置等问题屡禁不止。
因此,我国提出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并且强调要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根据灌溉类型的差异,耕地可以分为水田、水浇地和旱地。
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由于水浇地和旱地都以旱生农作物为主,我们一般把二者合为旱地,将耕地简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
水田和旱地在我国的分布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气候的影响。二者的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林地、草地与园地
除耕地外,林地、草地、园地也属于农用地范畴。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适合在林地发展的产业类型为林业。
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草本与上面的乔木、竹类、灌木相对)。草地主要包括天然牧草地、沼泽草地、人工牧草地等。适合在草地发展的产业类型为畜牧业。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园地主要可以分为果园、茶园、橡胶园等,种植桑树、可可、咖啡、胡椒、药材的园地被统称为其他园地。
从上图可以看出,耕地在我国土地总量中占比不高,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面积广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高原和山地,也是我国畜牧业主要分布的区域。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山区以及东南山地等。
园地在上图中没有体现,果园、茶园随品种差异分布略有不同,但一般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而橡胶、可可等热带作物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地区。
工矿仓储用地
前面介绍的都属于第一大类农业用地。第二大类是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被称为工矿仓储用地。
工业生产用地可以分为工业用地、采矿用地和盐田。
工业用地指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及直接为工业生产等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很容易看到,而且往往会以工业区的形式出现,很多工业生产企业会集聚在工业区当中,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政策优惠等便利条件。
采矿用地包括采矿、采石、采砂(沙)等,一般人很少前往采矿用地,所以我们更多是从电视、网络等渠道看到采矿用地的场景。
盐田即用于生产盐的土地,我国的盐田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分布广泛。在沿海地区、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地区均有分布。篇幅有限,以后我们再聊关于“盐”的故事。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是建设用地当中最普遍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类,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根据所处地区不同可以分为城镇住宅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两类。
住宅用地形态的差异是辨别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最简单的方法。
城镇住宅用地的形态比农村宅基地更集中,楼房更高,楼密度更大,能够支撑的人口数也更多。
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楼高、楼密来辨别城镇和乡村。
比如上图中左侧的住宅用地所修建的楼房并不高,密度也不大。这块土地属于城镇住宅用地,而且我们应该都能看出来这块土地上的住宅的价格不菲。而右侧土地应当属于农村宅基地。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除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还有一类土地被称为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那难以利用的土地是不是就是贫瘠的土地?是否等于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的土地?
不是!
难以利用的土地既包括我们最前面提到的永久积雪与冰川、戈壁、荒漠、石山这些人类难以生存的土地,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沿海滩涂、盐碱地等。
大家还要注意这类土地还有一个限定词:通常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部分土地可能被转化为农业用地或者建设用地,这个表述非常严谨!
比如袁隆平院士近期在带领团队进行海水稻的研发工作,有望将大量盐碱地、沿海滩涂等难以利用的土地转化为农业用地。
要格外注意的是,难以利用的土地转化为农业用地或建设用地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洞庭湖地区长时间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水域面积严重缩小,影响了洞庭湖对于长江的调蓄能力,间接加剧了长江流域洪涝的危害。近年来,退耕还湖使得洞庭湖水域面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湿地
湿地一般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的地区。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缓解水土流失、提供动物栖息地、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土地利用现状标准中附录部分列出了可以归为湿地类的土地类型,包括水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沼泽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萎缩使得很多湿地,包括我国的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缩小。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使得湿地受到了较大破坏。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常见的做法。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等等措施也是比较好的措施。
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被定为“世界湿地日”。主题包括国际重要湿地、湿地与鱼类、湿地与森林、湿地与旅游、湿地与水资源、湿地与农业等。
今年刚刚过去的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不容乐观,“地球之肾”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来龙去脉,用下面这道题练练手吧。